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刘慧云:甜糯旧时光
原创作者:刘慧云(潇湘妃子)图文编辑:阿拉善文化艺术传媒
《甜糯旧时光》
一年一岁一团圆,过了腊八就是年!记得小时候过腊八节,家家户户都要煮粮食吃,那时候的概念里还不知道“腊八粥”为何物?只记得母亲会给我们煮粮食吃,还要在要煮的粮食里面掺上玉米,黄豆,扁豆,大豆,青稞,红枣,红豆。那个红豆可不是现在超市里面卖的那种小小的红豆,而是我们农村里叫做菜豆的一种豆子,那个红豆个子比较大,煮熟了,沙沙的,绵绵的,还略带着点甜味,特好吃。我曾问母亲,为何要在腊八这天吃五谷杂粮?母亲说:家乡的老人们有句谚语叫“荤冬至素腊八”,意思就是冬至要吃荤的,荤的谐音馄饨,顾名思义就是肉的了,有肉才叫荤嘛,而馄饨在老早以前又曾被称为“角子”,就像现在的饺子的形状,有圆的,有半圆的,有三角形的,有鱼形的,有老鼠形的,总之各种形状的都有,所以延续至今,就变成了冬至要吃饺子的习俗了。而不管是馄饨也好,饺子也罢,它代表的是圆满幸福,和和美美,他不光裹腹充饥,他还是勤劳善良的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一种期盼和向往。而我们不管它是人们口中为了纪念医圣张仲景驱寒治病悬壶济世的医德仁心,还是《山海经》里面盘古开天地的传奇故事,我们只理解为他是万物初萌,一年始开的真实所在就好。庄稼人的心愿总是实实在在,简简单单的,在慢的时光里过慢的生活,即纯朴又暖心。父亲说:庄稼人在腊八这天吃五谷杂粮,一是为了纪念佛祖悟道成佛前为寻求和解脱众生生老病死痛所受的各种苦难。二是祈祷来年五谷丰登,风调雨顺,庄稼能有个好收成。所以,在腊八这天一定要吃素,即表示对佛祖的虔诚恭敬,又意喻朴实的农民对养育自己土地的不能割舍的那种特殊情感。当然这里面也有些许迷信色彩,但它确确实实曾供养了一代又一代农耕人的生存和生活,虽不曾大富大贵,日日山珍海味,却也不至于流离失所,哀鸿遍野。那时候日子过得很慢,也很简单。不像现在什么都是现成的,过年的年货是要自己着手准备的。过了腊八就要开始忙活起来了,出粪,垫圈,打扫院里犄角旮旯里的陈年垃圾,扫房,杀猪宰羊,磨豆腐,碾麻籽做麻腐,生豆芽,炸麻花,炸油果,炸筛子,缝缝补补,洗洗涮涮,各种过年用的东西,统统筹备起来。浓浓的年味,满满的幸福,小孩们也个个乐开了花,也是“忙”的不亦乐乎。而孩子们最高心的事就是等腊八节,因为腊八节一过,年就越来越近了,到了腊月二十三,要祭灶神,祭完灶神就基本进入年的状态了,该备的都备好了,就等除夕夜守岁了。我们家人口多啊!过年的时候最重要的年货就是馍。因为过年的馍要一次性做很多,整个正月里基本上就再不用做馍。当然,我最欣喜的事就是陪母亲鏊馍,不分白天黑夜的鏊。到现在我还清晰的记得那个鏊的样子,那个鏊是包产到户的时候分给各生产队公用的,农户们可以轮流借用,也只有过年的时候,它才最忙,也是最能体现它价值的时候!它直径有一米见方,两层,生铁铸造的,很厚实,上面有个盖,盖子很沉,边沿上有孔,揭盖子的时候在房梁上拴条绳,绳头上拴上铁丝钩,将铁丝钩挂在孔里然后使劲拉绳子,盖子就掲起来了,盖子像个火盆,上面还可以架柴火。鏊馍的时候用土块把鏊支起来,下面架上柴火,鏊里抹上香油,放上母亲做的各种好看的年馍,再盖上盖子,盖子上也架上柴火,火烧的旺旺的,一会儿就能到喷香的馍味儿了!那可是最享受的事儿了,虽然是九天里,但一点都不觉得冷,我也总是跟在母亲身后,像个小大人似的忙前忙后给母亲打下手,因为是几家合起来鏊,鏊一锅要一个多到两小时,所以有时候一做就是四五天的光景。我很佩服母亲的勤劳,她总是起早贪黑,常常半夜里爬起来兑好几次发面,等我们一个个睡醒的时候,母亲已经把大盆大盆的发面做成馍醒好,就等上鏊了……一年一岁一团圆,过了腊八就是年!旧时光总是很慢,很美,很简单,它有一股甜甜糯糯的味道,一直甜到心底里,甜到梦里头都能笑醒!
作者简介潇湘妃子,原名:刘慧云。内蒙古阿拉善右旗人,1977年出生,祖籍甘肃民勤。业余文学爱好者,中国作家在线签约作家,阿拉善右旗诗歌学会会员。文字散见于《中国作家在线》《河西随笔》《窗外的白杨 》《阿拉善文化艺术传媒》等微信网络平台。发表诗歌、散文、随笔万余字,喜欢读书,喜欢用文字记录生活点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