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熙亭文存之四十七篇:读《铁凝短篇小说》札记(三)
就事论事,以文论文
——读《铁凝短篇小说》札记(三)
郑熙亭
人间自有真情在
重读《哦,香雪》,感觉和初读时一样清新。使我想起20多年以前的 一个除夕之夜:新年钟声响过,家人入睡了,窗外宁静下来,我独自拥炉而坐,合上眼帘,听李娟的配乐朗读散文。记得是一篇写雪花的,那优美的旋律,诗的意境,真淳的韵味,确实把人陶醉了。我想,香雪这篇小说,大约只配请李娟来朗读,任何评述都是多余。
我们从《真挚的做作岁月》中得知,铁凝在十七八岁上,到冀中博野县新岳村插队,与村里十七八岁的姑娘们在一起,为伴四年,亲如姐妹,女伴们“把麦秸秆编成戒指套在她手指上,发现她的一双手打了十二个泡,有个叫素英的姑娘捧起她的手,心疼地哭起来。她们相濡以沫,互相感染着,使她感到人生的美好,而最美好的人生,又是在十七八岁的少女年段。她借用别人的话说:“在女孩子们心中,埋藏着人类原始的多种美德。”当她走上文学的道路,便以少女特有的“丝丝真心”,“无中生有”地发现了香雪, 创造了香雪这一个文学形象,从而挽住了人生的美好青春。香雪是谁?“那 本是人类美好天性的表现之一,那本是生命长河中短暂然而的确存在的纯净瞬间。”作家的传神之笔,把人类这“美好天性”描绘得淋漓尽致:
因了台儿沟一群十七八岁的姑娘们每晚准时看火车,那“一群黑幽幽 的大山、两根冰冷的铁轨,一列黑沉沉的火车”。都变得有了人情味儿,停 车一分钟的小站“五彩缤纷”起来。在这群姑娘之中,数香雪胆小,“小时候她怕头发,长大了怕毛毛虫,怕被人胳肢”,火车的呼啸使她像只受惊的小鹿,在喷吐白雾撼天动地轰鸣的火车头面前,“她简直像一叶没根的小草”。但她不是林黛玉,她是20世纪末期“山里的女孩子”,她怕这怕那只是出于一种天性,一种本能,“害怕四周黑幽幽的大山”,是因为“寂静”,她不是像别的人那样怕神、怕鬼、怕人,怕死亡(她跑上火车用鸡蛋换铅笔盒,被火车带到了下一站。30里,要一路走回去)。
当她在皎洁的月光下看清了她的铅笔盒,轻轻一拍“哒的一声”合上时,她想到明天,明天的学校,明天的台儿沟,于是: 她站了起来,忽然感到心里很满意,风也柔和了许多。她发现月亮是这样明净。群山被月光笼罩着,像母亲庄严、神圣的胸脯;那秋风吹干的一树核桃叶,卷起来像一树树金铃铛,她第一次听清它们在夜晚,在风的怂恿下“豁啷啷”的唱歌。她不再害怕了,在枕木上跨着大步,一直朝前走去。……小溪的歌唱高昂起来了,它欢腾着向前奔跑,她捧起溪水洗了把脸,水很凉,但她觉 得很精神。……前边又是什么?是隧道,它愣在那里,就像大山的一只黑眼睛……香雪又站住了,但她没有返回去……迎面有颗颗黑点在铁轨上蠕动,再近一些她才看清,那是人,是迎着走过来的人 群,……是台儿沟的姐妹们。香雪想快点跑过去,但脚为什么变得这样沉重?……她忽然觉得心头一紧,不知怎么就哭了起来,那是欢乐的泪水,满足的泪水。面对严峻而又温厚的大山.她心中升起 一种从未有过的骄傲。……山谷里突然爆发了姑娘们快乐的呐喊。 古老的群山终于被感动得颤栗了,它发出宽亮低沉的回音,和她们共同欢呼着:哦,香雪!香雪!
