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经据典/知人·善任
●知人则哲《尚书·皋陶谟》 知:了解。 哲:聪明。善于了解人的人是聪明人。●审其所好恶,则其长短可知也;观其交游,则其贤不肖可察也。《管子·权修》 审:详察,细究。 好恶:爱好与厌恶。长短:长处、短处。 交游:结交朋友。 贤不肖:贤或不贤。●知臣莫曰君,知子莫曰父。《左传·僖公七年》 知:了解。 莫曰:都不知。●择子莫如父,择臣莫如君。《左传·昭公十一年》 择:区别。 莫如:不如。●观其容而知其心矣。《国语·周语》 观察他的面部表情就知道他的内心。●临利而后可以见信,临财而后可以见仁。春秋·楚·鶡冠子《冠子·天则》在利益和钱财面前才可以更好地了解一个人。●按名督实,选才考能,会其实当其名,名当其实,则得举贤之道。《六韬·举贤》经过考察,使名实相符,才能得到举用贤人的方法。●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论语·公冶长》过去我看一个人,听了他的言论就相信他能去实行;现在我看一个人,听了他的言论还要观察他的行动。●众恶之,必察焉;众好之,必察焉。《论语·卫灵公》对大家厌恶的人,一定要考察;对大家喜欢的人,也一定要考察。●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论语·为政》了解一个人,要看他的所作所为,观察他的经过由来,了解他的爱好。●材与不材之间,似是而非也。《庄子·山木》 材:贤才。 不材:非贤才。●循名实而定是非,因参验而审言辞。《韩非子·奸劫弑臣》根据名声和实际判断是非,用比较和检验的方法详察言辞正确与否。●听其言必责其用,观其行必求其功。《韩非子·六反》 责:求。 用:作用,功用。 功:效果。●不听其言也,则无术者不知;不任其身也,则不肖者不知。《韩非子·六反》 无术者:没有才能的人。不任其身:不任用他做事。 不肖者:不贤的人。意为:要分辨贤与不肖,既要听其言,且要观其行。●官职者,能士之鼎也。任之以事,而愚智分矣。《韩非子·六反》鼎:古代炊器,这里比喻锻炼人的熔炉或场所。官职:是锻炼和考验人才的场所,看他办事的能力,既可分辨优劣。●明主听其言,必责共用;观其行,必求其功。《韩非子·六反》英明的君主,听了臣下的言论,必须考究其功用;看他办事,必须检验其功效。●知人善任使,从谏如流。《周书·文帝纪下》 善于识别和使用人,并虚心听取规谏。●良玉未剖,与瓦石相类;名骥未驰,与驽马相杂。《周书·苏绰传》 剖:分辨。 相类:相似。 骥:千里马。驽(nú)马:劣马。 喻人才不举用,难以同平庸者相区别。●以言取人,人饰其言;以行取人,人竭其行。《逸周书·芮良夫》按言语取人,人们就会修饰其言语;按行为取人,人们就会尽力去行动。●孪子之相似者,唯其母知之而已;利害之相似者,唯智者知之而已。《战国策·韩策三》 孪(luán):双生。 智者:聪明的人。●听言者,以言观其意也。《吕氏春秋·离渭》 听他的话,目的是据以了解他的思想。●玉人之所患,患石之似玉者;相剑者之所患,患剑之似吴干者……使人大惑者,必物之相似也。《吕氏春秋·疑似》 玉人:相玉的人。患:担心。 相:观察。吴:指“吴戈”。春秋时吴国所产的戈最锋利,因之古时称锋利的兵器为吴戈。干:指干将,古剑名。传说春秋时干将莫邪夫妇二人为吴王铸造二剑,锋利无比,故后来以干将代指宝剑。比喻知人最怕遇到表面上和贤才相似的人。