洱海三岛前世今生
洱海三岛前世今生
把心弦绷紧
弹奏出千年的风花雪月
在月亮升起之前
为知音者
弹唱大理的传奇故事
——节选自苏金鸿《三弦》
苍山洱海,山水相依。洱海发源于洱源县的茈碧湖,源头出自罢谷山,北有弥苴河注入,东南收波罗江水,西纳苍山18溪水。古代文献中曾称为叶榆泽、昆弥川、西洱河、西二河等,雄韬伟略,文治武功不乏洱海的身影,汉武帝为通身毒之路留下“汉习楼船”的功业后,乾隆帝毅然将颐和园中的西湖改名为“昆明湖”。文人骚客不惜笔墨,重彩洱海,有诗为证“风里浪花吹又白,雨中岚影洗还清”。湖内有“三岛”、“四洲”、“五湖”、“九曲”之胜。三岛:金梭岛,玉几岛、赤文岛;四洲:青莎鼻洲、大鹳淜洲、鸳鸯洲、马濂洲;五湖:太湖、莲花湖、星湖、神湖、渚湖;九曲:莲花曲、大鹳曲、潘矶曲、凤翼曲、罗莳曲、牛角曲、波曲,高莒曲,鹤翥曲。“四洲”、“五湖”、“九曲”于古今典籍,时人论证,均无异议。然而在“三岛”的名实之间却有着不休争论,那历史是否留下些许的传奇来叙述今生的三岛呢?
在雪融化为水的那一刻
洱海的水波涌动着月光
苍山顶上雪无言而歌
洱海岸边帆临风而升
千年不变的神韵
最终展示万古的风景
——选自《苍山雪》
在官之典籍,关于洱海及其岛屿的记述,所见唐代典籍有樊绰的《云南志》卷二说:“玷苍山东向洱河”,又卷五:“大釐城东南十余里有舍利水城,在洱河中流岛上,四面临水,夏月最清凉,南诏常于此城避暑”。从当时《云南志》对海岛的记载及史学家对舍利水城的考证,在今日海东镇改名为金梭岛的海岛上发现了大量的南诏有字瓦,说明当年岛上确实有过大型建筑群,舍利水城可能就是曾今的南诏避暑圣宫。
自元朝开始,洱海三岛之记述登上了历史舞台,在野书篇,郭松年的《大理行记》说:“洱水则源于浪穹,涉历三即,渟滀紫城之东;北自河首,南尽河尾,波涛二关之间,周围百有余里;内则四洲,三岛,九皋之奇,浩荡汪洋,烟波无际。”作者为亲历大理的元人,文中未对地理做出具体所指,自此以后,“三岛”、“四洲”、“九曲”频频出现于各种史籍之中,且有了相应的名称。
明朝时期,说起大理,有着史上白族第一文人李元阳不得不提,其著述颇丰,为后世赞誉为滇中理学巨儒,他泛舟洱海,观察之细,写下令人赞叹的诗句,如“洱波三万顷,轻舟泛长风”(白天的洱海);“不见波跳险,但闻摇橹声。渔灯在一舍,斗柄正三更”(夜晚的洱海);“琉璃泻万古,灏气开鸿蒙。风恬水无波,一镜涵虚空。澄明万象丽,照耀金银宫。中流棹讴发,心与境俱融”(晴天的洱海);“风轻雨细一江浪,凫没鸥兴几叶舟”(阴雨的洱海)。在《嘉靖大理府志》有详尽的记载:“水中有三岛:曰金梭、曰赤文、曰玉几。一在青巅山之南,二在罗荃山之南,南岛上有石刻朱字,文如古篆,父老云:世传是大士观音买地券,今莫辨也。水涯有四洲:曰青莎鼻、曰大贯淜、曰怨言、曰马帘。九曲:曰莲花、曰大鹳、曰蟠矶、曰凤翼、曰萝莳、曰牛角、曰波 、曰高嵓,皆可田,可庐。”其不仅准确按当时民间对三岛的称呼给予冠名,而且清楚地写出了金梭、赤文、玉几三岛的区域位置,金梭岛在洱海东北,今双廊镇境内;赤文、玉几二岛在洱海东南(罗筌山之南,即今大理市海东镇的金梭岛和银梭岛)。
此外有谪滇状元杨慎寓居大理时,和李元阳同游大理苍山和洱海,写有《游点苍山记》,其中记录“由上关水月楼,放舟遵岛屿而南,至金榜寺。摇落无僧。又南观青巅寺前巨人迹,已乃南泛。有崖飞出水面,曰鸡额山,维舟山赚,徒步而升,石磴盘旋,可三百武,则见削壁卷阿,正向点苍十九溪...又南至铁雨崖,云是罗刹欲背盟逃逝,大士雨铁以止之,是其迹也...又南至赤文岛,云是大士买地券。”在此文中,他们游洱海的路线是:从上关水月楼(在今洱源县沙坪渔潭坡青官庙前的洱海中,今已不存)乘船,由洱海北向南游海,先游览金镑寺(在今大理市双廊镇青山村北),次游青巅寺前巨人迹(在今大理市双廊镇表山村北,又名圣踪寺,始建于大理国时期)、鸡额山(在今大理市挖色镇海印村南)、铁雨崖(在今大理市海东镇文笔村),最后泛船游达洱海之南的赤文岛,并对赤文岛有详细的 记述。