香雪的眼泪擦干了,读者的眼泪流下来。人间自有真情在。只有真情的作家,才有真情的作品;只有真情的作品,才能与读者发生共鸣。香雪净化着人们的灵魂,一切的虚伪、欺诈、贪婪和强暴,在她映照下都丑恶不堪, 一文不值。
香雪是谁呢?是山村台儿沟十七八岁的少女,是中国是人间十七八岁 少女的化身,是铁凝的“女神”。在铁凝作品中尤其是散文中,香雪随处可 见:
狗尾巴草在阳光下快乐地与浇地的女孩子嬉戏——摇起花穗扫她们的小腿。那些女孩子不理会草的骚扰,因为她们正揪下这草穗,编结成兔子和小狗,兔子和小狗都摇晃着毛茸茸的耳朵和尾巴。……初长成的少女不再理会这狗尾巴草,她们也编戒指, 拿麦秆。……那时的乡村,各式的会议真多。姑娘们刻意打扮过自己,胳肢窝里夹着一束束金黄的麦秆。但她们大都不是匆匆赶制草 帽辫儿,在众目睽睽之下。她们编制的便是这种草戒指。麦秆在手上跳跃,手下花样翻新:棱形花结的,十字花结的。扭结而成的雕 花……编完,套上手指,把手伸出来,或互相夸奖,或互相贬低。这伸出去的手,这夸奖,这贬低,也许只为着对不远处那些男青年的提醒。……那麦秆编就的草戒指,便是少女身上唯一的饰物了。但那一双双不拾闲的粗手,却因了这草戒指,变得秀气而且灵性, 释放出女性的温馨。(《草戒指》)
这是生长在冀中平原上的香雪。在城市,在一家小吃店门前,我们的作 家又发现了炸果子的香雪:
……站在锅前负责炸的是位年轻姑娘,她手持一双长的竹筷。 不失时机的翻动着油条……当她偶尔因擦汗把脸抬起来时,我发现她长得非常好看,她那新鲜的肤色,那从白帽檐下掉出来的栗色头发,那纯净专注的眼光,她的一切,无法用词汇去形容……唯有这 炸果子的姑娘,是活生生的可以感觉和捕捉的美丽。
……
放线呀放线呀快放线呀,多好的风啊!……我举着我的仙女,在日渐松软的土地上跑着将她送上天空。……快速而小心地松着手中的线,一时间只觉得世界上再也没有比这风筝仙女更像仙女的东西了:她那一脸的村气忽然被高远的蓝天幻化成了不可企及的神秘,她那简陋的衣裙忽然被风舞得格外绚丽飘逸;她的态势忽然就呈现出一种怡然的韵致。……为什么这些纸扎的玩艺儿一旦逃离了人手,便会比真的还要逼真?……我开始走神儿,我的风筝线就在这时断掉了。风把仙女兜起又甩下,仙女摇摆着身子朝远处飘去。 天色已暗,我开始追赶我的仙女。
……
她就这样奔跑着,追寻着,从农村追到城市,从平原追到山里,“路漫 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居然从绕山而行的拒马河里发现了奇妙的 世界,发现了《河之女》:
……这当是一个全新的天地:它不似滩,不似岸,不似原, 是一河的女人,千姿百态,裸着自己,有的将脚和头潜入沙中,露出沙面的只是一个臂;有的反剪双手将自己倒弓着身子埋进沙里, 露着的小腹,侧着的肩,侧着的髋,朝天的乳,朝天的脸。……你不能不为眼前这风景所惊呆,呆立半天你才明白,这原本是一河石头,哪有什么女人。……当你认定这是一河巨石时,你的灵魂就要脱壳而出,你觉得正在萌生一种信奉感,……当你认定这是一河女人时,你就会六神无主,因为你再也逃脱不了自己的龌龊。一切都因女人的丰腴,女人的浑圆,女人的力。
大概就是那美的瞬间、美的原始吧!果然,作家张开奇想的风帆,逆 “天时”长河而上,追寻香雪到久远:
这一河的石头,一河的女人,你们是同年同月和着一个天时一起降生的,你们还有着无言的默契,你等她,她等你,从盘古开天 地。直到今天。
一篇绝妙的散文,到此可以结束了,然而,这只是《河之女》的一个开头,一方面,铁凝从不让她的创作脱离人间烟火,也从不蹈覆辙、落俗套。
把一河石头联想成裸露的人或其他动物,是平常事,巨大的河石本来就叫 “卧牛石”,谁没在七月八月看过巧云,谁没对大山发过奇想,不然为什么庐山五老峰会有那么多的卧佛?铁凝是把意象和生活融为一体了,她着意写拒马河岸边的民风民俗,活生活现地描绘了一个“河里没规矩”的故事:
原载1998年7月2日《文论报》
郑熙亭:河北沧州人,原沧州行政公署专员,河北省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中国作家协会会员。1956年开始发表诗歌、小说。主要著作有长篇历史小说《汴京梦断》(花山文艺出版社出版)、《东游寻梦—苏轼传》(东方出版社出版)、《大宋河山》(海南出版社出版),2010年由河北人民出版社出版三卷本《熙亭文存》。
编者简介
赵志忠,笔名赵刚,号国学守望者,1973年4月生,河北省献县淮镇人。作品发表于《诗刊》《中华诗词》《中华辞赋》等。中国作家协会《诗刊·子曰诗社》社员,诗词中国·中华诗词网2017年度优秀通讯员,采风网2017年度十大新闻奖获得者,河北省诗词协会会员,河北省采风学会会员,河北省沧州市诗词楹联学会副秘书长,沧州市新联会常务理事,沧州市作家协会会员,《沧州骄子》编委,《诗眼看世界》创始人,采风网沧州站站长,献县知联会理事,献县新联会副会长、秘书长,沧州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七次代表大会代表等。
如果喜欢,就请“稀罕”或“喜欢”一下,然后转发与大家一起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