●举世混浊,清士可见。《史记·伯夷列传》天下混乱黑暗,方可显出廉洁之士的本色。●马奔乃见良御。《淮南子·说山训》 御:驭手。 比喻在实践中才能考验人才。●舟覆乃见善游。《淮南子·说林训》 比喻在逆境中才能发现人才。●不循考功百思太平,此犹欲舍规矩而为方圆,无舟楫而欲济大水。汉·王符《潜夫论·考绩》 循:坚持。考功:考核政绩。规矩:规和矩,测定方圆的器具。济:渡。说明用人应注意考核政绩。●知贤之近途,莫急于考功。汉·王符《潜夫论·考绩》 近途:捷径。 考功:考核政绩。考核政绩,是了解贤才的捷径。●剑不试则利钝暗,弓不试则劲挠诬。汉·王符《潜夫论·考绩》 暗:不明。 挠:通“桡”,意为弱。诬(wū乌):欺骗,引申为混淆不清。剑不试就不知其利钝,弓不拉则无法判断其强弱。比喻要通过实践,才能考察人的优劣。●精练藏于矿朴,庸人视之忽焉。汉·王褒《四子讲德论》 精练:指金子。 矿朴(pǔ谱):矿石。庸人:平常人,见识浅薄的人。忽:疏忽。金子藏在矿石里,平庸的人对它熟视无睹。比喻贤才杂处于平凡人之中,见识浅薄者分辨不出来。●知者莫大于知贤,政者莫大于官贤。《大戴礼记·主言》 知者:知,同“智”。聪明的人。知贤:了解贤人。 政者:治理国家的人。官贤:任用贤人。“官”作动词用,即“任……为官”。●好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礼记·大学》 对自己喜欢的人要知其缺点,对自己厌恶的人要知其优点。●以言举人,若以毛相马。汉·桓宽《盐铁论·论儒》 举:推举,任用。 若:如。相:观察。根据言论举用人才,好比仅据毛色来品定马匹一样,只知其表不知其实。●取人之术也,观其言而察其行。汉·刘向《说苑》 术:方法。●十步之泽,必有香草;十室之邑,必有忠士。汉·刘向《说苑·谈丛》泽:聚水的洼地。邑:古称国为邑,亦泛指一般城市。喻处处有人才。《隋书·炀帝纪》:“十步之内必有芳草,四海之中岂无奇秀。”●事考功,言考用。汉·荀悦《申鉴·时事》办事要考察其功绩,说话要考察其效用。●相马失于瘦,相士的失之贫。《史记·滑稽列传》因为瘦而不挑选就失去良马,因为贫穷而不选用就失掉人才。说明取人不能只看外表、贫富。●论材论士,必试于职,明度量以程能,考功实以定德。《汉书·谷永传》 论:评论。 材:人才。士:士人。这里泛指读书人。 度量:衡量标准。 程能:衡量才能。考功实:考察功绩事实。了解、考察人才,一定要任以一定的职务,然后按明确的标准衡量其才能,通过其实绩以评定其德行。●白石如玉,愚者宝之;鱼目似珠,愚者取之。三国·蜀·诸葛亮《便宜十六策·察疑·第五》愚蠢的人把白石当成宝贝,把鱼目当成珍珠。●循名责实,察言观效。《后汉书·玉堂传》根据名声求其实际,审察言论要观其实效。●道远知骥,世伪知贤。三国·魏·曹植《矫志诗》道路遥远就知道哪个是千里马,社会风气不好就知道谁是贤人。●观其所短,以知其长。三国·魏·刘邵《人物志·八观》观察其缺点,从而了解其优点。●知人,圣人所难。《三国志·魏书·三少帝纪》真正了解一个人,圣人也不容易。●劲松彰以寒岁,贞臣见于国危。晋·潘岳《西征赋》 彰:彰明,显著。松树在寒冷的岁月显得刚劲,臣子在国家动乱年代显得忠贞。●听言必审其本,观事必校其实,观行必考其迹。晋·傅玄《傅子·通志》 审:明悉,详究。 本:本质,根据。校:查对,校核。 迹:实迹,功效。听言论一定要详究它是否有根据,看事情一定要核对它是否符合实际,观察行为一定要考查它是否有实效。●路不险则无以知马之良,任不重则无以知人之才。