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十一刚过,看看欠了债的人如何生活
各大平台上,双十一的成交额是以千亿计数的,消费的欲望蒸腾又挥发。
买了退虽然是常规操作,但侧面说明了,人在消费面前,到底可以有多冲动,又有多疯狂。
很多人在这样的欲望前被击溃了。
豆瓣负债者联盟小组,聚集着19433个自比“溺水”的人,他们年龄40往下,最小的17岁,负债从3800元到268万不等。他们在这里倾诉负债的痛苦、被强制催收的恐惧、漫漫还款路上的绝望。
令人倍感意外的是,组里并没有“同是网贷负债人”的温情,在负债者哭诉还债路艰辛的帖子下面,更多的回应是:“你竟然还在打游戏”,“你有什么资格点外卖”,“我4块钱吃一顿饭”,“你这样一辈子也还不完”。
这不是一个抱团取暖的地方,如果你在组里大谈赚钱,会让人产生强烈的戒心,怀疑你是钓鱼贴,搞传销来发展下线的。
组内精华帖反复提醒大家:“警惕组里的'好心人’”,“倾诉、吐槽最容易被盯上”。
组长“天边的欧皇”创立小组的目的非常明确,希望进组的人,早日退组,还清负债。
负债者联盟小组纪律严明,严禁借钱,严禁招兼职,严禁寻人创业,严禁打网贷广告,严禁卖理财课,一经发现,封禁出组。
新来乍到的人,要想自由出入其中,首先需要掌握入门词典。 “上岸”是还清债务,“浅滩”是看到还清债务的希望,“征信花了”是指不良征信记录,或个人征信被查询次数过多。“强制上岸”则是全部逾期,不再以贷养贷。“爆通讯录”是强制催收的威胁用语,指亲朋好友会收到平台的催收电话,让负债人社会性死亡。 除此以外,“养征信”是骗人的,可以举报;“财商课”也是骗人的;至于“债务重组”“帮协商”“帮接催收电话”,你要是信了,你就白在组里混了。 小确幸是负债者联盟的管理员,她性子直,说话不留情面,对组员的诉苦帖容忍度奇低:
“不要重复发帖!”
“本组初衷是上岸,不是逾期催收哀嚎集中营!”
“什么爆通讯录啊律师函啊什么的,都以为自己情况特殊是吗?”
“遇到问题先用组内搜索!或者到精华区看!本组早已有大量同类帖子!” 然而,加入小组的人,只有一小部分是为了倾诉、寻找同类,或者找办法、早日上岸,更多的人,则是因为恐惧。
毕竟负债路上,充满了第一次。 第一次逾期上征信,第一次贷不出钱来,第一次被冻结微信,第一次接到催收电话,第一次被爆通讯录,第一次被威胁上门、找父母、找社区、找单位领导,第一次收到法院传票,第一次被勒令“下午5点前必须还10万”—— 没人还得上,他们没有钱,只有恐惧。 恐惧被家人发现,恐惧被单位辞退,恐惧被朋友疏远,恐惧征信花了,无法当公务员,无法进入大公司工作,恐惧无法贷款买房,无法顺利进入婚姻。 因为恐惧,他们每天精神高度紧张,白天不敢接电话,手机一响,身子就像中弹一样瘫软,恐惧压得人喘不过气。 轻生,是不时就会冒出来的想法。
一个欠了15万的27岁青年发帖问:“如果我挂了,我的信用卡网贷会不会继续让我父母偿还?” 没有安慰,大家七嘴八舌地说“我欠40万”,“我还有30万没还”,一个欠200万的大哥告诉他“要是我欠15万,做梦都会笑出来”,有人说“你有班上,下班送外卖,开滴滴”,“15万就是辆车,你这辈子还买不了一辆车吗?” 然而所有回答,都敌不过这个:“肯定会让你父母还”。 “好吧,我还是想办法吧。” 年轻人不死了。
