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瑞华教授治疗子宫腺肌病用药规律研究

总结赵瑞华教授临床治疗子宫腺肌病的用药特点以及药物配伍、辨病辨证用药规律。研究结果:1.研究共纳入245例子宫腺肌病患者,录入有效1237诊次,有效中药处方1235首。2.患者一般情况:年龄分布以育龄期为主,最小21岁,最大56岁,平均年龄39.07±6.25岁。体质指数上,54.9%为正常体重,29.45%处于超重状态。95.9%常住于北方地区,93.3%为已婚状态,76.2%接受过高等教育。初诊主诉分布以痛经(69.2%)、月经量多(31.8%)为主,其次是不孕(14.7%)、慢性盆腔痛(9.4%)等。67.3%患者有明确的宫腔操作史,包括人工流产术、剖宫产术、宫腔镜下诊刮术、宫腔镜下子宫内膜摘除术等。部分患者有子宫肌瘤、痛经、子宫腺肌病、子宫内膜异位症等妇科疾病家族史,且多为一级亲属。

3.高频药物及其功效、性味归经分布情况:1235首中药处方共使用中药114味,高频药物包括茯苓(1193)、桂枝(1019)、麸炒白术(1017)、白芍(1004)、醋鸡内金(974)等;功效以补虚(1235)、利水渗湿(1224)、解表(1189)、消食(1012)、止血(861)、活血化瘀(836)等为主;性味分布以温(4576)、平(3459)、甘(2946)、辛(5019)为主;多归脾经(8412)、肺经(6350)、胃经(5056)。

4.药物配伍情况:统计共现频次大于600次的药物组合得到29组药物配伍关系,采用关联规则分析得到40组药物配伍关系,与赵瑞华教授处方书写习惯进行比对后,精选出17组药物配伍关系,包括

皂角刺-醋莪术、麸炒白术-茯苓、大枣-生姜、生薏苡仁-醋鸡内金、广藿香-砂仁等。

5.核心处方情况:利用多层核心子网分析,得到子宫腺肌病

核心处方,由

桂枝、白芍、三七粉、茯苓、麸炒白术、鸡内金、生薏苡仁、党参、生甘草、盐胡芦巴等10味中药组成。

主要配伍关系为

醋莪术-皂角刺、月季花-丹参等。

次要配伍关系为

当归-川芎-泽泻-猪苓-陈皮、干姜-黑顺片、女贞子-续断-菟丝子-枸杞子等。

6.处方社团分类情况:对1235个方剂进行社团分析,得到5个模块处方,模块2(39.11%)数量最多,其次是模块3(31.58%)、模块1(16.52%)、模块0(8.26%)、模块4(4.53%)。

模块2主要药物包括茯苓、党参、生姜、桂枝、麸炒白术、大枣、白芍、生甘草、醋鸡内金、三七粉、盐胡芦巴、砂仁等,相关诊次患者主诉包括疼痛(27.9%)、助孕(26.1%)、疼痛伴月经量多(25.0%)、月经量多(14.3%)等,核心症状为经血夹块、脉弦、舌淡红、疲劳、脉细等;模块3主要药物包括醋鸡内金、白芍、茯苓、生薏苡仁、三七粉、桂枝、麸炒白术、生甘草、姜炭、姜黄、丹参、醋香附、盐胡芦巴等,相关诊次患者主诉以疼痛伴月经量多(50.5%)为主,核心症状为畏寒、疼痛喜温、月经量多、经血夹块、大便稀、舌淡红或淡黯等;模块1主要药物包括茯苓、醋鸡内金、醋莪术、生薏苡仁、皂角刺、桂枝、麸炒白术、丹参、三七粉、醋柴胡、盐胡芦巴等,相关诊次患者主诉以疼痛(63.2%)为主,核心症状为脉弦、舌暗红、舌有瘀斑瘀点、经血夹块、经前乳胀、肛门坠胀等;模块0主要药物包括枸杞子、菟丝子、茯苓、续断、酒女贞子、党参、麸炒白术、生甘草、生姜、大枣、砂仁等,相关诊次患者主诉以助孕(52.0%)、保胎(45.1%)为主,核心症状为腰酸、脉细、脉沉、纳呆、疲乏、恶心等;模块4主要药物包括川芎、桂枝、白芍、茯苓、麸炒白术、当归、猪苓、泽泻、醋鸡内金、生薏苡仁、生姜、陈皮等,相关诊次患者主诉以助孕(48.2%)、阴道不规则出血(28.6%)为主,核心症状为经血夹块、脉沉、脉滑、舌苔厚、舌体胖、大便质粘、汗多、舌有瘀斑瘀点等。7.月经周期用药变化情况:收集就诊主诉为“助孕”的331诊次,得到有效处方331首,其中排卵前期处方158首,排卵后期处方173首。比较处方类型分布,排卵前期以模块2处方最多(35.44%),其次是模块1(25.95%)、模块3(23.42%)等,排卵后期模块0处方使用比例明显上升,模块1、模块4处方比例明显下降,模块2、模块3处方比例变化不明显。比较药物使用频率,排卵后期三七粉、丹参、川芎、醋莪术、皂角刺、姜半夏等药物使用频率明显下降,枸杞子、菟丝子、续断、酒女贞子、制巴戟天等药物使用频率明显上升。比较中药属性分布,四气分类方面,排卵前期以温(37.28%)、平(26.54%)、微寒(14.05%)为主,排卵后期以平(33.96%)为主,温、微寒、凉性药物使用频率下降,平性、微温药物使用频率上升。五味分类方面,排卵前期以甘(38.17%)、辛(27.12%)、苦(15.07%)、淡(12.67%)为主,排卵后期无明显变化。归经分类方面,排卵前期以脾经(24.26%)、肺经(19.12%)、心经(15.61%)、胃经(14.82%)为主,排卵后期肾经药物使用频次略有上升,其余无明显变化。8.随症加减用药情况:利用点互式信息法得到23条症状-中药关联规律,包括月经量多->三七粉、脉细->党参、畏寒->桂枝等。研究结论:赵瑞华教授治疗子宫腺肌病用药基本特点为组方精简、用药平和、重视脾胃和阳气。用药配伍多取自中医经典处方。临床选方用药以辨证论治为主,主要将子宫腺肌病分为气虚血瘀、寒凝血瘀、气滞血瘀、痰湿瘀阻四个证型治疗,结合辨病用药、周期用药,随症加减,重视证型之间的关联和转化。气虚血瘀型方用四君子汤合桂枝汤加减,寒凝血瘀型方用自拟温阳活血汤加减,气滞血瘀型方用自拟活血消异方加减,痰湿瘀阻型症方用当归芍药散合五苓散加减,所有证型均配伍桂枝、白芍、三七粉、茯苓、麸炒白术、鸡内金、生薏苡仁、党参、生甘草、盐胡芦巴等核心用药。对有生育要求的患者,在排卵后期适当佐以健脾益气、补肾助孕,减少活血散结药物,在妊娠早期予寿胎丸合四君子汤加减,以补肾安胎。...

