怒江边的普米族
普米人的情人节
农历五月初五,怒江兰坪锣古箐的情人坝上草坪绿茵,附近山坡上盛开着杜鹃花,当地和附近的普米族及其他各族百姓,身穿节日盛装在这里相聚。
这就是一年一度的普米族“情人节”。相传在元朝年初,为了打破这一带各少数民族之间禁止通婚的习俗,木天王土司下令推行“和亲”政策,为此每年春暖花开季节时,各村寨便组织男女青年开展聚会活动
而锣古箐的情人坝便成了年轻人最多、规模最大的聚集地。久而久之“情人节”也就在此传承下来了。
“情人节”这一天,普米族和其他各族百姓,带着自家酿制的黄酒和其他水酒以及各种食物到“情人坝”相聚。人们在几天的时间里尽情释放自己,坝上洋溢着欢乐和歌声。
“情人节”期间,相爱的恋人可以尽情的嬉戏玩耍,也可以彻夜不归在树林和花草丛中叙情,这在平常的生活中是绝对不可以的。
如果相互爱慕着的年轻人因遭到长辈和家人反对而不能相恋,这时也可以借此机会把情人“抢回”家中,“生米煮成熟饭”家人也只有认可,还省去了许多的“繁文缛节”。
“情人节”的夜晚,情人坝上燃起堆堆篝火,火堆旁聚集了多情的人们,乐手弹响手中的“比拍”,大家吹着芦笙、笛子或树叶,唱着古老的调子,相互叙述着情怀。年轻的有情人们成双成对,悄悄离开火堆走进小树林互诉爱慕之情,不时也有从树林里回到火堆旁的。
白天 晴空万里的情人坝里人山人海,在羊皮鼓和弦琴师的带领下,年轻人和着乐声和羊皮鼓点围成圆圈,跳着“比朴搓”“缥蹉”边舞边歌。大家围成舞圈,跳着整齐的舞步,不断有人陆续加入到舞圈里,人越跳越多,舞圈越跳越大,非常壮观。
普米族,是我国五十六个少数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现有人口约三万,也是我国人口较少的少数民族之一。
主要居住在云南省怒江州的兰坪境内,少部分居住在宁蒗、丽江、永胜、维西、中甸以及四川的盐源、木里等地,与汉族、白族、纳西族和藏族等多民族杂居。
情人坝边上长着两棵十分醒目的大树,两棵紧紧相依偎的大树枝叶相触根系相交,它们在一起生长了至少百年以上,这两棵百年相依的“情人树”,也算是锣古箐“情人节”那些充满生命活力的年轻人无需言说的承诺了。
离情人树不远处有一条小路,蜿蜒向树林深处延伸,小路更像是一份被牵引着的情怀,牵引着人们去往感情的深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