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肠道微生态大会:(二)肠道微生物与其他疾病
2018年3.30到3.31,来自国内外的近百名专家齐聚上海,参加第四届中国肠道微生态大会。会上各位专家积极分享了自己的研究,并对肠道微生物与疾病这一领域进行了热烈探讨。专家们提倡通过跨学科交叉整合的角度更好地研究疾病,并成立了中国微生态-疾病整合联盟,本期就肠道微生物和其他疾病的研究进行专题报道。
1. 李雨庆——口腔微生物与肠道微生物生物同源性
李教授结合自己团队的和已有的研究,对口腔微生物与人体健康的关系进行了全面介绍。
口腔微生物是人体的重要细菌库,是肠道微生物的主要来源之一。
与疾病有关的多种细菌可能来自口腔,如幽门螺杆菌,具核梭杆菌(与结直肠癌相关)和唾液链球菌、韦荣球菌和口腔链球菌(这几种与肝硬化及肝性脑病相关)。口腔微生物不仅与口腔疾病密切相关(如龋齿、牙髓根尖周病、牙周病、颌面部间隙感染、口腔平扁平苔藓、口腔癌等)
,而且与全身疾病有关。
目前的研究已经发现,心血管疾病、糖尿病、早产、阿尔兹海默症偏头疼等都与口腔微生物异常有关。未来,通过重构口腔微生态(如唾液菌群移植或补充益生菌)来预防和治疗疾病或成为可能。
2. 王志尧——微生物菌相与益生菌在过敏疾病的应用
王教授团队对于过敏性疾病与肠道微生物的关系进行了大量研究。
过敏,可发生在身体与环境接触的各个部位,如眼睛、皮肤,呼吸道和肠道等。而粘膜免疫与微生物密切相关。
母乳喂养为婴儿提供的不仅仅是营养,还有母乳里面的有益微生物。
微生物调节个体粘膜免疫功能,过敏与微生物密切相关。食物过敏儿童的肠道微生物发生了明显改变;哮喘与肠道微生物和呼吸道微生物有关,肺部炎症可能起始于肠道;生命早期抗生素使用会明显增加儿童过敏性疾病的风险,如过敏性皮炎、哮喘、过敏性鼻炎等;适时补充益生菌可预防过敏性疾病发生如食物过敏、过敏性鼻炎、湿疹和哮喘等。目前在台湾,王教授团队已经开发了多种益生菌产品用于调整过敏体质。
3. 唐立——肠道微生态菌群对生殖生育的影响
大连医科大学是中国微生态研究的最早起源地。康立教授团队研究发现,生育生殖受肠道微生物影响。
对于雌性小鼠进行四周的抗生素处理,敲除菌群后,处于菌群紊乱状态的雌鼠受孕率增加、受孕胎数增加、胎盘重量增加、胚胎重量增加、但死胎率也增加,这种现象在冬季尤为明显。
同时,菌群紊乱雌鼠的性激素水平也发生明显改变。这项研究提示,人类的生殖系统疾病,如多囊卵巢综合症可能与肠道微生物密切相关。
4. 尹恝——肠道菌群与缺血性脑卒中研究
目前,脑卒中已经成为我国城市和农村人口致残和死亡的首位原因,缺血性脑卒中是最主要类型。
尹恝主任团队发现,脑卒中与肠道菌群有关,肠道菌群参与了卒中病程进展,是卒中发生、卒中后免疫反应以及卒中后并发症研究的新靶标。
急性卒中患者的肠道菌群发生了明显改变
,卒中严重程度不同肠道菌群结构也不同,
而调整卒中急性期的菌群紊乱可能起到保护脑的作用,可能对于卒中相关肺炎、卒中后抑郁和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等都有好处,而抗生素处理则可能恶化病情。
本届肠道微生态大会有生物谷主办,多名专家还对消化疾病和代谢疾病与肠道微生物的研究进行了专题报告,感兴趣的同学可以进一步搜索进行深入了解。本届会议有一个突出特点,即各个领域的专家都开始关注微生物与心理认知之间的关系,相信不久的将来,肠道微生物在神经精神疾病治疗方面将呈现热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