(0)

相关推荐

  • 半夏厚朴汤治疗小儿咳嗽

    张志伟 广义经方 今天 如果云知道群星 - 葫芦丝 丁香花 相某,男,4岁,山西朔州市开发区人,2020年11月13日就诊. 主诉:咳嗽3天 病史:患儿经常咳嗽,时有腹痛,听单位同事说她家孩子3年来每 ...

  • 赵瑞华教授治疗子宫腺肌病的用药规律

    赵瑞华教授治疗子宫腺肌病的用药规律,为子宫腺肌病的中医药临床诊治提供参考.研究方法:收集2014年1月1日-2019年6月30日赵瑞华教授门诊子宫腺肌病患者病历,利用"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 ...

  • 赵瑞华教授治疗内异症的证治规律。

    赵瑞华教授治疗内异症的证治规律.结果1证候要素研究统计患者临床四诊信息频次,常见症状依次为:神疲乏力(289次).形寒肢冷(261次).腰酸(230次).经前乳房胀痛(229次).烦躁易怒(215次) ...

  • 运用数据挖掘法浅析陈其华教授治疗前列腺癌用药规律

    目的运用数据挖掘法分析陈其华教授治疗前列腺癌的用药规律.方法选取2017年10月至2019年10月陈其华教授在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治疗的前列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纳入337首有效处方.采用关联 ...

  • 基于数据挖掘技术的毛德西教授治疗痞满用药规律研究

    结果:使用软件中的层次聚类分析等方法对毛德西教授于河南省中医院门诊治疗痞满的909个处方进行分析,得出了以下结果:1.所有常用药物中按出现频次从高到低排序,排在前 20的药物分别是: 生甘草.砂仁.清 ...

  • 胡志强教授治疗失眠症用药规律研究

    结果:得到符合纳入标准的治疗失眠症方剂共110首.其中共使用药物99味,总频次1713次,使用频数在10次以上的药物34味,共使用1475次,占药物使用总频数的86.1%.使用频数最多的前22味药,频 ...

  • 基于数据挖掘法的王晖教授治疗糖尿病用药规律研究

    [目的]探讨王晖教授治疗糖尿病的处方用药规律.[方法]收集王晖教授治疗糖尿病的处方,基于中医传承辅助系统软件,采用关联规则apriori算法.复杂系统熵聚类等无监督数据挖掘方法,确定处方中各种药物的使 ...

  • 国医大师张学文教授治疗冠心病用药规律研究

    目的:总结国医大师张学文教授诊治冠心病的学术思想和临床用药规律.方法:以诊断为"冠心病"为关键词,从国医大师张学文教授2009年7月-2010年7月的病例中筛选,采用Access2 ...

  • 基于关联规则和熵聚类的李亚平教授治疗失眠用药规律研究

    [目的]研究李亚平教授治疗失眠的用药规律.[方法]筛选出李亚平教授2013至2015年门诊治疗的失眠病例及相关的200首中药处方,基于中医传承辅助系统(V2.5),录入并核对处方,通过该系统中&quo ...

  • 基于数据挖掘的崔云教授治疗男性不育症用药规律研究

    目的研究崔云教授治疗男性不育症(Male Infertility,MI)的用药规律.方法选取崔师门诊治疗MI处方306首,建立用药数据库,采用频数分析.关联规则分析.聚类分析对药物功效.性味归经.配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