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以自然之道,养自然之身!

01

哲学是智慧的碰撞。庄子这种具有大智慧的人无疑具有很高的哲学境界。庄子的“道”,就是尊重自然、回归自然,尊重万物众生平等。在与自然和谐相处中,才能其乐融融,感觉天人合一的和谐。

庄子把自己崇高的哲学境界融入到人生观中。庄子养生之道表现在生活态度上,他顺应自然,追求绝对的自由。身安不如心安,屋宽不如心宽。以自然之道,养自然之身。以喜悦之身,养喜悦之神。有所敬畏,是做人基本的道义准则。所谓快乐,不是财富多而是欲望少。做人,人品为先,才能为次;做事,明理为先,勤奋为次。人生要学会平和心,喜乐心,慈悲心。

如果把孔子称为圣人,那么就该把庄子称为神人。他的神体现在,庄子把自己融入到自然中去,仿佛与天地融为一体。他顺应自然,尊重万物的变化;他坚持人的本性,尊重人的自然属性,追求自由自在、超然物外的生活。他有着宁静、平和的心态,在名利和贪欲面前,他不屑一顾。

庄子云:人之养生亦当如是,游于空虚之境,顺乎自然之理。心境平和、从容自得、处世旷达,唯有如此,才能实现现代人所说的“精神系统的健康是人长寿的首要条件”。要达到“精神系统的健康”,庄子特别强调要保持平常心、涵养自制力。

02

庄子富有哲学意味的人生观中包含着,他所追求的自由的人生体现在:顺应自然、崇尚自由,他在追求的自律的人生体现在:坚持人的本性、淡泊名利、抵制贪欲。庄子的人生观是外化而内不化,意思是不受外部变化万千的物质世界的影响,而内心有所坚持,否则将会被纷繁复杂的外部世界所干扰。安定的身心,不受外部世界的影响,坚持内心的同时,做到对社会的顺应通达。

在《庄子》的《养生主》中提到: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缘督以为经,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养亲,可以尽年。意思是:我们的生命是有限的,而知识是无限的,以有限的生命去追求无限的知识,必然疲惫不堪!既然知道这一点,还要去追求知识,会更加疲惫不堪!做好事不追求名利,做世俗认为的恶不要遭到刑戮之害,做事顺应自然,就可以明哲保身,可以修身养性,可以高寿善终。

“庖丁解牛”是庄子所讲的故事中大家最耳熟能详的一个,庄子这个故事不是讲如何杀牛,他最根本目的是表达自己的养生观念。“庖丁解牛”这个典故来自庄子的名篇《养生主》。这是一篇谈养生之道的文章。“养生主'意思就是养生的要领。庄子认为,养生之道重在顺应自然,忘却情感,不为外物所滞。在这篇文章一开始,庄子就讲了“缘督以为经”的原则,也就是说秉承事物中虚之道,顺应自然的变化与发展。顺天道而从之,这是庄子养生观念的核心。

庄子说:乘物以游心,托不得已以养中,至矣。(《人间世》)意思是:顺着万物的自然状态,让心神自在遨游;把一切寄托于不得已,由此涵养内在自我;这就是自处的最高原则。可见,人的内在自我,即人的心神或心灵,是需要养,并且是能够游的。真正的游是逍遥之游,不受时空及各种条件的限制,做到无待(《逍遥游》)。人若能够无待,才有真正的自由。

03

在庄子看来,人生原本是自然的产物,没有什么追求。后来随着智能的开启,人有了自我意识,懂得了维护自己的生存。要活下去,自然就要有衣食住行;因要有衣食住行,自然就要有相应的条件;要想拥有相应的条件,自然就不能不劳作,自然就不能不摄取。所以,劳作、摄取,取得自己需要的种种利益,维护自己的生存,那是自然而然的事情,那是人生本能的再现。庄子认为,人一旦有了私欲,就会走向堕落。一是私欲是没有止境的,它使人变得贪得无厌;二是私欲引起纷争,使人世变得永无安宁。

《庄子 让玉》篇中写道:不能自胜而强不从者,此之为重伤者也。意思是说,不能克制自己消极的情绪,而又硬去不顺从自我感情,错误的观念就会和良知相抵牾,反而平添了内心的烦恼,最易造成自伤。因而庄子告诫人们:一个人犹豫不决是最容易引出苦恼的。应在深思熟虑的基础上早做决断,才能避免精神上的损耗。

庄子曾说:以富为是者,不能让禄;以显为是者,不能让名;亲权者,不能与人柄。操之则栗,舍之则悲,而一无所鉴,以窥其所不休者,是天之戮民也。

私欲最大的表现就是对财富的追求。在庄子看来,人生在世,虽然不能没有财富,但财富多了也没用。因为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人的消费也是有限的。辛辛苦苦,煞费苦心,巧于心计,一辈子不得休闲,不如顺其自然来得自在。

04

在庄子看来,求富与求爵、求权的人都一样,得到了则害怕,因为唯恐失去;放弃则又舍不得,因为这是他们心中之所求。这样的人不能从前人的愁苦中得到借鉴,看不透他们所孜孜以求的到底是什么东西,于是只好忍受愁苦的熬煎了。庄子把这样的人称为天之戮民,意谓受自然规律惩罚的人。

