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档酒店仅被罚2000元,问题出在哪里?

今天有空,聊聊不久前被“花总丢了金箍棒”曝光高端酒店后续被罚2000这事。

对于如同“罚酒三杯”的2000元罚款,公众表达了非常强烈的不满,不断通过跟帖评论、意见分享等互动方式,表达对惩戒无力、监管摆设的质疑,由此形成了对监管部门比较大的负面舆论压力。

与此同时,网上也针对性出现了为2000元罚款辩护的声音,“2000已是定格处罚,法盲请先自行普法”“法律就是这么规定的,键盘侠又在带节奏”这些带有比较明显对峙姿态的言论也随之高频出现,给人以“势如水火”的互撕倾向观感。

我认为,这种舆论现象能反映出当前我们在剖析一个备受社会关注问题时可能存在的潜在心理状态,需要引起重视。

一个问题、一个事件一旦摆到舆论层面上被广泛讨论,我们看待问题、分析原因、作出判断、表达观点就不能仅从某一个方面、某一个角度出发,否则就容易被一些外在因素干扰,造成一些误判,不利于引导公众后续形成对“问题解决”的理性共识,甚至还有可能被人利用带偏话题、煽动负面情绪。

以这次高档酒店被罚2000元为例,如果我们分析再深一步,就会发现这些强烈的质疑和不满,事实上是冲着“《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实施细则》已经无法起到应有的法律震慑和惩戒作用”去的,并不是简单地将矛头直接对准监管部门。这里面存在本质区别。

如果作为涉事部门、理性网民,不能及时阅读到这层意思,势必容易滋生偏见心态,将对方划入“捣乱”“带节奏”等敌方大营,使用“法盲”“键盘侠”这类敌视语言回怼,很容易造成真实民意被误读,甚至演变为一场无谓的“吵架”和“骂街”。

从法律上讲,对这些高档酒店作出的2000元罚款,确属定格处罚。但我们不能忘记设定法律法规的初衷,如果法律的惩戒不能起到该有的震慑与警示,起码说明了一个问题“法律条文该修改了”

也就是说,这时候与其怒怼质疑罚款2000元的网民“法盲”“键盘侠”,制造更大层面的舆论对峙,还不如引导公众一起呼吁修改这部《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实施细则》来得更加实在。

我们常常呼吁别人要客观理性,但有时候我们自己是不是也容易情绪激动,客观理性绝不是“大家要理性”“大家要客观”这类不痛不痒的口号,而是当别人情绪激动、可能误判问题的时候,我们自己能保持独立思考的能力,排除外界干扰的决心,作出如何解决问题的准确判断。这才是舆论该有的理性。

《杯子的秘密》恶心了所有人。当我们发现现有的法律惩戒已经不能起到应有的震慑,我们的讨论重点是不是该放到如何呼吁相关部门尽快修改法律上,而不是还纠结于“罚款2000究竟是对还是错”。

你说呢?

一杯咖啡   一堂舆情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