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谈到学校变革时,我听到最多的论调是:一个人的力量如沧海一粟,能够有多大作用呢?如果不假思索,这样的观点很容易被人认同,因为教育作为一个庞大的体系,各种要素错综复杂,顽固的政策和认知定式造成的巨大惯性,推动它沿着既定的轨道向前狂奔,积重难返,想要改变它的方向的确并不容易。在托尼·瓦格纳所著的《为孩子重塑教育》一书中,作者写道:
从本质上讲,教育是本地化的。一个人如果对教育变革充满激情,就能让一个孩子、一个班级、一个年级,甚至一所学校发生改变。本地的变化能成为全国性运动的火种,我们每一个人都能成为21世纪教育浪潮中的一股力量。
当然,我们必须做好充足的面对困难的准备。就如前文所言,一所优质的学校总是能够营造和谐的学校生态,并以学校生态的“活力性”来为学生成长提供充足的营养。这里面有个常识,构成学校生态最重要的因素不是政策、机制、法规等等,而是人,人本身就是最重要的生态。一所学校的文化生态,就是由学校中人的微小系统汇聚而成。良好文化生态形成的难点之一,便是学校中的相关人群在教育目标上达成一致意见,并遵循学校发展需要塑造自身形象。这显然不是简简单单地写几篇文章或者发表几次演讲就能做到的。首先要尝试对学校中的不同人群进行描摹,在对其外在形象和内在气质予以界定的过程中,逐渐固化一所学校的文化特质。这个过程中,不同人群间反反复复的对话,是必不可少的手段。与学校相关的人群极其复杂,而且每所学校也都会有自己的理念和定位,但无论如何,教师、学生和家长这三个群体是一所学校必不可少的,是构成学校生态的“主力军”。在学校实践中,我曾经尝试用文字为三个群体“画像”:温暖——回到“人”的层面,把自己当人,也把对面的人当人,温暖是第一要义,站在那里,就是暖暖的春,柔柔的爱。公正——散发着平等祥和正义的气息,站立的生命,不苟且,不媚俗,是教育秩序的首要价值,是教育者的良知和教师专业化的体现。专业——教师职业生命的脊梁,终身学习让人涌动着清新的生命气息,最终成为一个能量密度较大的人。有趣——意味着热爱、好奇、探索与追寻,是多姿多彩的生命样貌,是生命历久弥新的源泉。温暖公正、专业有趣的教师,其生命能渗透到辽远的空间,能真诚地传达温暖的爱意,能清晰地表明人与人平等尊重的信念,这是生命内在的美与光明。向深行走,一束静静的但持久的光正照亮着自己与他人。文明——文明是纯净的心灵、干净的眼神与得体的行为。大气——大气是言谈举止的从容,是纳百川于脉、容天地于怀的气质与状态,是格局、心胸与境界的辽阔与不凡。自立——自立是一种独立积极的精神状态,是一种向着阳光执着生长的生命样貌,是一种脚踏实地坚定执着的行动。乐学——乐学是生命自主构建,拓展认知边界的主动行为,它蕴藏于生命本身,好奇、探索、求实是生命自然而昂扬的生长状态。文明大气、自立乐学的学生,有自信,懂自尊,包容接纳,性格阳光。向上生长既是“从这里走向世界”教育理念的立场,也是其目的。敬畏、尊重生命,向着光,成为光,向上生长是每一个生命的追求。平和——头脑理性,内心安宁,其言行如玉,于温润质朴中熠熠生辉。守信——言行一致,不失信于人是做人的根基,也是对生命最好的影响。尽责——责任感是一个人对个人、家庭及社会应承担职责的一种不回避、不推诿的坦荡与担当,尽责的人炯然正直,给人安全感。自律——自律是更高层面的自我约束,教育的目的之一就是形成一个人内心的自我需求与追求,并有能力与毅力达成。平和守信、尽责自律的家长目光如水,表里如一,拥有一种自然和谐的光辉,生命有稳定的基座与自我协调与精进的状态,它相信生命的前方是更加美好。平和守信、尽责自律的家长才能孕育温润宁静、有自我要求、向上生长的生命,才能散发出和煦、体贴、细腻、和善的生命光芒,这一切都指向家长的向内修炼。树立不同角色的形象,让“人”成为校园里行走的风景,最终目的是改变人的思维方式,在学校里形成和谐一致的价值观,以人与人之间的协调、契合,奠定共融共育的文化生态。
建立“目中有人”的思维,唤醒和正视人的存在。不把自己当作“高高在上”的“上帝”,处理好师生关系,成为“平等中的首席”。要具备积极的思维能力,正面或负面的事,都要当作自己眼中积极的教育资源。把学生的千差万别当作美丽世界的缤纷色彩,把同事的个性差异当作自身人格完善、健康成长的土壤。对外的形象是温暖的,宽容的,悦纳学生,悦纳同事,悦纳自己,让自己成为生生不息的光源。
不甘心情愿做一台课本的“复读机”,不试图与“百度”竞争知识的丰富性,能够从被动机械的学习泥潭中透一口气,保有对事物的兴趣和热情,清楚未来社会一个公民的责任,能够利用所学的知识真正做些什么,主动构建自己未来生活真正的基础。对外的形象是阳光的,坚韧的,有着无穷的内在动力,呈现出茁壮成长的态势。
克服害怕、担心、不相信孩子的心理,懂得尊重孩子,鼓励、相信孩子,放手让孩子去体验和成长。理性处理孩子生活中的种种矛盾,不焦虑,不偏执。深晓父母之爱的含义,多看到孩子积极的一面,善于鼓励肯定,让孩子在自信中成长,能够接纳孩子的平凡,发现孩子的天赋。不断学习提升自己,通晓而明理,明理而不执。对外的形象是平和的、智慧的,严于律己,以修炼自己的路径而成就孩子。为什么要给学校中不同人“定位”?教育要促成自然人到社会人的转变,给学生打上“真善美”的心灵标志,最根本的路径是“人”的传递,是“生命影响生命”。我在2018年出版的《我,就是教育》一书中,曾对这一点有过阐述:
我,就是教育。这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而是教育的行动方向、行动策略。不论你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当你站在学生面前,你就成为了教育。不论你怎样教育学生,学生都会受你的影响,你都会给学生打上深深的烙印。这个烙印,可能会让学生受益终生,也可能毁掉学生的一辈子。
塑造学校中不同人的形象特质,实际是渴望形成一所学校共有的核心价值体系,在一群人性格各异、经历不同的基础上,逐步内化生成一所学校的相同“基因”——基本价值观所带来的想事、做事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这样,走在校园里,每个人一举一动都能散发出教育的“属性”和“魅力”,从而影响和浸染着校园中的每一个人。而一群人相同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就是文化,就是一所学校鲜明的教育生态。作者 | 王福强,原北京外国语大学附属辽海外国语学校校长
来源 | 王福强的小院(ID:wangfuqiang690929)
责编 | 沧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