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与和平》:生活在没有战争没有杀戮时代的我们
在这夏末秋初的凉意里,读完了列夫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
作者将俄国当时的现状放到了历史和人文精神中。这部不朽之作好像连着过去,又好像接着未来。给了我一种时间更迭的震撼文学体验。
仿佛身陷书中那些谈吐优雅,却又漠视国运的贵族推杯换盏的晚会里,又时而置身在那些青年悍不畏死,以身殉国的战场上……
当看到每个为了保卫自己国家的青年慷慨激昂的在亚历山大沙皇前宣誓,他们抛却儿女情长, 摒弃个人前嫌,在枪林弹雨中来回穿梭,誓死卫国的时候,我觉得战争是神圣的!
他们在战场上挥洒的鲜血就像刚刚爬上山头的日出,浩大而红艳,点燃了每个人隐藏在内心的熊熊烈火。我不由想起了一句国语: 犯我国土者,虽远必诛!
可当我看到每个风华正茂的少年长眠于那片血红的土地。看到因为战争不断加重百姓的赋税,不断强行征兵。看到原本安谧、祥和的土地变成断壁残垣,满目疮痍。看到鲜血溢红每一粒沙烁在阳光下褶褶生辉的时候,我愤愤的感到再也没有什么比战争更可耻的东西了!
它无情的剥夺了无数鲜活的生命。孩子没有了父亲,妻子没有了丈夫,老人了没有儿子。幼无所养,老无所依又怎是一个凄凉可以形容的。倏然又想起了张可久《卖花声.怀古》里的一句:伤心秦汉,生民涂炭,读书人一声长叹。
合上书,听着淅沥的雨声在屋顶滴答作响。暖黄色的灯光撒在了房间的每一个角落。静谧而安心。生活在作者所向往的一个年代。和平,祥和,自由。没有战争,没有杀戮。我很庆幸。 所以,我们没有理由不热爱生活。
比起作者笔下惨受战争的荼毒的人们,我们又哪里来的勇气抱怨命运的不公,工作繁重,世俗的种种鸡毛蒜皮。
是的,跟战争时相比,我们眼下的烦恼连蒜皮也称不上。就连那些浮躁,恐惧,愤怒,厌世,悲伤从哪而来,我都不知道,只不过是人心不满现状却又不肯付出劳动和汗水在作祟而已。
总之,我还是信奉,上帝给了我什么样的生命,我就开发什么样的生活。人生苦短,知足才能常乐。每天能愉快的活着,家人身体健康,真的已经很好了。在底层生活真的无碍的,生命的意义实际上并不在我们得到了什么,而是我们的心灵是否充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