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奏——讲课成功的要素

讲课有节奏感,是一种讲授艺术,也是有经验的教师讲课成功的要素。讲课节奏主要包括语言、内容和时间三大节奏。

语言节奏是指讲课时语音、语调的高低和说话的速度。首先,语音要清楚流畅。教师明快清晰的语音,能博得学生的好感,为拨动学生的心弦创造良好的条件。这就要求教师尽量使用普通话讲课,避免难懂的俚语乡音,只有教师讲课字字清晰,学生才能声声入耳。其次,语调要抑扬顿挫。特级教师斯霞说,她“讲到主要的地方,重复一遍多讲到快乐的地方,就自然地露出微笑多讲到愤怒的地方,情绪就很激昂;讲到悲伤的地方,声音变得很低沉。”这种语调高低的交迭伴随着感情的起伏,就形成了一种节奏。这种节奏作用于学生的感官神经,就能导致大脑皮层不断产生兴奋,引起学生丰富的联想和强烈的感情共鸣,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学习效率。高尔基说得好,“在距离近的地方要避免使用同样的字眼、声音和音节。”语调只有高低相别,错落有致,学生听起来才能精神饱满,兴趣盎然。再次,说话要快慢适度。一般来说,说话速度要根据讲课内容和学生情况而定。对重点要反复地讲,以期使学生加深印象多对难点要缓慢地讲,让学生有回味咀嚼的过程多对一般内容要简明地讲,使学生了解概要。这样就能使学生在教学节奏中把握最重要的东西。如果一律用同等速度平铺直叙,那就会机械呆板,使学生一片茫然,不得要领。

内容节奏指的是讲课要讲究内容布局。清代篆刻家邓石如论金石笔画排列时说:“疏可走马,密不通风。”意思,为了突出主体,表现主题,在主次,黑白、疏密,简繁,大小等方面都要求形成鲜明的虚实对比关系。这个道理同样也适用于讲课。教师应把讲课内容作一番合理安排,做到繁简分明,疏密得当。为此,必须注意三点:一是开头要醒人耳目,把学生一下子就带进规定的场景,以引起他们的兴趣和注意。英国哲人培根说过,“在讲到主题以前叙述许许多多的枝节话是可厌的”,因为这会使听众高涨的求知欲望松弛下来,不利于讲演达到预期效果。瑞士作家温克勒则认为,开场自的任务之一,“是如字意所释,打开场面,引入正题”。因此,教师上课开头几句话应当言简意赅,宣明主题,力避冗词赘语。二是论、叙要善于变化。现代心理学告诉我们,人有两种注意,即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当人全神贯注地处于有意注意状态下,大脑皮层高度兴奋,肢体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少,头部血管扩张,血流量增加,手掌皮肤电阻降低,电导反应加快,前额皮肤电阻增高,电导反映变慢。可见,这时,人体消耗的能量很大。实验证明,正常情况下,人的有意注意每次不能超过20分钟,否则会引起疲劳。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讲,“无意注意应当与有意注意相结合”,“只要做到在课堂上把学生的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结合起来,他们就不会感到疲劳和倦意”。所以,教师应当有节奏地把两种注意相互转换。在讲过一段有意注意的内容后,穿插一些能引起无意注意的实例,使学生的身心得以调节。三是结尾要有余味。教师结尾把话讲满,会妨碍学生对内容的反思。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有一句名言,“不好的教师是给学生传授真理,好的教师是使学生找寻真理。”这是耐人寻味的。因而,教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个有余味的结尾,从而造成悬念,给学生留下一个有待探索的未知数,激起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强烈欲望。

时间节奏是指要科学地分配时间。初执教鞭的人往往不能把握好时间节奏,容易出现虎头蛇尾、草率收场的局面。前苏联教育家尤·弗罗略夫说过:“讲课时,必须很好掌握时间,切忌前松后紧,此外还必须留出一点时间,简要地归纳一下所讲的内容。”要做到这一点,教师上课前,必须熟悉自己的讲稿,对每个问题大致占多少时间,傲到心中有数。讲课时,如果第一个问题超出了预定时间,在讲第二个问题时,就应当设法调整节奏,加以弥补,这种调整当然不能削弱讲基本内容。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