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温华彩篇章 滋养诗意人生 | 专访渝北诗人李蜀霖李永雄
2017年春节期间,一档以古诗词为主题的电视节目《中国诗词大会》火速走红。来自各行各业、不同年龄的选手以诗为剑,一较高下,让观众叹为观止。如何把优秀文化贯穿国民教育始终、滋养文艺创作、融入生产生活,成为了大家思考的问题。为此,记者采访了渝北著名诗人李蜀霖和李永雄,让他们谈谈如何让传统文化在当代获得更好的传承。
唤起深藏心中的诗意
不是歌手选秀,也不是明星综艺,《中国诗词大会》以自己的独特魅力把老中青三代人同时吸引到电视机前。中华诗词学会会员、重庆市诗词学会常务理事李蜀霖表示,节目之所以受欢迎,最重要的是唤起了人们深藏心中的诗意。
中华民族创作了世界级的华彩诗章,而这些诗章又锻造着我们的民族性格。古诗词虽然“曲高”,但“和者众”,人们都有着咿呀学诗的共同经历和共同记忆。
正是这共同的记忆,构成了文化传承的大众基础,所以《中国诗词大会》带着深埋于每个中国人心中的文化基因,用国人耳熟能详、打动人心的诗词,在带领全国电视观众重温中华经典诗词的同时,也完成了一次跨越千年、沟通古今、领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魅力的精神之旅。
与此同时,《中国诗词大会》也点燃了全民读诗热潮。根据网上提供的数据表明,以前诗词类书籍的受众群主要是老人和学生,近期最大的变化是全民读诗,不同年龄段的市民都成了古诗词的“粉丝”。
“传统文化是根。”在李蜀霖看来,由节目引发的“热潮”并不偶然,反而能将其看成是人们物质生活基本满足后对精神生活渴求的表现。
中国人的启蒙教育,多是从学诗开始。诸如珍爱粮食的“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寻求新机遇新境界的“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教人顽强执着的“任尔东西南北风”、身处逆境仍乐观打拼的“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表达拳拳爱国心的“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等,这些诗词历经时代的演绎和岁月的磨砺,更加熠熠生辉,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每个读过书的中国人心底都有一块文化的沃土,诗的种子就孕育在里面,遇到合适的阳光、雨露就会生根发芽。”李蜀霖说道。
浓缩文化精华,未来任重而道远
中国诗词,是中国人的精神礼赞。诗经、楚辞、汉魏六朝诗、唐宋诗词、明清诗词、近现代经典诗词……这些耳熟能详、打动人心的篇章,浓缩了中华文化的精华,展示了几千年来中国人的精神风貌。但现在,我们也看到另外一种现象,会作古诗词的人越来越少,用网络流行语篡改恶搞古诗词的却屡见不鲜。
“当今社会是一个讲速度的社会,人们的功利心、浮躁情绪还是很普遍的,这也让传承发展中华诗词面临不少的困难和挑战。”李蜀霖说,以微信为代表的碎片文化和快餐文化占据了人们的大量时间和精力,很少有人花费更多的时间来学习和领会中华诗词的精妙。
人们凡事都凭借“是否有用”的急功近利的心态去考量付出的价值比,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人们静下心来学习诗词的脚步。有人甚至提出:武亦姝背那么多诗词能加分吗?彭敏能晋升职称吗?如果是这样的心态,肯定是学不好诗词的,更不要说传承了。另外,中华诗词本身有格律等方面的要求,要掌握它也有一定的难度。
诗词是高雅的,它属于雅文化。但相当多的诗词又是通俗的,并不都是高高在上、高不可攀的。李白的一首《静夜思》妇孺皆知,杜甫的《春夜喜雨》几乎人人会背。