唐·马总《意林·中论》●见骥足不异众马这蹄,蹑平陆而驰千里,方可知也。唐·马总《意林·论衡》 骥足:千里马的脚。 蹑:踏。喻人才的优劣要看实际的表现。●马必待乘,而后致远;医必待使,而后愈疾;贤者待用,而后兴理。唐·马总《意林·中论》骏马要人去骑,才能到达远方;良医要有人请去看病,才能把病治愈;贤人要通过任用,才能够把国家治理好。●时危见臣节,世乱识忠良。南朝·宋·鲍照《代出自蓟北门行》 节:气节,节操。●不用干将,奚以知其锐也?不弓鸟号,奚以知其劲也?北朝·北齐·刘昼《刘子·大质》 干将:古代著名的宝剑。奚:怎么。鸟号:良弓的名称。不用宝剑,怎知其锋利?不拉名弓,怎知其强劲?喻人才要经过实践才能看出。●珉似玉而非玉,鶋类凤而非凤。南朝·梁·范缜《神灭论》 珉(mǐn):似玉的美石。鶋(jū):鸟名,即寒鸦,大如鸽,形如乌,成群。凤:凤凰,古代传说中的鸟王。●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唐·李世民《赐萧樢》 疾:急速,猛烈。 劲:坚韧有力。板荡:《诗经·大雅》有《板》《荡》二篇,皆咏周厉王无道,后用以指政局混乱、社会动荡不安。强风中才能识别劲草,在乱世中才能鉴别忠臣。比喻在极困难的时刻才能识别一个人的贤愚忠奸。●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唐·白居易《放言》辨材:辨别人才。比喻识别人才,要经过时间的考险。●时危始知不世才。唐·杜甫《寄秋明府情济》 不世才:非凡的人才。●受屈不改心,然后知君子。唐·李白《赠韦侍御黄裳二首》 屈:委屈,冤枉。●铅矿人炉冶,方知金不真。唐·寒山《诗三百三首》●不有百炼火,熟知寸金精。唐·孟郊《古意赠果肃补阙》 孰知:怎知。●世有伯乐而后有千里马。唐·韩愈《杂说四》 伯乐:相传为古时善于相马的人。●闻其言则是,校其行则非。唐·韩愈《送浮屠文畅师序》听他的言论似乎是对的,但考察他的行为就知道并不正确。●探仁人之心,必以信,勿以财;探勇士之心,必以义,勿以惧;探智义之心,必以忠,勿以欺。唐·李筌《太白阴经·数有探心》说明要以不同的方法和态度去了解不同类型的人才。●才者,璞也;识者,工也。五代·南汉·王定保《唐摭言·四凶》人才好比未雕琢的玉,识才的人则是雕玉的工匠。●不知人则不能官人,不能官人则治道何从而兴乎?宋·王安石《论馆职札子》不了解人就不能适当用人,不能适当用人治国之道从何而兴呢?●知人则哲,惟帝其难之,古今一也。宋·王安石《知人》会识别人才的是贤哲,即令是帝王也感到为难,古往今来都如此。●欲审知其德间以行,欲审知其才问以言;得其言行,则试之以事。宋·王安石《上仁宗皇帝书》 审知:详细了解。 德:品德。行:行为。 言:言论。 试之以事:要他办事以进一步考察。●言之得失,可以知人之邪正。宋·朱熹《四书集注·论语集注》●唯贤知贤,唯圣知圣,凡人安能知非凡人邪?《资治通鉴·汉纪》 谓有才识的人,要靠有才识的人去发现。●为治之要,莫先于用人。而知人之道,圣贤所难也。《资治通鉴》知人之道:识别人才的方法。治理国家紧要的是把用人放在首位,而要识别人的贤愚,就是圣贤也感到是困难的事。●欲知其人,观其所施。《资治通鉴》 施:施行,实施。要了解某人的贤愚优劣,就要考察他的所作所为。●帝王之德,莫大于知人。宋·包拯《论取士》 德:功用,作用。知人:识别人才。●不知取将之无术,但云当今之无将。宋·欧阳修《准诏言事上书》有人不知自己不会选取将才,却说现在没有将才。