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古墓里的漫画,看一次笑一次

让我们回到55年前的那一天。
在西域明珠吐鲁番一片戈壁滩上,一支大型的考古专家团正在这里发掘新发现的一处古墓。
初步勘测后专家判断,这一次在戈壁滩发现的墓葬群至少有千年甚至更久远的历史了(早至魏晋时期),他们盼望着在这里能有重大的发现和收获。
魏晋壁画5号墓
这座墓其实是距今一千五百多年前的东晋墓,墓葬棺木仍然保持了较好的状态。当陪葬品基本清理完毕后,就剩下主棺没有打开了。所有人脸上都透露着期待,因为往往最珍贵的东西都在主人躺着的主棺中。
棺盖终于被打开,所有人伸长了脖颈,迫不及待想看看棺中之物。但此时,本来心跳加速憋着一口气的工作人员被眼前的一幕惊呆了!
噗……
这……是什么玩意?
大伙儿实在绷不住了!!!!
怪画
这也太非主流了吧~~
开馆之后首先见到的是一幅幼稚到不行的怪画,让大家本紧张到10级的脑神经360度逆向拐弯,墓主人这是在搞笑吗?
可是这是严肃的考古活动啊,怎么的也得保持专业性,大伙儿愣是忍住没笑出声,但脑海里却满是问号。
所有的画,都透露出浓浓的幼儿园画风,像是开家长会时,挂在各个班级门口的宝宝大作。
比如下面这匹被涂得黑溜溜的马儿,一副趾高气昂的样儿,后面的矮个子骑士,乖乖待在马屁股后面,貌似,马儿才是真正的主人。
还有这幅,画中二人眼神似乎都不怎么好,一个斗鸡眼,一个满脸麻子。身上穿的衣服也很随意,凌乱中透露着清凉。比衣服更清凉的,是左边那人手中的扇子,一个圆圈+一竖=一把扇子,妥妥的印象派啊,齐白石都不敢这么画。
再欣赏一幅。这两人是准备合伙儿腌酸菜还是咋滴?一人从旁边拿取些什么,一人负责往缸里放些什么,手上还拿着双筷子,像足了奶奶辈儿平日里腌酸菜的场景。
虽然这些画画风随意,但专家们知道,这绝对不可能是一幅穿越过去的现代绘画,它们一定对墓主人有极为有重要的意义,不然也不会让这些画随自己一同躺入棺材当中!
后来,又不断有嘉峪关和洛阳等地相近时期的古墓被发掘,这些墓中又出现了类似“怪异”画风的壁画和桑皮纸画。
当研究了越来越多类似连环画之后,考古专家会同美术史学家得出了最终结论:这些画的内容正是描绘了墓主生前的一些日常,可能是墓主希望把生前的美好生活带入到地下世界,才将这幅怪画当成最重要的陪葬品和自己一同长眠。
虽然画作者无法考证,但相信一定是墓主亲近的人或者他们本人的手笔!
其他墓中的画像砖描绘了什么样的生活场景呢?
有些牵着骆驼准备出门做生意;
有些赶着马儿似乎正在放牧\驯马;
还有的在骑马猎羊。
生产劳动场面也不少,包括农作、畜牧、蚕桑、狩猎、商贸等内容,约占画像砖的1/4。
但更多的,还是奴婢们从事的屠宰、炊庖等各种杂役和主人们宴饮美食的场面。主要有持锤击牛、宰猪、杀羊等屠宰场面,烫洗野味、烤羊肉串、案上切肉、灶下烧火烹食等系列炊事活动,和奴婢拜会方案递食,主人围炭盆进食等场面,每一个画面都描绘得细致入微,形象生动,与今日的生活现状仍十分相似,令人倍觉熟悉。
看这幅,图中人手上拿着个和身材比例极不相称的大叉子,这可不是闰土手中的那种叉,这画的其实是烤肉串串呢!
这个更狠,直接上火烤大块的肉肉。
除了这些,画像砖还描绘了墓主人奢侈豪华的享乐生活。
但是有着如此丰富壁画的墓葬,却没有一个有详细的墓主人信息,这一度让考古学家很困惑。正因如此,墓主人的身份之谜至今仍然无法揭开,因为没有碑铭,所有的推测就仅仅只是推测,无法准确考证。
能如此大手笔给墓室画像,却吝啬那一两行字介绍一下墓主,这究竟是什么操作?
这些魏晋墓之所以没有碑铭,还要从当时的历史背景说起。
众所周知,我国的魏晋时代,是一个生灵涂炭、战火纷扰的时代,八王之乱,永嘉之乱,使璀璨的中华文明惨遭兵祸,之后的文明史中,魏晋遗存寥寥无几。同时,魏晋南北朝时期,又是我国古代历史上民族大融合的第二次高峰。
西北地域周边的匈奴、羌、氐、西域诸族及鲜卑等,因长期与汉族错居杂处,形成共同经济体制,民族间的差异逐渐减少,最后与汉族在互动中融合。
尤其在河西走廊,有汉唐时期的历史基础,胡汉融合更是自然而然,所以在中原发生内乱之时,这里却一直安宁,一些内陆的逃亡者和士族纷纷迁入,形成了河西以及嘉峪关一带的稳定与繁荣。嘉峪关魏晋墓的形成,也是这一时期社会形态的真实反映。
虽然东汉盛行墓前立碑,但到了魏晋之时,提倡节葬,曹操诏令禁碑,晋武帝亦认为:碑表私美,助长虚伪侈靡之弊,应予禁断。
所以,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嘉峪关魏晋墓没有出土相应的墓碑,是符合当时的历史现实的。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