那么,该如何将诗词的高雅性与传播的通俗性、趣味性结合起来,提高古诗词的普及性呢?李蜀霖坦言,提高古诗词的普及性,任重而道远。就从《中国诗词大会》来看,该节目在普及中华诗词上作出了有益的探索。“从教育来讲,现在的中小学教材也普遍增加了传统文化的篇目,稍有欠缺的是诗词融入教育、融入生产生活的氛围还不够。可以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营造更浓厚的氛围。
在电视台的节目中,在综合性的文艺演出中加进一些诗词类的节目,让群众、青少年耳濡目染,从而提高他们对诗词的兴趣。身处文化多元的时代,对诗词等传统文化的传承更多的是加大引导力度,而不能强制。”李蜀霖说。
传承文化营造良好氛围
文化是需要传承的,为了让传统文化得到更好的发展,近年来,渝北区也在不断努力着。2014年,我区诗词楹联协会成立,该协会团结和组织全区诗词楹联家、诗词楹联爱好者,创作优秀的诗词楹联作品,加强诗词楹联理论研究,发现培养诗词楹联创作、评论新生力量,为诗词楹联活动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氛围。
为了让更多青少年受益,我区还开展“诗词进校园”活动。据渝北区作协副主席李永雄介绍,比如我区暨华中学就是中国华文教育基地,学校为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实施了一系列华文教育措施,与亚、欧、美、澳等地的学生进行了中华传统文化的交流传播。去年,该校在市诗词学会的支持下,进行了“中华诗词先进单位”争创活动,使传统文化在学校教育中更上层楼。
“在多元文化交融交锋的现实的复杂的思想文化形态下,传承、发展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珍视、弘扬古典文学艺术经典,是我们文艺社团、文艺工作者的职责使命。”李永雄告诉记者,近些年来,他受相关部门和学校委托,策划创作了经典古诗词书法碑刻、艺术墙、壁画等。其主题内容涵盖了历史文化、传统道德文化中的慈孝(如二十四孝、孝道人物,弟子规等),通过这种方式,让传统文化融入生活,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人心。
“我相信古诗词的魅力不会随着时代的变迁而减弱。”李永雄说,也许今天的人们不会在日常生活中吟诗作对,但那些潜移默化的东西一直深藏在我们的文化基因里,滋养着我们更加诗意的人生。
文:渝北时报记者欧云霄
图:大美渝北采风组
李蜀霖诗词
参加“2016 海峡两岸‘中秋月圆’诗歌朗诵会”
桂子飘香迎远宾,玉峰山上寄情深。
一湾浅水难隔月,两岸罡风可扫云。
才诵新词如醉酒,又听苗调尽舒心。
庭前吟罢抬头望,今夜婵娟更动人。
印盒春雪
十里琼花十里白,东风一夜满坡开。
云横山岭连香雪,雾锁田园缀玉台。
画笔难描天上景,镜头好捕世间材。
乡村最是农家乐,主客融融话未来。
雨中花
不惧雪霜偏孕胎,严冬熬过待春来。
东君号令悄然至,冷雨寒风依旧开。
鹧鸪天·新年
逝去流光又一年,回眸盘点可心安?
家国兼顾应常态,德艺双修莫笑谈。
前路远,未离鞍,奋蹄良马不须鞭。
明冬再数寻常事,还看夕阳山外山。
清平乐·元宵
红梅漫绽,嫩柳丝丝现。
江北江南花一片,已是春光无限。
树梢月下灯笼,缤纷五彩霓虹。
百姓欢声笑语,更加自信从容。
李永雄古典诗
观G20峰会实景演出《最忆是杭州》
西湖歌舞炫天堂,
华夏艺葩四海芳。
天下高朋杭州醉,
大同梦圆忆吾乡。
中国女排王者归来
奥运排坛骇浪涌,
生死对决鏖豪雄。
巾帼彪胆背水战,
“榔头”霸气绝地谋;
点石成金翻盘术,
庹势若神回天功;
勋盖洪荒錾史碑,
问鼎世界傲巅峰。
醉碧津(一)
塔镀晨晖榭浮镜,
荷色染桥抑掩亭。
卉繁林森莹绿坪,
竹浓蕉疏幽芳径;
步移景换泛诗意,
舟荡鹤翔抒画境;
形胜旷怡春秋颂,
登楼聘怀慨人生。
醉碧津(二)
人文厚奥卓巴渝,
艺品广博格局异。
庄穆神龛国罕宝,
华奢古床世珍稀;
匾联碑刻研正典,
雕塑书画铭青史;
管弦歌舞升平韵,
神秀光宗裕后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