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特刊/​ 天涯新春别样情

点击“成安文学”,关注作家动态,欣赏更多佳作(2021第一期)

天涯新春别样情

文/李同
 
     一年一度的新春佳节到了。为防控疫情,今年人们提倡就地过年。由此我想起曾三次在海南过春节的情景。
      一九七八年秋天,我在邯郸地区农科所(今邯郸市农科院) 工作。当时接到一项特殊任务,赴海南岛繁育棉花新品种。接受任务后,我们一行七人于九月二十七日踏上南下征程。经过一周的车舟劳顿,于十月三日到达目的地——广东省海南行政区崖县国营南滨农场。这里濒临崖州湾,距崖县县城 (今三亚市) 四十公里,离崖州古城仅有三公里。有沿海铁路向东直达三亚,沿海公路过宁远河大桥直达崖城。南滨依山傍海,交通便利,四季常青,风景优美。农场是部队农垦区,作业人员按部队编制。我们驻地位于紧临场部的东风连,宋指导员是山东德州老乡,他热情的接待了我们,并将其他几位老乡也介绍给我们相识,老郑是我们的近邻居,给予热情帮助,我们很快安顿下来。

我们的棉花试验田,紧临南滨火车站。我们邯郸农科所与石家庄农科所和省经济作物所三家协作,地块相邻,同吃同住,和谐相处。农闲时,我们一起去海南各地观光旅游。五指山下,万泉河边,黎苗山寨,海边渔村,都曾留下我们踏访的足迹。
      转眼间,一九七九年春节到了。远离家乡的我们,也跟在家乡一样,大家围在一起包饺子,贴春联,燃放鞭炮,如同一家人,其乐融融。大年初一,我们早早吃过饺子,背上行囊,从南滨乘上火车,向着十多公里外的 “天涯海角” 出发了。不到半小时,就到了马岭村 (今天涯区),从马岭山下的沿海公路东行一公里,就来到了闻名遐迩的天涯海角。这里东距三亚二十余公里,背对巍巍马岭山,面向茫茫无际的大海,奇石耸立,椰林依依,碧波万顷,渔帆点点,以美丽迷人的热带自然海滨风光,悠久独特的历史文化和浓郁多彩的民族风情,驰名海内外。从沿海公路下来,我们漫步于沙滩之上,在一方巨石前驻足。大家饶有兴致的观赏品读着郭沫若先生的题诗 :“海角尚非尖,天涯更有天。波清湾面阔,沙白磊头圆。劳力同群众,雄心藐大千。南天一柱立,相与共盘旋。” 大家认真品读着诗句,领略文豪抒发的天涯情怀。我站在 “南天一柱” 巨石前,向北望着万木葱茏,鲜花盛开的马岭山,向南极目远眺水天一色的南海,心胸开阔,而又思绪飞扬。想到此刻的燕赵大地,正是千里冰封的隆冬时节,春天即将来临。此刻家乡的人们,正是亲友相互登门拜年,互致新春问候的快乐时刻。而我们远在几千里之外的天涯海角,进行着农科育种的光荣事业,在这里度过七十年代最后一个新春佳节,更觉别有一番风味,这将为自己留下美好的记忆。

返回南滨途中,一路上,大家有说有笑有歌声。我们邯郸所的张文清老师引吭高歌,唱起了那首脍炙人口的 “我爱五指山,我爱万泉河”,石家庄所的王忠义老师吟诵着元代马致远的《天静沙 · 秋思》的诗句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大家随和着,一边吟诗,一边回望夕阳照耀下的天涯海角,场景极富诗意。这些优美的画面印刻在我的脑海,永远难忘!
      一九八O年的新春佳节,我们依然在海南度过。去过海南的人们都知道,春节期间是海南一年中最美好的时节。大年初一那天,风和日丽,春意盎然。南滨农场举行盛大游园活动。椰林掩映下的场部大院门前的广场,被人们装扮得花团锦簇,五彩缤纷。各连队战士们从四面八方的作业区赶来,黎苗村寨的青年男女,穿着鲜艳多彩的民族服装赶来了,分布于各连队的许多省市育种队员们也赶来了。广场上人山人海,擦肩接踵。广播里播放着刚刚推选出的 “群众最喜爱的十五首歌曲”里的《祝酒歌》、《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边疆的泉水清又纯》等系列歌曲。引人入胜的猜灯谜、赛歌会、魔术表演和各类球赛等节目活动精彩纷呈,热闹非凡。整个广场洋溢着一派欢度新春的喜庆气氛。山东老乡郑本来邀请我们河北育种队到他家共进午餐,只见酒菜摆满一大桌。大家聚在一起吃年饭,边吃边聊,气氛热烈。老郑向我们讲述了南滨农场的历史。
      五十年代中期,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结束后,最后一批志愿军归国,受毛主席委托,周总理亲自接见这批志愿军战士,号召他们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这样,几十万农垦大军响应党的号召,开赴海南岛建立国营农场。许多山东、河北籍战士来到南滨这个荒野之地,筚路蓝缕,风餐露宿,硬是凭着一颗红心,一双手和一把镢头,开辟出了一块块良田,种植橡胶、棕榈、甘蔗等热带作物。后来,陆续建起了一系列与之配套的加工厂,利用海南得天独厚的地理和气候条件,生产出了祖国建设不可缺少的各类产品,为祖国建设做出了贡献。二十多年过去了,我们的下一代人,继承了父辈事业,成为南滨的第二代建设者。

