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馆数量年均增长近80%,行业发展态势向好
不知不觉,2018已悄然走过2个多月。在2个多月的时间里,我们还不时活在2017的回首里。
中医也不例外。
回首2017,有这样一些数据。
据动脉网相关报告显示:2017年,我国中医药产业建设取得了新进展,中医类医疗机构诊疗人次突破10亿人次;医疗收入达到3648亿元,接近医疗机构总收入的10%;中医类卫生人员总数达到122.5万人,执业医师54.3万人,占比44.3%;全国在业中医馆数量达到477家,年均增长78.1%。
2017年,我国中医药大健康产业的市场规模已经达到17500亿元,中医药工业总产值达到8442亿元,约占整个医药产业工业总产值的1/3。可见,我国中医药产业进入了新的发展期。
而根据《中国的中医药》白皮书显示,到2020年,我国中医药大健康产业将突破3万亿,年均复合增长率将保持在20%。
另有国家统计局数据,中药板块2017年前3季度营收整体增速为10.19%,净利润增速为10.36%。行业发展态势向好。
还有这样一些政策。
在《2017年中医药重磅政策大盘点,2018“红包雨”将继续下不停!》中我们曾罗列许多,尤其是7月1日《中医药法》的正式实施以及年末《中医药法》相关配套文件的接踵而出。
如:12月1日正式实施的《中医诊所备案管理暂行办法》,将中医诊所由审批登记管理变为告知性备案,简化了中医诊所的开办程序(当天申领当天发证)。据悉,已有21个省份备案了129个中医诊所。
12月4日的《关于印发中医诊所基本标准和中医(综合)诊所基本标准的通知》,明确了设立两类中医诊所的条件,以配合诊所备案制的顺利实施,其中备案制下的中医诊所禁止使用西医西药服务。
12月20日正式实施的《中医医术确有专长人员医师资格考核注册管理暂行办法》,为“非法行医”的民间中医获得医师资格开辟了新途径(取消了学历限制,会什么考什么,考什么用什么)。虽然,目前各省份中医专长考核细则还没有出台,但确是迟早的事情,取得医师资格的中医药人才数量将明显增加。
总之,随着这两个重要配套的全面落实,个人和连锁中医诊所的数量,无疑将迎来一个大范围的增长。
其次还有去年初关于社会办中医的几大政策。
如:3月13日的《关于促进中医药健康养老服务发展的实施意见》,明确支持社会力量提供中医医疗和健康服务、鼓励社会力量举办养生保健机构。
3月16日的《关于进一步激发社会领域投资活力的意见》,特别强调支持社会力量举办规范的中医养生保健机构,开展中医特色健康管理。
5月23日的《关于支持社会力量提供多层次多样化医疗服务的意见》,明确个体诊所设置不受规划布局限制。精简整合审批环节。促进有实力的社会办中医诊所和门诊部(中医馆、国医堂)等机构做大做强。
而7月1日实施的《中医药法》也三次提到了社会办中医,明确支持社会力量举办中医医疗机构,并且在准入、执业、基本医疗保险、科研教学、医务人员职称评定等方面享有与政府举办的中医医疗机构同等的权利。
总之,在2017年,相关政策的密集释放,为中医药发展营造了相对宽松和舒适的发展环境,目前社会力量进入医疗领域的积极性十分高涨,投资主体更加多元,而未来也将有更多的社会资本融入中医药行业,带动整个行业向着创新化、产业化、智能化和便捷化方向快速前行。
但同时也有我们不可忽略的短板,特别是一直以来“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薄弱,严重不均衡”的问题,在人民多层次多元化需求方面,还远远无法满足。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在1月15日召开的2018年全国中医药工作会议上就再次强调,决定中医药地位的,归根到底是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维护人民健康中所发挥的作用。而强基层是我们必须牢牢把握、始终坚持的重点。要借助“互联网+”,提升中医药服务的均等化、普惠化、便捷化水平,让百姓看中医少跑腿、更方便。
其次还有中医教育问题,山东中医药大学一位老校长曾痛心道,现在的中医教育,把学生变成了中医不精、西医不通的半成品,培养了一批中医的掘墓人(言辞虽激烈,却并非空穴来风)。许多中医本科生学五年中医仍然不信中医或将信将疑,又甚或转学了西医。
中国中医科学院基础理论所科研处处长马晓彤也曾表示,目前看,中医教育的问题主要是体制不适,我们还是用培养西医的方式培养中医。中医院西医化、中医教学西医化,中医科研西医化,中医搞成“四不像”。要改变,就要从教育体制上进行根本性扭转。
此外还得留住师承教育这个中医的根!而要留住这个根,就要有坚定的文化自信,还给民间中医一片属于他们的蓝天。千万别让“以西律中”,毁了中医药发展壮大的根基。
2018,希望中医药越来越好。
医馆视界
一个整合中医行业信息资讯的权威服务平台,汇集最新中医行业资讯、国家相关政策、民营医馆经营理念剖析等。致力于为民营诊所/医馆提供最有价值的医疗信息服务,推动传统中医馆/中医诊所行业大升级。
商务联系
微信ID:pian65
一个有温度的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