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老建筑-外滩源:新天安堂及宿舍】
新天安堂及宿舍位于上海时南苏州路79号,毕士莱洋行设计,1899年竣工,砖混结构。具有新古典主义风格特征。建筑平面为矩形,平屋顶。清水红砖外墙,立面构图严整、规则,北立面横纵三段式构图。细部装饰典雅,阳台立柱为爱奥尼柱式。曾为新天安教堂(1866年建)神职人员宿舍。上海市第五批优秀历史建筑。
1843年英国一个传教组织伦敦会的两名教士麦都思和雒魏林来到上海。雒魏林一边行医,一边传教。雒魏林建立仁济医院时,麦都思就在医院周围修建了不少教士的住宅和办公房。因此他在山东路上占有大片土地,人们称之为麦家圈,即麦都思家的墙圈之意。当时,伦敦会在华总部就设在那里。
1864年伦敦会在麦家圈正式建造了第一座属于该会的教堂——山东路天安堂,后被扩建的仁济医院占用。1885年信徒们便集资在苏州河路圆明园路交叉口购地建造新堂,翌年建成,最初名为协和礼拜堂,1899年和1901年两次扩建,并改名为新天安堂,又称联合教堂或联合礼拜堂。
1899年增建了一幢5层楼房——教会公寓,作为牧师住宅和教堂工作人员的宿舍。楼内还设主日学厅,就是教会仿照学校的教学形式,在星期日开设的一种儿童宗教班。教会公寓由毕士莱洋行设计,砖混结构,为新古典主义建筑风格,以帕拉迪奥窗套及光环装饰为特色,墙面系清水红砖,饰以水泥线脚和水泥仿石饰面。
1950年代后教堂被一分为二,一半归上海灯具厂,作为经营部和仓库,另一半归上海电线五厂。后因电线厂车间的机器震动,教堂的一半坍塌,就在原地造了一座简楼。教堂的最底层和地下室,在上海恢复证券交易时曾开设过几家营业所。教会公寓内住进了多户居民,狭窄拥挤。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