谱牒文化丨为什么要修家谱?这是最触及灵魂的回答

透过家谱,可以查证自己的源流,知道同一家族中家庭之间血缘关系的亲疏远近。“亲我者,我亲之;疏我者,我疏之”,一谱之中,皆为父祖兄弟,血脉相通,长幼有序。

知祖,方能敬宗;树高千丈,落叶归根,你的根在那里?一个人连自己的根源都不了解,岂不有负父母养育之恩?有愧于先祖?

然而,有相当一部分人就连自己祖父母的名字都已经忘记,在一段时期家谱也被当成封建的余孽,被扔进垃圾桶、被锁进小黑屋、被拿去卖钱!无谱也成了理所当然!

古人云:“子孙不知姓氏所从来,以昧昭穆之序者,禽兽不如也。”

回想今日,我们是不是丢弃了很多?多到不知道我是谁?多到不知道有敬畏之心!多到不知感恩父母养育之恩!

在某个黄昏或者某一刹那间,回想起了父母的点滴,想去寻找更多,却发现翻遍每一个角落,也没找到几张和父母合照,更是没有留下只言片语的记载!父母的印象也在脑海中模糊,恍如隔世,端详父母的照片,熟悉而又陌生。

从儿女呱呱落地,自己的父母就百般宠爱,因为自己的不作为,随着父母的离去,父母百般付出仅仅在儿女面前化作了一个空洞的词“爷爷”、“奶奶”!想提起往事重温情亲,却换来了儿女的不耐烦,谁之过?

因为自己的不作为,自己终将成为父母的模样,成为一个时代的过客,在百般疼爱的儿孙面前,我们的付出成为了理所应当!我们的离去,两代之后,这个世界再也没有了有关我们的记忆!

纵使留下千万资财,也没留下自己的名字,更无子孙祭祀!可悲!

难道我们真的不想百年之后,将自己的经验、故事留给后人?

人非圣贤,岂能无欲?垂垂暮年,多少人提前找好风水宝地?嘱咐儿孙百年之后,要选取一上等寿材,再立一墓碑?想让自己在世间存在的时间久一点,再久一点。

然家谱岂非上等寿材、墓碑可比?有形的事物终将消于无形。只有家谱、五代小家谱能做到,子嗣不绝,祭祀不止!族人尚存,香火仍在!

文化传承

(0)

相关推荐

  • 张振勇:行囊里的故乡

    行囊里的故乡 张振勇 老家家谱修订后,堂侄特意要了一套.他要的是通谱,不是房谱.一套通谱,洋溢洒洒数十卷,清清楚楚地记录着我们先辈自江西迁湖南家族族人的发展脉络和全部信息.一套新修的家谱,就是一个清晰 ...

  • 谱牒文化丨怎么判断修的是一部好家谱?

    怎么判断修的是一部好家谱?不同的谱牒研究学者给出了不同的定义,本文是从四个方面进行衡量,分别是:谱序.家风家训.世系图.世系(录)传. 谱序 每一次修谱都会有谱序,且历代都会将谱序给保存下来.谱序主要 ...

  • 谱牒文化丨为什么说坟前烧纸百回,不如撰修家谱一次?

    生活当中更有一种独特的语言,它就是俗语."坟前烧纸百回,不如撰修家谱一次"就是其中的代表作,它以通俗易懂的言语描述着社会现象,并且深谙大事大非的道理.时至今日,这些俗语依旧适用于当 ...

  • 谱牒文化丨续修家谱,老谱繁体字怎么处理?

    俗话说:贫穷无根,富贵有种.凡是有传承的家族,都有家谱! 然而有谱未必能传承到今,或中间断修已久,或者老谱不复存在,或者老谱残缺.只有部分家族大致按照家谱规定"十五年一小修,三十年一大修&q ...

  • 谱牒文化丨没儿子,修家谱还有用吗?

    没儿子,修家谱还有用吗? 这堪称是灵魂一问,在前三四十年国家执行计划生育,造成很多家庭都是独生子女,这是国情,有男孩子的家庭修家谱不受影响,没有男孩子的家庭,修家谱多数就不积极,感觉是在扣伤疤,或者受 ...

  • 谱牒文化丨修家谱最容易忽视的灵魂

    家风家训是最容易被修谱人忽视的一项,所以很多家谱是翻不到家训的. 家谱是传承,但是很讽刺的是,有家谱的家族也不全是有传承的家族. 有传承的家族,家谱必有家规族训,甚至专门成册厚厚的几大本,对族人规范和 ...

  • 谱牒文化丨家谱编修之家谱血肉

    在传统文化中,有"生不立传"的说法,只有去世的族人的个人信息部分才可以称之为"世系传".而家谱记载的在世的族人部分就不能称之为"世系传",只 ...

  • 谱牒文化丨家谱编修之家谱骨骼

    世系图是家谱中的主体部分之一,又称为世系考等.这部分内容为中国家谱所共有,因而成为家谱区别于正史.地方志的最明显的标志之一. 世系图在家谱之中的存在就是为了能快速找到相应的人,以及这个人兄弟父子等血缘 ...

  • 谱牒文化丨家谱编修流程

    编前准备 编修一部家谱是一件非常不易的浩大工程,特别耗费人力物力以及时间.这考验着修谱发起人的领导能力.组织能力.沟通艺术.家族威望等,还考验家族的团结能力.家族财力.对宗族文化的认知程度.注定着这是 ...

  • 谱牒文化丨续修家谱如何写好人物?

    续修家谱如何写好人物.可以参考起草的<宗谱人物书例>: 本谱人物录分人物表.人物简介及人物传记. (一).历代对社会或本家族有所贡献的人物,大学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博士生或博士后学者,行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