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讲习录】蒋家骏先生谈“太极拳的三步功夫”(连载八)

蒋家骏先生早年受教于陈氏家传太极拳名家陈照丕公,系统学习了陈式太极拳的七个套路——一路(又名十三式)至五路(又名五套捶)、长拳108式一路、炮锤一路,及刀、枪、剑、棍各种器械。于1964年又拜入洪公门下,精心研修洪式太极拳技法,从中领悟到太极拳的精深巧妙,深入太极拳技击之正道。本文是蒋先生给弟子的讲习录,今整理成文,公诸于众。语音整理过程中或许会出现误差,敬请读者谅解!

还原真实太极,传承功夫精髓

----论太极拳的三步功夫(连载之八

太极拳的功夫不容易用语言来描绘,只有心神领会、口传身演方能尽得其妙也。今天我把着熟、懂劲、神明这三步功夫串起来谈,关键是三者之间怎样去循序渐进。

我们从着熟开始,着熟宏观上的意思大家都明白了,至于着熟怎样练?怎样去用功呢?第一要把每个分解动作弄明白,比如说金刚捣碓,金刚捣碓是七个分解动作,一势势地练,是分解,那么我们还要一气呵成连成四个动作,这样才更便于实用。每一个动作的分解都是为了每一个招法的过渡或来脉或转关,所以说怎么去上步,又如何退步,怎样控制距离,要费一番功夫。既不能丢失了动作,还要一气呵成,这里头每个动作的用法和破解方法,进、退、顾、盼、定,都要讲的明明白白,还要练得松之又松。这只是一个式子练的明白,还要明白式与式之间的连接和配合。

比如从金刚捣碓到拦擦衣,这个过程中手脚怎样配合?怎样用法?怎样控制好双方的距离?都要练的滚瓜烂熟,所以说式与式之间的连接和变化更为重要,这往往是转关的重要环节。这些熟练自如,运用自如,熟之又熟,才能算是着熟。

训练着熟的方法,除了眼身步手之外,还要达到沾黏连随、不丢不顶,什么是丢?什么是顶?也就是说过线则顶,不及线则丢,我们走得路线都是弧线形的,至于怎样去配合呢,还要下一番功夫,两手的配合、双脚的配合、上下的配合,都要清清楚楚,练到不用去想,自然而为之,才为着熟呀。

所以着熟的功夫从学、到练、到用,都要一气呵成,不可间断尔,所以我们又提出许多许多的规矩,规矩相当于是太极拳的立法,规矩又是太极拳的术,是太极拳的招,所以明规矩、学规矩最后达到不拘泥于规矩,才能算真正达到着熟的这个阶段啊。

所谓“行家一伸手,就知有没有”,双方伸手接劲、喂劲才能明白有与无呀。在和对手长久的训练中互相磨合,知己知彼,不仅熟悉自己的着,还要去熟悉对方的着。如果不去接手,不去实用,怎么能谈到着熟呢。

每个动作都有沾黏连随、不丢不顶的练习,每个动作都包含掤捋挤按、採挒肘靠、进退顾盼定也,所以我们必须弄清楚道理,必须练熟动作,而且做到规矩,才能达到着熟。着熟以后,一整套拳法相连不断,如长江大河,滔滔不绝,如溪水碰舟,全然自乐呀,所以我们要明白着熟的法,还要明白着熟具体的意,这才达到着熟的境界呀。

练习太极拳常常有这样的一句话:练拳时,无人似有人。我们现在就要明白,练拳时,怎样做到“无人似有人”?这个问题我们大家要体会一下,就是说明每个动作都有问劲、听劲和懂劲的过程,怎样去问,怎样去答,这个问题必须自己苦练,在老师的指导下方能彻底得明白。

着熟的关键就是学明、学对呀。如果学不明,学不对,什么着熟、懂劲只是空话一大堆,因为脱离了太极拳规矩和理法的“着熟”,到最后也只是一场空。学明、学对是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的,“学不学”在学生,“对不对”在老师,而“明”,则是学生和老师两人的事,学生和老师都明白了,才是真正的明白呀,这需要双方都下一番功夫的呀(未完待续)。

文字整理/田芸

“洪式太极”微信公众平台

(微信号:hongshitj)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