●受知固不易,知士诚尤难。宋·欧阳修《送荥阳魏主簿》被人了解固然不容易,了解别人实在更困难。●得人之道,在于知人;知人之法,在于责实。宋·苏轼《议学校贡举议》 知:了解。 责:求。●欲立非常之功,必有知人之明。宋·苏轼《拟进士对御试策》 功:功业。●天下未尝无才,患所以求才之道不至。宋·苏轼《策别二十》 未尝:不是。 患:忧虑,担心。至:得当,至善。●任贤非驻,知贤为难;使能非难,知能为难。宋·杨万里《壬辰轮对第二剳子》 任:任用。 知:识别。●盖棺始能定士之贤愚,临事始能见人之操守。宋·林逋《省心录》 盖棺:指人死之后。临事:遇到事情。操守:品行志节。●知人善任,使每尽其用。宋·刘敝《张忠定谥议》 使:做到。●世上岂千里马?人中难得九方皋!宋·黄坚庭《过平舆怀李子先时在并州》九方皋:古代善于相马的人。●雪后始知松柏操,事难方见丈夫心。宋·普济《五灯会元》卷十九●疾风知劲草,严寒识贞木。《宋书·顾恺之传》贞:坚定,多指意志或操守。贞木,比喻坚贞之士。●凡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元·无名氏《小尉迟》二 凡:凡是,一切。 貌相:凭相貌论人。《增广惜时贤文》:“人不可面相,水不可斗量。●家贫显孝子,国难识忠臣。元·无名氏《虎头牌》第一折●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元·无名氏《争报恩》第一折●居视其所亲,富视其所与,达视其所举,穷视其所不为,贫视其所不取。元·曾先之《十八史略·春秋战国·魏》要评判一个人的品德,平时看他同什么人亲近,富裕时看他把钱财分给什么人,显贵时看他荐用什么人,困窘时看他不做的是些什么,贫穷时看他不取的是些什么。●良贾深藏若虚,君子圣德容貌若愚。元·曾先之《十八史略·春秋战国·鲁》 良贾:精明的商人。深藏若虚:深藏不露,外表看来一无所有。容貌若愚:外貌看上去愚纯。即大智若愚意。●不可以一时之誉,断其为君子;不可以一时之谤,断其为小人。明·冯梦龙《警世通言·拗相公饮恨半山堂》 誉:赞誉。断:判断,断定。 谤:诽谤。●剖一顽石方知玉,淘尽泥沙始见金。明·冯梦龙《古今小说·赵伯升茶肆遇仁宗》●日久见人心,又道盖棺论始定。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第4卷盖棺:盖上棺材,引申为人死之后。●冷眼观人,冷耳听语。明·洪自诚《菜根谭》前集●知人善任,人乐为用。《金史》 既了解人又善于使用人,人就愿意为其所用。●用人必考其终,授任必求其当。明·张居正《陈六事疏》 终:指全面。 授任:授予职位。当:与职务相称。 用人必须全面考察,任职必须力求适当。●器必试而后知其钝利,马必驾而后知其驽良。明·张居正《陈六事疏》 钝:不锋利。 驽:劣马。●世间岂谓无英雄。明·吴承恩《二郎搜山图歌》●蕙兰不采无异蓬蒿,干将不试世比铅刀。明·王廷相《骄志篇》 蕙兰:均为香草名。蓬蒿:均为恶草名,有臭味。 干将:古代宝剑名。喻人才如不被任用,就与庸人无异。●寻章摘句,世之腐儒也,何能兴邦立事。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43回只会死搬书本辞句,不过是世间迂腐的书呆子罢了,怎能振兴国家,成就事业呢?●听言观行,知人之良法。明·薛瑄《读书录·观人》 知:了解。 良法:好方法。●知人难,用人不易。清·爱新觉罗·玄烨《清圣祖圣训》●善相马者天下无弃马,善相士者天下无弃材。