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养士300年,就养出了一个文天祥

【本文由蜀山笔侠独家原创,版权所有,抄袭必究!】

宋朝从开国起,就开始善待士大夫,一直到宋朝结束,都仍然善待士大夫,但看看最后,他们养士300年,最后养出了什么?就一个文天祥。

当南宋走向灭亡的时候,这些士大夫都干什么去了?忙着迎接新的主人,他们不是信奉“君王死社稷”、“忠臣不事二主”么?为什么不跟着赴汤蹈火?

在信仰面前,唯一能站出来的,只有——文天祥

这,就是大宋养士的最终结局。

大宋养士不好么?那它又错在哪里呢?

所谓“上马安天下、下马治天下”,动乱年代,就应该以暴制暴,使社会进入安宁;而和平年代,则应该以文教民,使社会长治久安。

从这个角度看,大宋养士没有错,没有高度的文明,百姓何来幸福安康?

但问题出在哪儿呢?

就像一个人一样,你永远不可能活在自己的世界里,而对周边的事不闻不问,因为,我们活在社会中。

政权也一样,你永远不能闭门造车,否则,你将危机四伏。

宋朝统一中原只是把江、河南北的土地统一了,实际上,在燕云以北,包括燕云,还有强大的政权存在,那就是契丹

在如此强敌环伺之下,大宋轻易“刀枪入库、马放南山”,无疑是作茧自缚、自毁长城。难怪宋真宗时,契丹就差点打到开封、逼得大宋迁都。

那只不过是一次善意的提醒,等到女真骑兵到来时,不知悔改的大宋君臣便真的成了亡国奴。

其实,这一切的错不在赵匡胤,赵匡胤“崇文”,但不“抑武”,他抑的是武将,但大宋的禁军每年却在增长,这是一种平衡。

只是到了宋太宗以后,这一政策被偏离化了,禁军数量仍在增长,但素质却在不断降低,武将更是被踏得一文不值,文人从此飞上了天。

大宋采用的是募兵制,军阀割据的风险本就少了不少,只是要花大价钱来养军队;皇帝还不放心,又用文人来死死压住武将;再用文人来限制文人自己;文人还得用钱来养;到最后,所有的重担都压在了国民生产上面。你觉得:大宋的子民负担轻么?

别给我说大宋是“文人的天堂”,那只是针对金榜题名的人,而多少穷酸秀才的生活你了解过?去看看北宋名妓,甚至明朝秦淮八艳,她们是怎么被卖到青楼的?我们所看到的苏轼、李清照的安逸生活只不过是文人士大夫的,他们不代表贫苦大众,贫苦大众的我们看不到,但,看不到并不代表不存在。

所幸的是:宋朝的经济还不弱,人民生活还算过得去,但一旦爆发战争,遭殃的还是人民。

从《澶渊之盟》大宋赔款起,大宋子民又多了一项义务,就是交每年30万岁币;到了宋夏战争,宋朝子民又要负担战争军费;到了《绍兴和议》,岁币增至50万,还得承担大量军费。这些不是由老百姓承担还有谁来呢?老百姓容易吗?

不是说老百姓不应该承担合理的费用,问题是:文人们拿着这些纳税人的钱都在干什么?

官场拉帮结派、中饱私囊;军队贪污腐败、军纪涣散。国家税收没少收,但钱就是不够用,军队没少开支,但战斗力却越来越弱。

敢于站出来改变现状的范仲淹、王安石等人,反而被文人们视为异类,被草草清除出场,反而将文人们的斗争方向转移了:以前是和武将斗,现在变成和文人自己斗,从庆历新政斗到崖山海战,连靖康之耻都不停工。大宋培养的文人就是这样报效他们的祖国的,当然,不是说的所有文人,但主流是这样。

有人甚至把斗争当作一种政治投机,正不正确无所谓、是战还是和无所谓,只要我能上位,我就跟着谁吆喝。这就是大宋培养的文人。明朝不是这样么?

到最后,总算有个体面的文人来为大宋收场,那就是文天祥,好歹能让人们感到一点欣慰。

如果喜欢作者的风格,请顺手给个赞!

如果觉得意犹未尽,请在评论区留言,笔侠陪您煮酒论史。

明天继续……

本文作者《賨人客》,号蜀山笔侠,一个文章会“说话”的历史作者,专注于不同角度看历史,探索不一样的春秋。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