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老师谈写作19:书是可以读完的
写书人,要吃喝拉撒,有喜怒哀乐。
读书人,也要吃喝拉撒,也有喜怒哀乐。
所以,读书,虽面对白纸黑字,但本质是人与人交流,会产生共鸣:哇,这书写得真好看;啊,这话说到我心坎里去了。
这样的人与人交流,不受时空限制,不受地域限制,古今中外,东西南北,皆畅通无阻,真乃读书一妙趣!
有人爱买书,买回来又不一定看,但别觉得这是浪费,把书放在书架上,那是“养兵”呢!养兵千日,用兵一时!哪天书一翻,偶看一句话,心中豁然开朗,这又是读书一乐!可谓知音。
读书,其实读的是自己。这一点一定要想通!写书人,书写的是主观意见,个人看法。我们要允许别人有不同意见,更要坚持自己有独立思想。读书时,可能受时代、境界、意识的限制,书中难免有糟粕,但是,没关系,读书是读书中好的地方,而不是读它坏的地方,别老挑书的毛病,要持“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态度,通过读书,修正自己——先做到独善其身,有能力,再兼济天下。千万别做半瓶水,自以为是;也别像杨绛先生所说:你的问题在于读书太少而想得太多。
这世上的书,太多了!多到一辈子都读不完。
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领域,想办法把它读完。
分享一篇几年前的旧文:
书是可以读完的
文/陆生作
有这样一则趣事。
青年时期的陈寅恪去拜见历史学家夏曾佑,面对后生小子,夏曾佑说:“你能读外国书,很好;我只能读中国书,都读完了,没得读了。”这话让陈寅恪很惊讶,中国古书浩如烟海,哪怕穷尽一生,也绝不可能读完。书读完了,该从何说起呢?
这个谜团一直到陈寅恪晚年才得以揭开:中国古书尽管很多,但追根求源,说到底也不过几十本,而浩如烟海一说,不过是几十本古书以及它们的衍生品而已。梳理了脉络,抓住了根本,书便读完了。
我们不必探究夏曾佑先生是否真的把书读完了,但应该从中感悟到读书本身就是门学问。如何读书,读哪些书,读谁的书,都大有讲究。因为人的一生是有限的,如果读书的方法不当,即使皓首穷经,也不会收获太大。而且不同的人对不同的书、不同的人对同一本书都有着不同的理解,若是道听途说,便有可能以讹传讹,直至三人成虎。读书有得这回事情马虎不得,在得到别人指点、体味别人的同时,更要表达自己的诉求。
小时候,我们习惯于第一人称写作,那么也可以用第一人称去读书。读书时,遇见了生字,我们翻字典;遇见了生词,我们翻词典;遇见了经典的句子,我们记录背诵。我们把自己当做故事的主人公,去历经事件、感受生活。感同身受了,便记忆深刻了。
书是可以读完的,用陈寅恪先生的意思去理解;书是可以读完的,因为作者与读者的感情是相通的。
我们都在蓝天下生活、学习,感受、记录……我们都被印刻在时间这本书里面,同时,我们也都在阅读它。
读书,不能解饿,不能解乏,读书无用,但无用有大用。
2016.6.14杭州
聪明作文
上 期 内 容 链 接
1.什么是聪明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