清·爱新觉罗·玄烨《喻马》 相:看,观察。弃:抛弃,遗弃。●居高位者,以知人晓事二者为职。清·曾国藩《复郭筠仙》 位:地位,职位。 职:职责。处在高级职位的人,以了解使用人才和掌握情况为职责。●非知人不能善其任。清·左宗棠《与李希庵》 不了解人就不能很好地用人。●中华七万里,何地无人杰。清·归庄《古意》 人杰:才智特出的人物。●人用财试,金用火试。清·宋纁《古今药石·杂录》人要用财物来试探,金子要有火来检验。●佞言似忠,奸言似信。清·申涵煜《省心短语》 佞言:花言巧语。奸言:奸诈言辞。信:诚。●欲知宰相能否,但视天下安危。清·申涵煜《省心短评》要想了解宰相的才能,只要看看天下安危就知道了。●天之裁大,故能兼覆万物;地之裁大,故能兼载万物。人主之裁大,故容物多而众人得比焉。《管子·形势解》 裁:通“载” ,负载。比:亲比,亲近。比喻君主有宽大的胸怀,自然就有众才归服他。●善用人者为之下。《老子》第68章 下:降低自己的身分去结交。●以富贵而下人,何人不尊?以富贵而爱人,何人不亲?《孔子家语疏证》下人:谦逊地待人,降低自己的身分去结交人。●海不辞东流,大之至也。《庄子·徐无鬼》 辞:拒绝。 大之至:极大。以海喻人,谓人要象海那样有不辞东流的胸怀,便能“大之至”。●河下天下之川,故广;人下天下之士,故大。战国·鲁·尸佼《尸子·劝学·引孔子》下天下之川:汇聚天下之川的水流。下天下之士:屈已尊重天下的士人。●除害在于敢断,得众在于下人。《尉缭子·十二凌》 下人:降低身分去结交人。●以贵下贱,大得民也。《易经·屯·象》位高而谦逊地对待地位低下的人。这样做可以大得民心。●江河所以能长百谷者,能下之也。夫维能下之,是以能上之。《淮南子·说山训》长百谷:长于百谷。谷,两山之间的小河流。下之:原指降低自己身份去结交人,此指江河以谦逊的胸怀容纳众多的小河流。上之:指江河能容纳百川,故又在百川之上了。●贵者必以下为号,而高者必以下为基。《淮南子·原道训》 下:降低自己的身份去结交。 号:号召。基:开始,基础。●泰山不辞壤石,江河不逆小流。汉·刘向《说苑·尊贤》 辞:拒绝。 壤石:土石。逆:拒绝。●江海无不受,故长为百川之主;明主圣君无不容,故安乐而长久。汉·刘向《说苑·君道》 明主:贤明的君主。●善射者不忘其弓,善好上者不忘其下。汉·韩婴《韩诗外传》卷四 上:居上位者。 下:居下位者。●珠出之海,玉出于山,无足而至者,好之也;士有足而不至者,君不好也。汉·韩婴《韩诗外传》好:喜欢。 君:国君。说明有才之士之所以不来归附,就因为国君不爱才。●天称其高者,以无不覆;地称其广者,以无不载;日月称其明者,以无不照;江海称其大者,以无不容。三国·魏·曹植《求通亲亲表》 以:因为。以天地、日月、江海喻人,说明伟大的政治家要能容纳各种各样的人。●珠玉无胫而自至者,以人好之也,况贤者之有足乎。汉·孔融《与曹操论孝书》 胫:指小腿,以:因为。 好:喜欢。贤者:贤人。●江海之为大,实涓浍之所归。南朝·齐·谢朓《高松赋》 涓:细小水流。 浍:田间水沟。政治家应有江海的胸怀,能容纳各种各样的人。●巨海纳百川,麟阁多贤才。唐·李白《答苏秀才》 巨海:大海。麟阁:我国古代中央官署名。●若非先生垂三顾,谁识茅庐一卧龙。唐·汪遵《南阳》先主:即三国蜀汉开国皇帝刘备。三顾:刘备曾三次到诸葛亮隐居处请他出山辅佐自己打天下,世称三顾茅庐。卧龙:旧时比喻隐居的俊杰,此指诸葛亮,诸葛亮出山前曾隐居隆中,人称“卧龙。”●德益盛者虑益微,功愈高者意愈下。