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写不好,是因为人品太差?
作文好坏跟人品好坏有什么关系
本文作者:陆生作
原创作品,版权保留,转载必须注明作者、出处
【一】
把技法和人品挂钩的,有点儿耍流氓。
比如,文如其人,字如其人。如果真是这样,又何来表里不一、口是心非、道貌岸然之说?
蔡京,人品好吗?书法一流。
秦桧,人品好吗?据说我们现在所用的宋体字就是他创的。
严嵩,人品好吗?他作文好,书法也好。
这样的例子太多了。
一种技法,如《卖油翁》所说,“无它,唯手熟尔”。熟能生巧罢了,跟人品实在没多大关系。
只是,我们历来的审美,作品与人品是挂钩的。而且,人品重于作品。所以,一旦人品出了问题,那么他的作品再好,我们也看不上。司马光讲:才胜德者,小人也。——原因就在于此。孔子讲: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原因也在于此。
人之所以为人,是跟牲口有别,讲道德,讲文明,讲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告别野蛮,让世界往好里去。
所以说,质、德是非常重要的。从韩愈到周敦颐,清晰了“文以载道”的功能,一直以来为大家所公认。
【二】
那么,学生练习作文有必要提升至“道”的高度吗?还是有必要的!
文以载道。以文化人。——其本质就是我们平常讲的中心思想、立意一类,要弘扬真善美。
但是,学校里思想品德课一堂不少,学生作文还是写不好啊。为什么?不是说我思想品德好了,作文就写得好了。品德是修养,作文是技能,两码事,不一样的。如果品德也成了一种技能,那就不是品德了,就虚伪了。
作为一项技能,必然有其技法。
所以,写作文教学生一些技法,能够让他们比较容易地操作起来,而不是光讲“人立则文成。有德则有文。”——大奸臣也写得好文章;没德的照样写出漂亮文章,把有德的兜得团团转。只是我们非常鄙视这种没德的。但我们要分清楚,一项技能本身无好坏,好人用了造福,坏人用了作恶。就像一把刀,好人坏人用在不同地方,但刀还是那个金丝大环刀。就像一个词,本身没好坏,没有好词好句,关键是否用在适合的地方。
【三】
写一篇作文,先要有内容,先得有米下锅,不然巧妇难为无米炊。
如果总是跟学生强调内容,学生会手足无措的——这个也不能写,那个也不能写,其实呢,生活处处都是可以拿来写作文的内容。
我们有了写作的内容,那为什么写的是这个内容,而不是那个内容呢?这里有选择的意思,既然是挑选了,说明是有用意的,——要借这个内容表达一点什么东西,这就是立意、中心思想、文以载道的道。
【四】
有了内容,有了道,就能把一篇作文写好了?未必!还得讲究一点技法。
比如,一个高级厨师、一个家庭主妇、一个不会烧菜的主,在他们面前都有一斤肉及各种料(内容、素材),都要烧一碗红烧肉(立意、表达),请问:他们烧出来的三碗红烧肉一样吗?
当然不一样!技法掌握的程度不一样,怎么可能出来相同的结果呢。
就像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怎么说,非常重要。红烧肉怎么烧,火候掌握、调料配比,非常重要。
所以我说,作文在技法,不在素材。这里边有一个前提,生活处处是素材。教学生写作,老师首要的任务就是要破掉学生选材的局限,比如:“我”在作文中不一定指作者本人,而是第一人称,“我”是一条鱼,“我”是一朵花……都行的。这就破了局限!
【五】
作文如何成人立人是对的。但这样的着力点,已经不在怎么写好一篇作文本身,而是借作文来做教育、做宣传了。——是作文的一种功能了。
教育一个孩子健康成长,作文何其微不足道。做人所要做的事,太多了,影响人的东西太多了,作文只占其一。很可能其一都不占。
难道一个学生在作文里痛骂了自己的老师,他的人品就不好了吗?这篇作文就不可能是好作文了吗?骆宾王檄文痛骂武则天,这篇檄文是好作文吗?骆宾王人品好不好?武则天还叹其才华呢。
【六】
教学生写作文,从立人立德这样的大道入手,犹如父亲正襟危坐,面无表情,这个不许做,那个不许做,要这样做,要那样做,是不是有点儿无趣?何不像母亲的温柔,给学生一些技法,让他们轻易上手?至于立德立人的教育效果,由内容来承担,写作是一种点化,潜移默化,润物无声。而写好一篇作文,形式上的问题,则由技法来担当。
写什么,这里边有挑选,就有挑选的技法。挑西瓜都是有技巧方法的呢。怎么写,就更需要技法了。一言三冬暖,一语六月寒。
写什么(内容),怎么写(形式),对写好一篇作文都重要,不可偏废。
【七】
一个孩子的成长,就是人类发展的缩影。
一个孩子不是缩小的成人,而是一个完整的人。
懂了这两点,教作文就有的放矢,自然也“德才兼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