《天道》叶晓明:世俗里的聪明人,现实中的失败者
店主叶晓明30多岁,白净的脸上戴着一副普通的近视眼镜,眉眼之间既有商人的精明又不乏书生的儒雅。此时他正在修理一台功放机,茶几上摆满了万用表、电焊、电子配件和常用工具之类的东西,屋里有一股松香和焊锡的气味。
这是电视剧《天道》原著《遥远的救世主》书中对叶晓明的介绍。
叶晓明在古城经营一家名为“雅风发烧音响厅”的小店,同时,门口还竖着一块大牌子,写着:本店转让。
丁元英是《天道》里的高人,由他发起的私募基金入场券就是2000万起步,是运作资本的大商人,只因为想清净了,来到古城低调地生活着。
由于芮小丹在丁元英住处偶然听到了《天国的女儿》这首天籁之音,所以,小丹想买一套跟丁元英一样的音响。
半个月的时间里,小丹逛音响店,找她想要的音响设备。
直到来到了叶晓明店里,小丹才找对了人。
通过芮小丹,叶晓明知道了丁元英,从而也让他有了新的事业。
关于丁元英,我写过一篇文章,《天道》原著丁元英:真正聪明的人,从来都是不动声色。
芮小丹曾问丁元英:你对叶晓明这个人有什么评价?
丁元英的回答很简单:叶晓明是聪明人,但是评价一个人仅仅用聪明或不聪明,那是不够的。
一、叶晓明:平凡人中的佼佼者,大野心,让他胸怀大志,小格局,让他坐井观天
叶晓明聪明,是的,连丁元英、芮小丹都这样说他。
芮小丹让叶晓明去丁元英家里看音响设备,一到丁元英家里,叶晓明就惊呆了。
书中这样描写:
叶晓明进门刚定住神,立刻就被眼前的这套音响迎面撞呆了。他没有坐,脸上除了惊诧还是惊诧。他像朝拜一样走过去,前前后后、左左右右入神地观察每一个细节,小心地抚摸那些光滑莹润的机器,轻轻地用手指敲打音箱的箱壁。那情形,就像收藏家发现了一件可遇而不可求的古玩。
待看清楚设备后,芮小丹跟丁元英告辞。这时,叶晓明上前一步对丁元英说:我叫叶晓明,雅风发烧音响行离这儿不算远,有时间请到我店里玩。另外,丁先生的那张穆特小提琴能不能借我听几天,很快就送回来。
临走前,叶晓明还再次与丁元英握了握手,才离开。
当时,小丹就感慨,这老板真精明,这就套上近乎了。
其实,从丁元英住处回来,借穆特的小提琴这张唱片,看似很随意的一件事,隐含着大量的信息。
小丹很奇怪,问他怎么知道?
原来,他店里有几张唱片,跟这张一样,都有“元英”两个字的私人印章。他是从刘冰的孤岛唱片店买来的,熟人一张80元,零售一张100元。此时,小丹才知道,丁元英生活已经困难到变卖自己心爱的唱片了。
这些细节,不得不说叶晓明真的是观察细致。
叶晓明接了小丹这个音响的活,就去找了会做音箱的冯世杰,转而告诉冯世杰丁元英这个高人。
叶晓明跟冯世杰说:
这人不是烧家,是个玩家。他那套功夫茶具一看就是玩茶道,两台笔记本电脑搭眼一看就是IBM牌子,抽的烟是三个五,发烧不是这种玩法,变卖唱片肯定是碰到什么坎了。
后来,说的冯世杰蠢蠢欲动,他也想去丁元英家看看,饱饱眼福。
叶晓明话里有话说:
单为见识一下味道太淡了吧?你不是一直想为村里找点事做吗,这丁先生,你知道他是哪个庙的神啊?假如什么的~~~也许是条道儿呢,你也不损失什么,指不定哪块地里打粮食呢。
冯世杰心知肚明,说叶晓明:你脑子就是比我活道,眼里出活啊。
但是,虽然知道丁元英是高人,叶晓明却不去,他解释说:
你看我,虽然有点书生气,但一看就是奸商,跟谁都难接近。你这人一看就忠厚老实,好打交道。你有车,也有点底子,玩得起啊。
其实,这句话里,也为冯世杰以及叶晓明的结局埋下了伏笔。
于是,冯世杰借着穆特小提琴这张唱片,故意找茬丁元英,又要请客吃饭道歉。
继而冯世杰又通过芮小丹间告诉自己想为王庙村做点事的本意,请丁元英指条道。
就这样,叶晓明、冯世杰、刘冰这三个发烧友都成了格律诗音响公司的股东,三个人干得热火朝天,期待着自己在高人丁元英的带领下走出一片新的天地。
叶晓明这些聪明中透着一种野心,他想干一番大事业。
只是,一个人光聪明是不够的,聪明不等于有智慧。
小格局,让叶晓明坐井观天。
格律诗在北京的店开张了,叶晓明看到店铺的地址就提出了质疑:
要是我,就不会把店铺开着这个位置,更不会租仓库,摆花架子,北京太大,应该放弃零售市场,以批发为主,立足北京,兼顾天津市场。
他以为格律诗走批发、量产为主就可以,完全没必要把音响店开到北京繁华地带,既花钱多,又没有多大作用。他不知道,丁元英其实在谋一个“杀富济贫”的大局。
展会第二天,丁元英要求格律诗音箱大幅降价,一对音箱赚110元,还剩3.2%的利润,这还没有银行的利息高。
叶晓明左思右想,想明白了降价的目的是要惹上乐圣公司。
他说了句:真够狠的呀,也真够阴的,可是惹错人了。
基于这样的判断,当格律诗公司被乐圣公司起诉赔偿600万时,叶晓明直接就恼了,决定这次不通过丁元英,直接以低姿态跟乐圣求和,求和不成,就撤股。
叶晓明拿10万跟欧阳雪去深圳向乐圣求和,他以为,自己以前代理过乐圣公司产品,自己跟乐圣公司还是有点缘分的,但是,他不知道,乐圣根本没有和解的意图。
叶晓明感觉公司彻底没有了前途,跟冯世杰、刘冰央求欧阳退股。
叶晓明知道格律诗公司生产基地的不规范、雇佣童工等这些细节,他从自我判断,格律诗公司就是不正当竞争,而且乐圣公司那么大,人家能请得起国内最好的律师团队,他们呢,连请律师的钱都出不起。
就像他自己对丁元英所说:小家子气,上不了台面。
这就是叶晓明的局限。看到利益时,想的是如何更好发展,但一到了涉及担责时,想的是怎么规避风险,而从未想过去承担风险。明哲保身没有错,但自以为是明哲保身就错了。
直到伯爵公司开出650万收购格律诗公司,叶晓明才知道,自己真的是井底之蛙了。
有道无术,术尚可求,有术无道,止于术!