《大明一统志》进一步印证洱海三岛的方位,其说海中“有罗筌、浓禾、赤崖三岛及四洲、九曲之胜”,并附解释“浓禾岛形如几案,故又名玉案山”,即浓禾岛就是玉几岛。罗筌岛即金梭岛,赤崖岛就是赤文岛。若有疑惑,明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可以做出相应的解释,即“三岛者,一曰金梭、二曰赤文,三曰玉几。金梭岛亦名罗苍(筌字之误)岛,洱河东北岸有青巅山,岛在其南;玉几岛亦名浓禾岛,以形如几案,故名,亦曰玉案,在洱河东;赤文岛亦名赤崖岛。”对比以上两书中记载,我们知道明代洱海中有三岛,一是金梭岛,又名罗筌岛;二是赤文岛,又名赤崖岛; 三是玉几岛, 又名浓禾岛、玉案岛。
清朝记述洱海三岛的著述就更多,其中关于三岛的文字叙述沿用了明时期李元阳的《嘉靖大理府志》,其记述三岛的名称、区域位置都基本是一致的,不再赘述。
民国时期的史籍对洱海三岛的记述也沿用明朝史籍的说法,只有《大理县志稿》和《海东志》另有新的说法。《大理县志稿·杂志部》说:“三岛,一金梭岛,在洱河南;一玉几岛,在洱东南,均以象形得名;三赤文岛,在洱东北。”《大理县志稿》互换了金梭岛和赤文岛的位置,改变了两岛的区域方位。《海东志》也互换了金梭岛和赤文岛的方位。这造成了后来古今洱海岛名的混乱。民国21年,有一无名氏者绘制了一幅《云南省大理苍山十九峰十八溪全景图》,不仅沿袭金梭岛和赤文岛方位互易的错误,而且将洱海东北的金梭岛更名为玉几岛,将洱海中处于康廊和挖色之间的鹿鹅山更名为赤文岛,引起大理洱海三岛更大的混乱。
岸边的芦苇沙沙作响
浪花开了又谢
心中的梦怎能凋落
像天空中的月亮
总会有圆满的时刻
——选自《苍山洱海之恋》
玉几岛是洱海中的第三小岛,在洱海的东北部,即金梭岛之北,今大理市双廊镇境内。以形如几案而得名。清初,岛上曾建有玉几庵,清乾隆年间,岛上形成村落,取名玉几村、岛上村。清咸丰年间,杜文秀反清在大理建立政权后,在岛上驻扎兵营防守,故更为天生营,相沿至今。李元阳写玉几岛“在罗筌山之南”,定有所指,即在明清时期洱海东岸南北各有一个玉几岛,分别又叫北玉几岛和南玉几岛,南玉几岛即今名的银梭岛,银梭岛是现代而改称的岛名。
若要说洱海有四岛,即除金梭、赤文、玉几三岛外,增加小普陀或银梭岛;说五岛的,在三岛外,增加小普陀、银梭岛;说六岛,在五岛外,增加鹿峨山(岛)。
洱海三岛所属争议由来已久,若要蒙上利益的外衣,我们终将背离真相,且区域,位置更加混乱,难以理清。我较为赞同以上提出观点,原因有三:1.李元阳等大理原著民,一代名儒,他们的著述不可谓不权威,不可能胡制滥造,坚信一位潇洒豪放的文人气骨;2.金梭,玉几两岛以象形得名。梭子,即两头尖,中间粗,枣核形,考虑数百年来洱海水位下降因素,金梭岛所指,孰是孰非,大家心中自然明了;3.洱海三岛名称元明时期出现于相关资料,混乱始自民国时期,其中关系,现今难以窥见。宗者,渊源、归宿、依止也;4.双廊镇原属洱源县,在大理旅游规划时,由于大理市,洱源县辖区分管有别,极易造成一定的混乱。
虽然本文提出相应的观点,但其中自有许多疑问,附会之处;若读者有相应的资料佐证,或是有独到的见解,欢迎加入白语茶座大家庭,给我们提出合适的建议。一起弘扬大理文化,为大理更好走向世界尽自己的一份力量,由衷感谢!
参考文献
苏金鸿. 苍山洱海之恋(组诗)[J]. 大理文化, 2017(1):55-58.
杨馨. 大理旅游资源的探究与发展[J]. 大理民族文化研究论丛, 2009.
方国瑜. 唐代前期洱海区域的部族[J]. 云南民族学院学报, 1983(1):38-45.
薛琳. 对历代文人关于洱海三岛记载得失的探讨[J]. 大理大学学报, 2000(4):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