唐·陆贽《奉天论前所答奏未施行状》益盛:愈大。虑:顾虑。●覆焘千容,包罗万丈,唐·刘允济《天赋》 焘(tāo):覆盖。千容:容纳很多。万丈:极高。●礼贤下士。《新唐书·李勉传》有礼貌地敬重贤人,谦虚地对待有才能的人。●不是虚心岂得贤。宋·王安石《诸葛武侯》 贤:贤才,贤人。●千里之雅,不逢善驭,居于駃騠之乘;千金之璧,不遇玉人,混于块石之间。宋·黄晞《声隅子·大中篇》 骓(zhuī):骏马。善驭:好驭手。駃騠(jué tí) :亦称“驴骡” ,公马与母驴杂交而生。璧:玉。玉人:善于相玉的人。这句话比喻贤才不遇明主,便会被埋没。●能下人者,其志必高,其所致必远。元·张养浩《牧民忠告》下人:降低身份去结交人。所致必远:一定能达到远大的目标。●能下人,故其心虚。其心虚,故所取广。所取广,故其人愈高。明·李贽《焚书·杂议》 高:高明。意谓能虚心下问者必能集思广益。●享天下之大福者,必先天下之大劳;宅天下之至贵者,必执天下之至贱。清·顾炎武《日知录》卷七 劳:用力辛勤,辛劳。宅:官居。至贵:最高贵。执:控制,统御。至贱:最卑贱的人,指一般老百姓。●人君之所以能平治天下者,以能居高而听卑耳。清·佚名《杜诗言志》 人君:国君。 卑:卑下,指臣民。●海唯能下,故川泽之水归之;人君唯能下,故天下之善归之。清·唐甄《潜书·抑尊》 下:指海能以虚怀容百川之水。川泽:山川湖泽。 善:指贤人。●善下斯为大,能虚自有容。清·袁枚《再过招宝山观海四首》 善下: 善于屈已尊人。虚:谦虚。 容:包容,容纳。●治天下者,以天下之禄位公天下之贤者。清·王夫之《读通鉴论》治理天下的人,用天下的禄位让天下有才能的人共同享受。●山中荆璞谁知玉,海底骊龙不见珠。汉·牟融《寄周韶州》荆璞:未经雕琢的美玉。骊龙:古谓黑色的龙,含千金之珠,居于海中。暗喻贤才难以发现。●深山毕竟藏猛虎,大海终须纳细流。明·佚名《增广昔时贤文》细流:细小河流。比喻用人者要宽洪大量。●古来王佐才,往往待圣哲。明·张煌言《怀古》王佐才:辅助帝王之才。待:依靠。圣哲:圣人和哲人,旧指才能识见超越寻常的人。●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战国·楚·屈原《卜居》尺比寸长,但和更长的东西相比就显得短;寸比尺短,但和更短的东西相比就显得长;任何东西都有不足之处,聪明人也有糊涂的时候。●夏后氏之璜,不能无瑕;明月之珠,不能无秽。隋·王通《文中子·上义》夏后氏: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朝代,相传为夏后氏部落领袖禹之子启所建的奴隶制国家。璜:古玉石器名。明月之珠:明月一样的光泽晶莹的珍珠。 秽:污浊。比喻再好的人才也有其不足之处。●自古至今,未有全其行者也,故君子不责备于一人。《老子》从古至今,没有十全十美的人。所以:君子不能对人求全责备。●山泽纳污,山薮藏疾,瑾瑜匿瑕,国君含垢,天之道也。《左传·宣公十五年》江河沼泽中有污秽,山岭草野中藏有弊病,美玉中藏有斑点,国家君主也有缺点,这是自然之理。说明人和世间上事物一样,都并非十全十美,故不要求全责备。●人各有能有不能也。《左传·定公五年》 任何人都有其长处和短处。●瑕不掩瑜,瑜不掩瑕。《礼记·聘义》 瑕:玉中的斑点。瑜:玉中质地光泽部分。一块玉石的斑痕不能掩盖美好的光泽部分,质地光泽部分也不能掩盖斑痕。喻人和事并非完美无缺,优点与缺点并存。●人有短长,气有盛衰。《吴子·励士》 短长:缺点与优点。