叶晓明以为自己什么都知道,其实是一种自以为是的认知状态。
二、叶晓明本该是三个小股东中最聪明的人,却没有爬出井沿的启示:
叶晓明认为丁元英应该出资,要不然他图什么呢?但是因为丁元英没有出一分钱,所以一直认为丁元英是在利用他们的钱进行赌博,他认为最终会被强者所戏耍。所以最终选择明哲保身,退出股份,但后来知道真相后,也自认为是不在一个层次,愿赌服输!
2、人,宁可装傻,千万别自作聪明。
叶晓明有市场经济的理念,有市场运作的经验,在三个发烧友当中,是最聪明的人。但是叶晓明对市场的理解也仅限于自己在古城经营的认知。
所以当购买乐圣套件组装音响,大幅降价和乐圣竞争时,他认为是自己公司不讲道义,骨子里还是江湖哥们义气那一套,没有商业化精神。
收到法院起诉,没有仔细研究起诉事实和根据,认定王庙村个体工商户经营,在法院看来,不能改变农民和公司的隶属关系,那么就存在社保、环境破坏、非法使用童工、压榨农民等等问题,但其实正是这种农民个体工商户的性质,把农民和格律诗的关系转变成两个独立市场法人之间的正常市场交易关系,从而让乐圣的反不正当竞争诉讼依据落空。他只想到乐圣公司是大公司,断定惹不起。
自以为自己知道,其实他不知道自己不知道。
聪明不等于有智慧,自作聪明的人可能一直按着自己想当然的行事。
赵青说:“有一个问题我不明白,丁元英为什么不把诉讼前景告诉叶晓明他们?如果他承诺对诉讼结果负责,叶晓明他们还会临阵脱逃吗?他究竟想不想帮他们?”
林雨峰说:“如果是你,你会承诺吗?靠封官许愿捏在一起,你能指望这样的队伍去攻城拔寨?丁元英是明白人,扶不起来的硬扶,到头来会摔得更惨。”
知道丁元英不出资后,叶晓明对冯世杰和刘冰说:折腾了半天,人是咱古城的人,钱也是咱古城的钱,丁哥还是没出一分,咱们要是按照他说的去做,真做砸了谁承担责任,都说是光脚的不怕穿鞋的,可现在反倒成了,他光脚,咱穿鞋了,玩的真高兴。
这是公司刚成立时,叶晓明的慨叹,当冯世杰问还继续吗时,叶晓明又说:这叫什么话,有点疑问就不干了,干了就不能有疑问了,我见第一面就觉得丁哥是高人,不然怎么会有今天的局面。
可是,事实上,穷,让叶晓明无法坚定,让他输不起,风险来临时不能吃一点亏!叶晓明既没有信任丁元英,也没有按照自己的初心维护这个局面,他担当精神的欠缺,导致他做出了退股的错误决定,终于,叶晓明爬到井沿上看了看,就又回到他原来的现状。
丁元英说:每个人都是文化属性的产物,强势文化造就强者,弱势文化造就弱者。
王庙村的农户是没钱没文化的弱势文化者,而叶小明是有能力的弱势文化者,他脱离不了弱势文化的瓶颈只能得到扼腕叹息的结局。
叶晓明本身是一个个体户,后来搭上丁元英设计的快车道,当上了格律诗公司的总经理,但他还是个体户的思想,虽然聪明,但思维固化,很多事情他都习惯性的自我认知,用自己以往的经验来分析眼下的事情,何况他的圈子就那么大,发烧友,刘冰,冯世杰。
既然他认为丁元英是高人,想法请到了高人,为什么不向高人学习?
学识、阅历以及自负的性格都限制了他的格局和认知。他会揣度人心,但不够客观,总是以己之心度他人之腹。他有悟道的脑子,但是没有得道,被本心绊住了。
虽然叶晓明没有爬上井沿,但经历这一遭,愿赌服输的他应该也成长了很多吧。
你站得有多高,就注定了你看得有多远,也决定了你这辈子能赚多少钱。当然,在自己能力不足时,莫让欲望大于能力,否则就如刘冰一样,爬上井沿看了一眼,却又跌入了万丈深渊不能自拔。
一个人有多大的能力,才能得到多大的机会。在机会面前,只有有能力的人才可以接得住。
格局决定出路,这是普通人难以跨越的。所以,只有不断提升自我认知,才能发现隐藏在趋势中的机会。让自己有能力,有担当,敢负责,也就是为将来打下了夯实的基础。
作者:大小象
图片: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