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
红 楼
文/冀凌云
编者按:这几天成安一中老校区部分楼房拆迁的视频消息火爆了抖音和朋友圈,这让我情不自禁的想起我上高中时的红楼。
1988年是我记忆中非常难忘的一年:这一年,家里终于将旧堂屋做了翻盖,变成了五间大出栅;这一年爷爷病情恶化,最终离开了人世;这一年,我中考结束差5分没能上成我梦想的中专只能无奈的选择了高中;也是这一年,我带着深深的自卑迈着沉重的步伐,来到成安一中走进了红楼。
八十年代到九十年代初在成安一中上过高中的学生,几乎都在红楼上过课。提起红楼,往往也感到格外亲切。红楼造型别致,古朴典雅,小楼上下各三个教室,前面有十几根立柱支撑,顶为白色瓦状屋檐造型,墙是红砖磊就,墙面是古朴的土红色,因此被称为红楼。在当时二层建筑应该非常少见,所以自然也格外引人注目。
八十年代一中高中每届只招四个班,入学一开始不分文理科,第一学年结束根据自己的学习兴趣选择文理。我们这一届是87班到90班四个班,没分班前我在87班,班主任是教化学的王玉臣,语文老师是王淑文,数学是陈振琴,英语杨英杰,物理老师记不得了,政治是宇泽父亲,其他记不太清了。
班主任王玉臣年轻帅气,又多才多艺,表面看非常严肃,其实是一个很内秀的人。我们上课跟着他在知识的海洋遨游,下课经常借问问题去他的宿舍串门。他的宿舍在红楼西北,离我们教室不远,所以下课后我们一有机会便去光顾。也正因此我们有幸见识他弹吉他的才艺。要知道那个时候能边弹边唱的文艺青年,绝对是女生人人心目中的男神。他还喜欢下象棋。下学之后,班里的男生有的去问问题,借机还找他讨教过。记得班里有个叫王志学的,象棋下得不错,他就曾主动上门找王老师挑战,居然有一盘和王老师下得不相上下。可惜后来分班我因为物理学不好,只能无奈地选了文科,于是只能离开王老师的教导了。
语文老师王淑文,个子不高,但人很精神,尤其那双眼睛,很大,仿佛能一眼把你看穿似的。她的普通话很好,而且非常擅长演讲。记得有一次好像是国庆节,她按照学校安排,在会场上做了一次爱国主义演讲。不仅发音标准,吐字清晰,而且声调铿锵有力,博得了大家一片掌声。我从初中起开始就爱写作文,那个时候语文老师是王贵香。上了高中,受王老师影响,对写文章更加用心。记得有一次老师布置了一个假期作业,我在假期精心构思,写了一篇《寒假拾零》,将假期的耳闻目睹特别是农村过年的风俗习惯一一叙来。作文交上去后,受到了王老师的夸奖,还让我当堂诵读。也正因此每次作文我都尽可能写出新意,希望赢得老师的好评。王老师虽然只教了我一年,但对我的文学道路影响很深。后来听同事说王老师因病去世,心里非常难过。眼前不由再次浮现出王老师举手投足的形象,可惜我再也无法聆听她的教诲了。
数学老师陈振勤,口直心快,做事一丝不苟。如果有人问问题他不会,他必定课下认真的研究,直到将答案弄出来,然后再一步步教给你。陈老师怕热,一上课必定将窗户打开,然后才开始上课。在黑板上,他将所讲得试题的每一步都写得工工整整,清清晰晰。写过的内容基本不擦,一堂课下来,黑板上往往没有一个空地方可以写了方才罢休。
英语老师杨英杰授课也相当认真,每一个单词都要一遍遍的教,直到你学会为止。杨老师家是三县交界的杨岗,这里离魏县、临漳比较近,所以杨老师口音里流露出浓浓的地方口音味道。特别是在发“zhi、chi、shi”这些读音的时候,便不能发得很准确,但他总是努力的把每个音都读准。而且他教课有一个重要的方法就是要求学生将所学的每一课都必须会背。这种方法看似笨拙,但确实是学好英语的一条很好的途径,因为无论词组还是句式都要在文章的具体语境中体现出来,所以背诵对学好英语至关重要。我到现在都记得当时背过的一些篇目,比如《马克思》《机器人》《项链》等里边的很多段落,而且常常会回想起杨老师抑扬顿挫地读课文的情景。
在八十七班时关系比较好的同学有两个,一个是纪文勇,一个是刘曙光。可惜纪文勇没有读完高中,就上技校走了,后来我在师专上大学,他还邀我一起去他住的地方玩。刘曙光和我同桌,我们两个几乎形影不离。他比我学习好,字写得也漂亮。我从他那里学到了好多东西。他家离学校很近,就在大坑旁边的拉面馆不远处,下学后,他经常拉我去他家玩。可惜后来分班,我文他理,我们不能不分开。分班后,我一段时间一直很不习惯,后来经常回到八十七班找他玩。毕业后他考上了山东医学院并留到了山东,后来还写信联系过,可是随着时间推移,渐渐无法联系上了。后来在一次登山时和一个驴友闲聊,没想到这人却是他的一个叔伯哥哥,他给我提供了曙光的电话,我们这才接上了头,两个人通过电话聊了好久,似乎又一次回到上学的时候。
八十七班后来有个学生考上了清华,叫裴建勇。上高中比我们小很多,听说跳过好几级。但是平时看他也不是特别用功,他喜欢打篮球,下学了爱去打球。也就是说该玩就玩,该学时很专心。他脑瓜好使,而且学习效率比我们高,所以每次考试成绩都排在前几名。据说他现在在美国工作。
八九年学潮风起,我们天天从报纸上看到各种各样的报道,也搞不清楚谁对谁错,心理上非常困惑。有一天晚上,下课后看到很多人立在红楼西边的楼梯上在指指点点的议论着什么。走过去一看,看到好多军车正源源不断从临漳的方向驶往北方,车灯照得路上明晃晃的。后来才知道北京那里来了大行动。
读到高三,我们教室也搬了,移到南边的白楼上了。可是在我心中,红楼永远是挥之不去的记忆,它是我心中一道永恒的风景。
——————————————————————————
作者简介:
冀凌云,中学语文高级教师,中国楹联协会会员,河北省诗词协会会员。现任成安作协副主席,成安诗联协会秘书长,凤凰台诗社副社长兼秘书长,目前还担任《成安文学》副主编、《成安人文》副主编、成安一中校刊《文星苑》主编。楹联在全国获奖四十多次,诗文刊登在《中国教师报》《燕赵诗刊》《新建安诗刊》和《邯郸日报》《文思》《孔雀台》等纸刊上,小说曾经有多篇发表在《邯郸文学》,并入选《且待花开满庭香》文集,出有作品集《天马行空》。
————————————————————————————————
《成安文学》公众号编委会
总编:周志鹏
主编:冀凌云
编委:武学福 张俊德 吴 霞
姚瑞红 冀凌云 韩宝河 齐明明
王志彬 靳志刚 胡贺宇
张耀福 纪 蕾
统筹制作:冀凌云
邮箱:82363498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