庄子曾讲了一个无足与知和议富贵的寓言故事,用以表述他的观点。故事中的无足,代表贪财无厌之人;知和,代表明晓和谐之人。二人各抒已见,讨论如何看待富贵的问题。庄子劝导人们灭私心,除利欲,见素抱朴,回归本性,那是因为他对于私心和利欲的危害有着透彻的认识。在他看来,私心和利欲是落入罪恶深渊的陷阱。

在两千多年前的庄子有这样明智的见解,对后人应该是一笔不菲的财富,在庄子理智的规劝中,人们应该体会到什么才是最可贵的,什么才是自己真正想要的。

哲人的警言仍在,可物欲的诱惑也仍在。在世人的眼里,人世之间,百姓之上,爵位为贵。而在庄子眼里则不然。在庄子看来,做官与不做官,都无可无不可,顺其自然。而且,在庄子看来,这种富贵与他所珍视的自由相比,那实在是不值得一提。

身安,不如心安;屋宽,不如心宽。以自然之道,养自然之身;以喜悦之身,养喜悦之神。有所敬畏,是做人基本的道义准则。所谓快乐,不是财富多而是欲望少。做人,人品为先;做事,明理为先。人生要学会平和心,喜乐心,慈悲心。

(0)

相关推荐

  • 第4章老子有哪些先进思想

    老子说的"道",就是现代人说的思想,<道德经>中一些先进思想观点至今仍然不落后,值得我们传承.弘扬.发展. <道德经>中有哪些先进思想? 老子提出" ...

  • 《文子》的养生之道和尊生思想及其当代意义

    一.养生的最高境界--和 养生之道的最高境界是达到"和"的状态.养生得和是在与外物交接中保持内心平和,静默恬淡,做到物欲与情欲不患于心,神.形.气.物兼养而不伤的自身和谐的理想境界 ...

  • 白话庄子杂篇:庚桑楚

    庚桑楚是老聃的弟子.本篇取首句人名为篇名,由十二篇文字构成,本篇每一章借庚桑楚与弟子的对话,说明为政之道应自然无为,抨击尧舜以来,标举贤名,使人民互相倾轧,任用心智使人民互相争盗的混乱政情.第二章谈养 ...

  • 龙灵龙神完无损,自然之道之自然。几番风雨交替出,万里江山一幅图。

    付费 刚刚 阅读7 龙灵龙神完无损,自然之道之自然.几番风雨交替出,万里江山一幅图.

  • 广龙堂冬至分享篇——(以自然之道,养自然之身)

    现在都 每日一句: 如果说我懂的道理比别人多一点,那是因为我犯的错误比别人多一点. 分享一 我特别的有福报,包括在坐的大家能来到这里都是有福报的,我有这样几点心得体会和大家分享下: 第一,就是我来对了 ...

  • 【庄子·庚桑楚】四个故事阐释了什么是自然之道

    我们继续分享道家思想经典<庄子·庚桑楚>,这是<庄子>杂篇的第一篇,"庚桑楚"其实是一个人名,传说是老子的一个弟子,有说是楚国人,有说是陈国人,是春秋时期著 ...

  • 丘成桐:数学,源于自然之道

    奇趣数学苑 2018-10-29 数学之为学,有其独特之处,它本身是寻求自然界真相的一门科学,但数学家也如文学家般天马行空,凭爱好而创作,故此数学可说是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的桥梁. 数学家研究大自然所提 ...

  • 自然之道----宇宙万物终极理论探索

    ​    摘要:本文面对人类关注的重大问题,探寻宇宙万物之终极理论.总结了龚学创新物理学理论与方法,展现了不同的物理统一理论.发展了第一原则,着重用东方整体观看待宇宙万物的相互依存.相互关联的关系,以 ...

  • 界无定界法自然,道有正道通名山。

    界无定界法自然,道有正道通名山 我国道教名山个个都是旅游胜地 龙虎山(江西鹰潭):道教发源地之一,道教仙境. 正一道祖庭.顿悟心派哲学发源地.世界自然遗产.世界地质公园. 青城山(四川成都):道教发源 ...

  • 问答 | 金鱼需要多少的光照?没有自然光能养活养好吗?

    金鱼是淡水鱼,在适当照顾的情况下,平均寿命可长达5-10年.光照对金鱼健康很重要,原因之一是金鱼对光的突然变化很敏感,因此应经常监测.给金鱼提供适当的照明和黑暗,能让金鱼得到需要的休息,并能防止水缸内 ...

  • 道、自然、本来、静名异而义同

    道与自然.本来和静四个概念名异而义同,都是同一个意义.太极拳在运用这几个概念中,落实到一个"静"字,就比较具体了. 一定要记住,静与自然.道和本来,四个概念是同一个意义. 中国古人 ...

  • 青山学5道清新自然的家常菜!

    [鸡蛋炒莴笋] 用料:莴笋1根,乌鸡蛋3枚,精盐1茶匙,料酒1茶匙,葱白1根. 做法:1.莴笋去皮洗净切片,葱白洗净备用. 2.乌鸡蛋打散到碗里加入料酒搅匀. 3.热锅入油,烧至5成热,加入莴笋片,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