●任人之长,不强其短;任人之工,不强其拙。《晏子春秋·内篇·问上》用人用其长处,不勉强其所不擅长的;用人用其熟悉之处,而不勉强其拙劣的。●君子贤而能容罢,知而能容愚,博而能容浅,粹而能容杂,夫是之谓兼术。《荀子·非相》 贤:贤明,有才能。容:容纳,宽容。罢:无所事事,弱不任事。知:通“智”,有智谋。博:知识渊博。浅:肤浅。粹:纯粹,精粹。杂:不纯,不专。 是:此。●驽骥同辕,伯乐为之咨嗟;玉石相揉,和氏为之叹息。《孔丛子·对魏王》 驽:劣马。骥:千里马。和氏:即春秋楚人卞和,相传他发现了著名的宝玉和氏璧。●渊涸而无水,沈玉不至;主苛而无厚,则万民不附。《管子·形势解》谓无水之渊就没有玉,无胸怀大度的君主就没人拥护。●不设一方以求于人,故所求者无不足也。《慎子·民杂》 一方:一种方尺,一个标准。●人固难全,权而用其长者。《吕氏春秋·举难》谁都难以做到完美无缺,只能权衡优缺点,用他的长处。●尺之木必有节目,寸之玉必有瑕讁。《吕氏春秋·举难》节目:树木枝干交接处为节,纹理纠结不顺处为目。瑕讁(xiázhé):玉上的斑点。喻事物总有美中不足之处。●水太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大戴礼记·子张问入官》 察:详审,苛求。 徒:徒众。水太清了鱼就不能生存,对人过分苛求就会失掉徒众。比喻对人不要责备求全。●凡四海之内,断长补短。《礼记·王制》 四海之内所有一切,都应取长补短。●明月之珠,不能无纇。《淮南子·兵略训》纇(lèi):缺点,毛病。●人之情,莫不有所短;诚其大略是也,虽有小过,不足以为累。《淮南子·汜论训》诚其大略:假如他确有大的智谋。累:连累,损害。●自古及今,五帝三王,未有能全其行者。《淮南子·汜论训》三王:指夏禹、商汤、周文王;一说指夏禹、商汤、周文王周武王。五帝:传说中的上古帝王,具体所指,自古说法不一。全其行:尽善尽美。●以人之小恶而忘人之大美,此人主之所以失天下之土也。《淮南子·兵略训》●骥一日行千里者,无所服也;使服任车,与驽马同。汉·王充《论衡·状留》 骥:千里马。驽:劣马。喻才华虽出众,但用之不当,也无所作为。●大羹必为淡味,至宝必有瑕秽,大简必有不好,良工必有不巧。汉·王充《论衡:自纪》大羹:不和五味的肉汁。古代祭祀时用。瑕:玉的斑点。喻世上事物并无十全十美。●采玉者破石拔玉,选士者弃恶取善。汉·王充《论衡·累害》采玉的人劈开石块取出玉来,选择贤人要弃短取长。●骐驎、绿耳、蜚鸿、骅骝,天下良马也,将以捕鼠于深宫中,曾不如跛猫。汉·东方朔《答骠骑难》骐驎、绿耳、蜚鸿、骅骝:古代良马名称。绿耳、骅骝,为周穆王八骏之二。谓良马用来捕鼠,还比不上瘸腿的猫。唐·寒山《诗三百三首》:“骅骝将捕鼠,不及跛猫儿。”●干将、莫邪,天下之利剑也,……将以补履,曾不如一钱之锥。汉·东方朔《答骠骑难》干将、莫邪:古代著名的宝剑。履:鞋。谓用宝剑来补鞋,还比不上一文钱的锥。喻人用非所长,难以发挥其作用。●华骝绿耳,一日而至千里,然其使之搏兔,不如豺狼。《淮南子·主术训》 华骝绿耳:周穆王八匹著名骏马之中二匹。捕:捉。●巧冶不能铸木,巧工不能斫金。《淮南子·说林训》巧冶:优良的冶金工人。铸:铸造。巧工:手艺高明的工匠,此指木工。斫:斩。 谓人各有长,如用其所短,就无法施展其技。●用之于其所适,施之于其所宜。《淮南子·齐俗训》谓用其所长,才会有所作为。唐·寒山《诗三百三首》:“夫物有所用,用之各有宜。”●干将为利,名闻天下;匠以治木,不如斤斧。汉·刘向《说苑·杂言》 干将:古时著名的宝剑。