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摹范画的方法和步骤


临摹前人的画,应当先专而后博,不能朝秦暮楚。可选定一家,专心宗法,刻意研求,直至登堂入室,再换新路。最后达到涉猎诸家,融汇贯通,取精用宏,为开辟自己的创作道路打下基础。

一般是先根据原作画面的幅型、面积、长宽比例,裁出画纸。纸面最好能和原作大小相同,如原作幅画过大,可按其长宽比例,缩小临绘(但不宜过于缩小,以免影响笔墨运行。)。如范画是印刷品,画面过于缩小,临摹中可放大篇幅,以利练习。宋元名画有许多是绢本,因丝绢价格较高,初学者没有必要一开始就用丝绢练习,可以熟宣代替,在后期临摹中,再用丝绢练习,以便学习前人画绢的经验。

起稿可用木炭条和铅笔,木炭条的痕迹容易掸落,但不适于表现细节;铅笔便于表现细节,但痕迹又不易擦拭,二者可配合使用。勾勒墨线,可用狼毫笔如点梅、衣纹、叶筋、蟹爪等,可酌备几种大小不同的规格,根据画幅大小、勾线粗细的需要,适当选用。

临画时,范本如系卷轴画,可悬挂在光线条件较好的墙壁上,画桌放在对面;若范画幅画较大,画桌与范画须保持适当距离,以便能够清晰总览范画全貌为宜。距离过近,将因视角、视域的限制,临摹时不能一览无余,仰脸低头,视线变化不定,很难掌握画面正确的整体关系;距离太远,又不能看清笔墨的细节,失掉临摹的依据。

范本如系册页、画片、画册等,可竖立在画桌前沿,和画者相对,以利临摹对照。如需要平放在桌面上时,也要放在画纸的左边,这样可防执笔的右手时时遮挡范本,参对方便。
在动笔之前,应先聚精会神地研读范画。“读”的意思,是指欣赏范画不要停留在一般的浏览上,而是从内容到形式,从整体到局部深入地观察分析,钻研范本的表现技法、构图立意、章法布局、宾主虚实,以至题跋印章等在画面上的安排部位,从而领会其创作要领。如系彩画,还要探求其设色方法和步骤。

通过深入欣赏,对范画的表现技法获得全面理解后,可先用木炭条对照范画构图,在画纸上轻轻画出其大体的图形面积范围,留出应有的空白,使其与原作完全相同。如有不合,可掸去炭迹,重新再画。然后,根据范画中的花、叶、枝、干的布局及各自的形体,再划出若干区域,使构图初具雏形。

进而根据各个花、叶不同的结构特点,逐步深入地划分出花、叶的组织结构及枝干穿插掩映的空间关系,使构图形象更加具体。经过与范画反复对照、个性后,可改用铅笔在木炭粗稿上,对照范画轻轻画出各个花瓣、花蕊、花萼、叶片、叶脉、老干、嫩枝……等的准确轮廓。如有翎毛、草虫,也用以上从整体到局部的起稿方法和过程画出。

在刻划轮廓的同时,要注意研究范画线描笔法的起止、顿拖、运行、转折、粗细、曲直变化等,力求在铅笔细稿中把它表现出来。由于宣纸质地疏松,不宜用橡皮擦拭,故用铅笔起稿时,要格外慎重,力求笔笔精确,少做修改。

铅稿完成后,用干净手绢轻轻掸去木炭稿留下的痕迹,就可以进行勾勒墨线。勾线是白描中决定性的一步,如不慎勾错墨线,就会前功尽弃。古人有“九朽一罢”之说,虽然主要是指创作的严肃态度而言,但用在临摹起稿上也很中肯。

线描是我国民族绘画的重要表现方式之一。这些墨线的作用,不但能表达描绘对象的轮廓,而且还能表现对物象的明暗、凸凹、透视、质量、空间等多方面的关系。千百年来,我国历代美术前辈在对线的运用上,创造出多种多样的技法,如有名的“十八描”等就是,为我们提供了学习和借鉴的榜样。因此,我们临摹名画关键的一环,就是要认真把这些线描的宝贵技法学到手,对范画中墨线的运用、变化及勾勒运笔的起收、顿行、快慢、轻重等方面都要刻意钻研,细心琢磨,反复模仿,力争不仅学会这些方法,而且能运用自如,成为自己的东西。

临摹完成后,要及时把临本和范本并列悬挂起来,互相对照,总结每次的临摹得失,找出改进的重点,为下次临摹提供切实有效的依据。在多次“对临”后,还须进行“背临”,这不但可以加深对范本的形象记忆和理解,而且可以消化从“对临”中摸索到的传统技法,巩固学习成果。


觉得不错,请在下方点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