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名将一生只打一仗,换中国300年安定,他的一句话家喻户晓

《汉书》曾言:“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西汉历史中,名将陈汤之名如雷贯耳,若无陈汤出征,匈奴与中原战事无法顺利平息,中原百姓以无法过上安稳生活。
或许在很多人看来,封建社会的皇帝方才是决定国家发展的主导因素,可实际上,一些优秀臣子同样能够将国家从发展僵局中成功挽救出来,并给予国家更加光明的未来。曾经,在西汉时期有这样一位著名将领,在他的一生中只打一次仗,却换来国家300年来无人敢犯,而这位将领所说出的一句名言流传至今,成为鼓舞我国民众的重要内容。这位名将究竟何许人也?他说出的名言又是何内容呢?

这位只打了一仗的西汉名将便是陈汤。作为一位出生于贫困家庭的孩子,陈汤自幼便喜欢读书。虽受生活所迫,陈汤曾一度靠乞讨借贷为生,可他内心却有着极为远大的抱负。
在陈汤长大成人后,便来到长安求取官职,而当时的他则凭借自身突出才能,顺利当上太官献食丞。几年后,富平侯张勃了解到陈汤的才能,便与其进行密切交往。

公元前47年时,汉元帝下诏,要求公侯大臣们推举人才。此时,张勃便向朝廷举荐陈汤。经过一番考核,陈汤被朝廷授予官职,可在等待分配的过程中,陈汤的父亲却因病离世。
按理来说,陈汤应回家奔丧,可若此时的他回到家乡,则将错失获得升迁的机会。基于这一原因,陈汤并没有回家奔丧。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人们对守孝极为看重,当朝廷中其他官员将陈汤所作所为进行检举后,陈汤及张勃则均遭到朝廷的遣责。

当时,张勃因举荐不当而被削减食邑,陈汤则被下放入狱,接受着朝廷的审判。或许在很多人看来,陈汤的一生荣华会就此终结,可基于其他官员的大力举荐,后期,陈汤被任命为郎官,而在任职期间,陈汤则主动请求出使外国。经过几年的努力,他被封为西域都护府的副校尉,开始负责对西域事务的管辖。
通过对西汉时期的历史进行了解便可发现,早在汉宣帝在位期间,匈奴内部矛盾激化,五个单于为争夺王位大大出手。受此影响,汉朝派来的军队遭到部分单于羞辱,而匈奴与汉朝统治之间则产生巨大矛盾。

在与匈奴交战之前,陈汤曾对匈奴进行深入的了解,并制定极为周密的计划。基于这一原因,陈汤一举打败匈奴,而后从根本上平定匈奴叛乱,为汉朝统治的巩固作出重要贡献。
在此次战争开始前,西域地区的另一位将领甘延寿曾想过上书请战,可陈汤却认为与其上报朝廷,不如直接出兵。虽陈汤的建议遭到甘延寿的反对,但他并未就此放弃。趁甘延寿生病之际,陈汤带领四万远征军突袭单于,以兵分六路的方式直捣单于所在之地,进而将匈奴大军一举攻破,实现战争的巨大胜利。

攻城过程中,汉军成功将郅支单于射伤,进而导致匈奴大军陷入混乱情况,在郅支单于受重伤后,陈汤手下的将士将郅支单于首级取下,而后成功俘虏匈奴一千余人,彻底击溃匈奴防线。
自此之后,西域地区的许多国家均愿归顺西汉,成为受西汉统治的一部分。在此次战役胜利后的300余年时间内,西域各地虽有部分小国有着动乱之心,可受制于汉朝的强大统治,他们并未有着实际举动。由此可见,陈汤的胜利对西域各国所产生的威慑不容小觑。

虽在陈汤的一生当中,他仅打过一仗,可这场战争的胜利,却为汉朝的发展做出巨大贡献。在陈汤诛杀匈奴单于后,曾向汉元帝上书表示:“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时至今日,这句话仍在中国社会中广为流传。
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之所以陈汤会说出这样的话语,也是为向皇帝表达自己的远大抱负。虽在这场战役前,陈汤并没有将自己的计划告知汉元帝,可当汉元帝得知陈汤胜利的结果后,仍感到非常欣喜。自此之后,陈汤成为无数将领榜样,并成为世人传颂的千古英雄。

结语
在对陈汤一生的经历进行了解后可以发现,虽然他的为官之路极为坎坷,可他却凭借着一次战役的成功,维持中原地区300年的稳定发展。纵观整个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发展历程便会发现,如同陈汤一般优秀的将领并不多见。
时至今日,陈汤的名言仍对国人起到鼓舞作用,而在其优秀精神的带领下,将有更多人参与到保家卫国的行列中,为我国未来社会的稳定发展做出相应贡献。虽现代中国社会发展早已摆脱此前的封建落后制度,可守卫国家安全,仍是我国人民义不容辞的责任与义务。
参考资料:《汉书》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