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体不缺氧,不能就说池塘就是正常的

知养殖从业不易,共谋水产行业繁荣。不误导不夸大不炒作不标题党。用养殖人的语境,让你在短时间内享用一份精品!

您平时会经常测溶氧吗?相信超过99%的养户都不会。只有鱼儿浮头了才觉得是“缺氧”,实际上,在浮头的那前面一段时间里,也许鱼儿已经缺氧很久了,只有实在受不了才会浮出水面。据说,一次缺氧浮头,三天只吃不长。此刻若采取的急救措施不正确,死鱼也就是'十分正常'的了。

水中溶解氧的含量与空气和空气中氧以及水质及其水的温度都有密切关系

在自然情况下,空气中的含氧量变动不大,而水中溶解氧则不同,既变化也波动,水温是其变动大的主要因素,水温愈低,水中溶解氧的含量愈高,其次相反。

溶解于水中的分子态氧称为溶解氧,通常记作DO,用每升水里氧气的毫克数表示。在20℃、100kPa下,纯水里大约溶解氧9mg/L(毫克/升、下同)。有些有机化合物在喜氧菌作用下发生生物降解,要消耗水里的溶解氧。当水中的溶解氧值降到5mg/L时,一些鱼类的呼吸就发生困难。我们可以来看看从下举例这个池塘的状况。

虽然当天未看见鱼儿浮头现象,但因为设置了溶氧下限,因而在溶氧不足的时候增氧机会即刻开启,缺氧情况则会逐渐缓解,实现科学养殖。

水中溶解氧的多少是衡量水体自净能力的一个指标

除了对鱼体生长关键以外,更重要的是,水中溶解氧的多少是衡量水体自净能力的一个指标。水里的溶解氧由于空气里氧气的溶入以及绿色水生植物的光合作用会不断得到补充。但当水体受到有机物污染,耗氧严重,溶解氧得不到及时补充,水体中的厌氧菌就会很快繁殖,有机物因腐败而使水体变黑、发臭。这些化学变化在你看不到的时候悄悄发生着,底质变坏、水质变差、有机物腐败、残饵积蓄、粪便得不到分解,日积月累,终有一天爆发。呈现在大家面前的是水质突然变坏,鱼儿突然死亡,殊不知在溶解氧低下的时候,这些变化已在进行,量变最终质变

溶解氧值是研究水自净能力的一种依据

水里的溶解氧被消耗,要恢复到初始状态,所需时间短,说明该水体的自净能力强,或者说水体污染不严重。否则说明水体污染严重,自净能力弱,甚至失去自净能力。所以,建议大家多多观察下自己的溶解氧值,提前增氧才能避免损失。

(本文作者不详)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