在管理员小确幸眼里,负债者最要不得的,就是幻想——幻想负债以后,还能过以前的正常生活,还能维持良好的个人形象,维持好的信用记录,结婚生子全不耽误。 她见过很多负债者,为了维持自己的幻想,不惜以贷借贷,把雪球越滚越大。 为了击破组员的幻想,小确幸开了好几个帖子,帖子开篇直接点题: “负债不可怕,可怕的是还不起,又怕逾期,以贷养贷,不敢告诉家人,最后滚成一大坑,还不是要逾期、要被家人知道?” 对于这些年轻的负债者来说,恐惧榜单的排名是这样的: 向父母坦白> 上门催收> 征信花了> 以贷养贷 所以这帮年轻人,宁肯丢脸丢到外面,也不敢让家里的父母知道自己欠债。 他们在负债初期,往往会陷入一种自信的癫狂,认为自己搞得定。 基本上,他们都是抱着“怎么才能搞定”的学习心态,加入小组的,一进来没等提问,就看到组里热门帖挂着:“不要以贷养贷!” 每个老组员都知道,以贷养贷,是条不归路。负债的雪球只会越滚越大,既然征信迟早都会烂掉,是欠5万就烂掉好;还是拆东墙补西墙,搞到50万烂掉好? 以贷养贷就像吸毒,征信烂掉,是帮你强制戒毒。 渐渐地,年轻的负债者意识到:还钱、保征信,瞒父母这三件事,根本不可能兼容。 他们像鸵鸟一样,从沙子里探出头来,不再企图维持什么都没发生的假象。 在负债者联盟里,只要你回归理智,就还有得救。
在负债者联盟,因为样本丰富,累积发帖量巨大,入组的新成员总能找到适合自己的上岸之路。 有人教授“省钱大法”,仅仅从行动上省起是不够的,重要的是转变心态,“节省不是受罪,是很好的习惯”。 有人分享自己的求医经历—— 因为控制不了超前消费的欲望,一位组员接受了多项心理查和测试,医生给出的诊断结果是:她不仅有中度焦虑和轻度抑郁,还有成人注意缺陷障碍,也就是成人多动症。 成人多动症的表现,除了闪婚、频繁跳槽、超速驾驶外,还包括冲动消费。
这位组员提醒大家,如果有人情况比她严重,上过岸还是没办法控制自己,就需要及时就医。 有人发布“催收套路大全及应答”这样百科全书式的帖子,鼓励负债者把腰杆硬起来:不要被催收人侮辱后就自暴自弃,别人可以把你当老赖,但你不能当自己是老赖,现在还不上钱,不代表永远还不上,还钱过程里该承担什么违约责任、法律责任,你就承担,不要要死要活。 负债者联盟里,新人进组后必读的一个帖子是:“看看逾期后果,还怕逾期吗?” 总结起来,负债者要做到八不怕:上门不怕,上法庭不怕,爆通讯录不怕,丢工作不怕,社会性死亡不怕,征信烂了不怕,不能贷款买房不怕,不能坐高铁飞机不怕。 这样的帖子初看起来,好像是教欠债的人当大爷,逆转黄世仁和杨白劳的主客地位。但其实,里面蕴藏着一个最朴素的道理:不怕,才能面对现实,接受现实。 也许人们都忽视了,负债者也需要一个良好的心态。
负债者联盟里,虽然不温情,不打鸡血,但也坚决不允许组员相互指责,因为“欠的也不是你的钱,你有什么资格指责?” 负过债的人都知道,只有好好活着,才能赚钱还债,毕竟“只要活着,就有上岸的一天”。
除了这些入组后很快就能达成的上岸共识,组员间始终存在一些分歧,最私人化的讨论莫过于:负债后能不能谈恋爱、结婚? 有人觉得莫名其妙:有重疾的人和老人都能找另一半,凭什么欠债的不能?有人认为两清更好:你和对象要财务分开,债务自己偿还。有人异常理想化:既然父母靠不住,就谈个不能分手的恋爱吧。有人现身说法:负债女没空恋爱。 负债者个人情况复杂,有人因负债失去婚姻和孩子,有人因为谈恋爱而负债,有人被父母拖累,有人因病致贫,有人沉迷赌博,有人被朋友欺骗,有人被陌生人杀猪盘,正是这些不幸却跌宕起伏的人生故事,引起了微博大V的关注,使得小组登上微博热搜,正式出圈。 自从11月10日,负债者联盟上过微博热搜后,每天申请入组的人数,激增到3000多。树大招风,居心叵测的催收者、诈骗犯、小额贷闻风而至。现在,小组已经放慢审核速度,甚至打算暂时关闭申请入组的通道。 管理员小确幸说:你可以观光猎奇,但不要钓鱼害人。 没有欠过债的人,很难对这些负债者感同身受,围观者有人获得故事,有人获得警醒,更多人拍拍胸脯感慨,幸好不是我。
只有仍在挣扎着想要上岸的人,才知道那种溺水的恐惧和生还的渴望。
作 者 | 飒 拉编 辑 | 麻 薯设计、排版 | 排 骨图片 | 网 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