老郑一边讲述,一边从茅屋里间搬出一件件自产的椰子糖、米酒、棕榈油等产品,请我们欣赏与品尝。大家兴致勃勃地一一进行观赏并称赞不已!
      午饭后,大家乘兴在门前小广场进行才艺表演。老郑率先出场,只见他双手持竹板,打起了节奏,说起了山东快书《武松打虎》。老郑在部队曾为文工团战士,有一定的文艺演出经历,自然是轻车熟路,挥洒自如。紧接着,张文清老师这个毕业于河北农大的高材生,一展歌喉,唱起了经典民歌《敖包相会》,擅长吟诗的王忠义老师饱含激情地朗诵了毛主席诗词《沁园春 · 雪》,我这个来自杂技之乡的小伙子即兴为大家表演了惊险杂技节目《撑竿倒立》,我们的演出,吸引了许多职工家属前来观赏,整个演出过程,响起一阵阵掌声。虽远在天涯海角过春节,大家都感到十分快乐!
      春节过后不久,我们完成了育种任务,要离开海南了。在南滨火车站,东风连队的老乡和邻居们都来为我们送别。老宋来了,老郑来了,曾为我们做帮工的海南姑娘小罗也来了,并送与我一支精美的红珊瑚作为纪念。我们的满面笑容,难掩内心的激动。眼含热泪望着这里熟悉的一切,频频向人们招手: 再见了,朋友们!再见了,南滨!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三十八年过去,弹指一挥间。二O一七年春节,我携妻儿又回到了魂牵梦绕的海南。我们从博鳌机场转乘环岛高铁到达三亚。又驱车沿环岛高速公路到达南滨。只见一座座高楼平地拔起,场部附近有一座楼高处闪烁着一行大字: 河北南繁育种基地。那应该是我们河北育种队在南滨的总部。在老火车站(已废置)旁边,我们找到了老郑的家。一辆黑色轿车停在一座三层小楼前,这是儿女们都来与父母一起过春节。老郑虽已年近八旬,但精神矍铄,满面红光,老乡见面,格外亲切。中午我们又在一起吃年饭,共度新春佳节。我们边吃边叙旧,时隔三十八年,往事历历在目,记忆犹新。老郑深有感触的说 :“小李,你与海南这一缘份,前后已隔近四十年,你完成了三下海南度新春的夙愿,盼望着你再来海南,咱们共度新春。这真是一段割舍不断的 '天涯情’ 啊!” 说得大家都笑了起来。
      正是:
      年少随团赴海南,
      农科育种搞南繁。
      万泉河畔摘椰果,
      五指山边采木棉。
      三亚小城留印迹,
      崖州古镇过新年。
      曾携妻儿游琼地,
      昔日风情现眼前。
      一年一度新春至,
      再期南行逐梦圆。

——————————————————————————————

作者简介:李同,笔名:小木,祖籍: 河北沧州吴桥县,成长于邯郸市成安县。中共党员,汉语言文学本科学历。曾任教于成安县志成中学。热爱文学创作,作品多次在《首都文学》、《邯郸晚报》、《成安文学》、《南方文学》、《长江作家》、《湖南写作》、《胶东文艺》等媒体刊登。

————————————————————————————————

《成安文学》公众号编委会

总编:周志鹏

主编:冀凌云

编委:武学福  张俊德  吴  霞

姚瑞红 冀凌云 韩宝河 齐明明

王志彬  靳志刚 胡贺宇

张耀福  纪 蕾

统筹制作:冀凌云

邮箱:823634982@qq.com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