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观园——《红楼梦》人物众生活动舞台

大观园是曹雪芹用文学语言描绘的一个艺术园林,是《红楼梦》人物活动的舞台。这里有山有水有花有木:因山而呈风骨,因水而现地脉,因花而赋生命,因木而显精华,因人而呈灵魂,真是一座“佳园结构类天成”的人间仙境。

大观园藕香榭

中国园林是世界文化中最具特色的园林艺术,它把建筑、园艺、绘画、书法、文学、楹联等文化艺术融为一体,有极其丰富的美学内涵。曹雪芹把大观园之景物美、环境美、人体美、人性美综汇一体,形成诗情画意,而被人击节赞赏。

清代孙温红楼梦绘画

“大观”之名系元妃省亲时题诗:“天上人间诸景备,芳园应锡大观名”。大观者,功深造化也,师法自然也,众美必备也,诸景在目也,宏观了然也。《红楼梦》第三十八回众人在议论作诗时,宝钗曾经说:“这些小题目,原要寓大意,才算是大才。”可见区区园林,曹雪芹从大观着眼,要做大文章。

《红楼梦》咏白海棠图

大观园和《红楼梦》一样,是景备众美,综汇万状,每处房舍庭院都驻入个性,如贾宝玉对怡红院,林黛玉对潇湘馆,薛宝钗对蘅芜院,贾探春对秋爽斋等,形成了大观园因人设景,情景交融,神形兼备,诗意盎然的佳景。

大观园水榭顾影

大观园是一个诸艳聚居的伊甸园,是太虚幻境在人间的福地,是一个“不了情”的桃花源。在这里,芳草鲜美,落英缤纷,不光远离尘世,而且有女性的天然美质完全代替了山水田园的本然形态。诸艳身上散发的本真之美,变成了超凡脱俗的才情和诗意的光辉。

林黛玉和薛宝钗(剧照)

从古典美学来看,这里是众美必备,既有整体的恢宏壮丽,又有局部的秀美玲珑;既有顾恩思义殿的巍峨宏伟,又有嘉荫堂的宽大敞亮;既有怡红院的华丽精致,又有稻香村的平静寒凉;既有潇湘馆的的洒脱幽闲,又有蘅芜院的清雅肃静,实际上它是天上太虚幻境在人间的再现,是现实生活中从未有过的理想女儿国。

大观园雪景

大观园一进门即安排一座翠嶂,借以挡着游人的视线,以免一览无余。这样欲露先藏的手法是中国造园的传统手法。这说明曹雪芹很懂园艺之胸有丘壑,大观园全装在他的胸中。对这一景观,众清客在拟额时,有说“叠翠”,有说“锦嶂”,还有说“小终南”,宝玉以“新编不如述旧,刻古终胜雕今”为理由,“莫如直书古人曲径通幽旧句倒也大方。”众人听了皆道“极好极好”。

油画曹雪芹

“天然”是我国古代共同遵守的审美概念,亦即“天趣”、“自然”。自六朝以来,这种审美情趣便已占据了上风。《大观园试才题对额》中充分反映了曹雪芹这种审美情趣,“天然”便是他创作的最高境界。在此,宝玉对众清客拟题不满,坚持以真为上,不违“天然”二字。

大观园紫菱洲门首

在大门之内第一景处,将“锦嶂”、“叠翠”改为“曲径通幽”。宝玉的理由是:“尝闻古人有云:编新不如述旧,刻古终胜雕今”。

贾政等游大观园进入石洞,只见佳木葱茏,奇花烂漫,一带清流,从花木深处泻于石隙之下。俯而视之,但见清流泻玉,石磴穿云,白石为栏,环抱池沼,石桥汀港,兽面衔吐,桥上有亭。此处系大观园引外河入园,是全园来水之源,是一个很有创意的景致,贾政要众清客拟匾,有题“翼然”者,有题“泻玉”者,宝玉认为莫若“沁芳”二字为妥,“沁”者渗人之意,花香袭人也,肺腑可感也,因此园中有沁芳泉、沁芳桥、沁芳亭、沁芳闸之谓。沁芳,用词新雅,也是对自然的肯定。

潇湘馆门首

林黛玉所居之潇湘馆,是大观园入园第一组建筑,其环境是前面一带粉墙,数楹修舍,有千百杆翠竹遍映,进门便是曲折游廊,阶下石子漫成涌道。三间房舍,两明一暗,合着地步打的床儿椅案。里间房又有一小门,出去却是后院,墙下忽开一隙,得泉一派,开溪尺许,灌入墙内,绕阶缘屋至前院,盘绕竹下而出。贾政要众清客题额,有道“淇水遗风”,有道“睢园遗迹”,宝玉皆曰不妥,他认为这是行幸第一所在,“必须颂圣方可”。他说“莫若有凤来仪”,众清客都哄然叫好。如此佳处元妃省亲时题“潇湘馆”。

贾宝玉和薛宝钗(剧照)

“蘅芷清芬”是大观园一处重要院落,为薛宝钗所居,其环境是:清凉瓦舍,一色水磨砖墙,灰瓦花墙。且一处花木也没,只见许多异草,牵藤引蔓,垂山穿石,清雅朴素,遍植芳草,未植花木,不事粉饰,与其主人性格相近,是一个具有“君子之风”的去处,清客们曾拟题为“兰风蕙露”,后被宝玉以“蘅芷清芬”所代,宝玉曾题额为“蘅芷清芬”,元春归省时题名为“蘅芜院”。

电视剧《红楼梦》剧照:宝黛读西厢

怡红院是宝玉所居。元妃赐名。此院宝玉原题“红香绿玉”,元妃省亲时改为“怡红快绿”。其中宝玉居室名绛芸轩。怡红院设计精巧,气象富贵而不落俗气,陈设讲究而设有书卷气,是主人翁贾宝玉生活的典型环境。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