斤:斧子。干将极其锋利,名闻天下;但工匠用它来砍木头,还不如斧子。●隋侯之珠,国之宝也;然用之弹,曾不如泥丸。汉·刘向《说苑·杂言》隋侯:古时国名。其国的明珠,名闻天下。 弹(dàn):弓弹。隋侯的明珠是国家的奇珍异宝,然而用它作弓弹,还不如泥丸子。●将治乱者不治小,成大功者不小苛。汉·刘向《说苑·政理〉将要治理国家祸乱者不把注意力放在小事上,要成大事业者不从小处苛求别人。●有大略者,不问其所短;有厚德者,不非其小疵。汉·刘向《说苑》对有雄才大略的人,不要计较其短处;对有高尚道德的人,不要刻意挑剔其小毛病。●苟有大美可尚于世,则虽细行小瑕,曷足以累乎?汉·王符《潜夫论·论荣》如果有崇高的美德可以被世人所尊崇,那么即使有些小毛病,也不会损害大节。●智者弃其所短而采其所长,以致其功。汉·王符《潜夫论·实质》聪明人善于用其所长弃其所短,所以取得成功。●马不伏历,不可以趋道;士不素养,不可以重国。《汉书·李寻传》 历:通“枥”,马棚。不让马在马房里好好休息,就不能让它上路疾走;不给士进行经常培养和提高,就不能委以国家重任。●论大功者不录小过,举大美者不疵细瑕。《汉书·陈汤传》疵(cī):指责,挑剔。细瑕(xiá):玉上的斑点,比喻人的小过失。嘉奖建树大功的人,不计较他些微的过失;推举具有崇高美德的人,不挑剔其细小的缺点。●弃短取长,以致成功。《后汉书·王符传》 致:达到。●论于大体,不守小节。《后汉书·冯衍传》 看人要看到大的方面,不要拘泥于小节。●有大谋者不问其短,有厚德者不非小疵。《后汉书·陈宠传》 大谋:远大的谋略。厚德:崇高的德行。疵:小毛病。●爱之多容,可以得众。《三国志·吴书·孙皎传》爱护民众,宽宏大量,便可以得到民心。●周公不求长于一人,故孤忘其短而贵其长。《三国志·吴书·周瑜鲁肃吕蒙传》周公:姓姬名旦,周文王的儿子,周武王的弟弟。孤:独。●琼珉山积,不能无挟瑕之器;邓林千里,不能无偏枯之木。论珍则不可以细疵弃巨美。晋·葛洪《抱朴子·博喻》 琼:美玉。珉:似玉的石头。瑕:玉的斑点。邓林:古代传说中的树林。细疵:小毛病。美玉堆积成山,其中不能没有带斑点的玉石;树林横亘千里,其中不能没有快要枯死的树木。评价珍珠不能因其有小毛病就抛弃它美好之处。比喻用人不要求全责备。●役其所长,则事无废功;避其所短,则世无弃材。晋·葛洪《抱朴子·务正》 役:使用。事无废功:办事没有不成功的。弃材:不可用之材。●小疵不足以损大器,短疾不足以累长才。晋·葛洪《抱朴子·博喻》 小疵:小毛病。 大器:大才。短疾:小缺点。●用得其长,财才无或弃;偏诘其短,则触物无可。晋·葛洪《抱朴子·博喻》诘(jié):查究,责问。触物无可:接触到的东西都不合意,比喻没有合意的人。●五岳巍峨,不以藏疾伤其极天之高;沧海滉漾,不以含垢累其无涯之广。晋·葛洪《抱朴子·博喻》五岳:中国五大名山的总称,即东岳泰山,南岳衡山,西岳华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巍峨:高大雄伟貌。 藏疾:隐藏缺陷。 极天:顶到天。 沧海:大海。滉漾:水广大无涯际貌。 无涯:无边际。●荆岫之玉,必含纤瑕,骊龙之珠,亦有微纇。北朝·北齐·刘昼《刘子·妄瑕》荆(jīng):古代楚国的别称。岫(xiù):山穴。纤瑕:小毛病。骊龙:黑色的龙,据《庄子·列御寇》民载:骊龙颔下有千金之珠。微纇(lèi):小缺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