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在当下
文字丨苍莽青山
图丨北堂文学舍 底图丨网络
儒释道的现代化诠释
当传统文化遇上现代社会,势不可免的会发生理念上,行为上等一系列的碰撞。传统文化并不是虚无缥缈的东西,是真实的存在我们身边日常活动中的点点滴滴。
什么是传统文化,是老祖宗传下来的东西,是我们的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文化传承。在现代人的日常生活中其实方方面面都有着传统文化的痕迹,特别是在农村。
我小时候就住在农村的老家,那时候每年最开心的就是过年了。且不说例行公事的各种习俗,单是去附近的寺庙里烧香就让我倍感兴奋。寺庙,代表着佛家文化,佛教自两汉之际传入中国,就逐渐融入到华夏文明中成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了,经过汉化后它的理念符合大多统治者的利益,慢慢的也被底层民众所认可接受,甚至在现在比本土的道教在民众中的认可度更高,传播度更广。佛有三宝,佛为教主,法为教义,僧为教徒,而寺庙便是涵盖了这三者的地方。
农村小地方的寺庙往往就是三两间平房,一座大的表面金黄的佛像,两边各陈列这一些个既熟悉又不认识的观音像,就像住在一间间小隔间里,平分着一方土地的香火。但就是这么简陋的一小座寺庙,确实附近农民们离不开的精神寄托,也许是祖祖辈辈继承下来的信念,也许仅仅只是想要一个有所依有所信之地。我认识几位老人,一直在每次庙里办事的时候来主持,他们是附近同乡们选出来的领头羊,平日里负责庙里的一切事物。庙里的事务并没有可观的可得利益,但是老人们亦无怨无悔,好像这就是该做的,是要一直延续下去的传统。
中国的佛教的信仰是与广大农民相契合的,它踏在实处,真切地教授贫苦农民生活的意义,人生的追求。再后来,经过时间的洗礼,人们对佛家的认识又转到了祈求与许愿上去了。现在我们那里的孩子考大学都习惯性地会去庙里烧香拜佛,我当初也在文殊菩萨前磕了几个响头。其实质朴的农民并不懂什么是佛教,寺庙只是一个拜神求愿的地方,但他们要的就是这么一个地方,所以中国的寺庙才会如此之多,之繁密。
现在城里人一般是不会去烧香礼佛的,就算是去也是象征性地去一些景观类地大的寺庙,游览式地参观。我觉得在中国,真正的信佛之人大多就在广大地农村,是最质朴农民。随着时代的发展,新生代的青年人接受了现代的教育,都是坚定的无神论者。他们总在质疑老一辈对菩萨诸佛的跪拜,这是代沟,也是传统文化在现代遇到的挑战。我并不是想说传统的文化一定要继承,就像课本上说的那样,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但毕竟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说易行难。也许生活在农村的孩子还好,能够接受长辈们的信仰,对这些事能够以一个正确的态度,客观地来看待。不过对于很多对这方面不了解的人来说,我们现在所在做的事简直是旧时代遗留下的灰烬,不屑一顾。
谁说二者不可得兼?我认识的一个爷爷,他是共产党员,也是每次庙里办事的主心骨,如若问他你不是共产党员吗,为什么要参与到这些事里来,你没有自己的信仰?他会说:我的信仰就是共产主义,但我所做的事是我祖祖辈辈的信仰,我只是在做我祖先一直在做的事,我的信仰并不妨碍我继承老祖宗的仪式,老祖宗把这种仪式传了下来,它又不违法,那我就不能让它在我手里断掉。这里涉及到了祖先崇拜,质朴的语言里,凸显出在中华文化中传承这两个字的重要意义。
比起在民间广为受用的佛教,我们本土的道教现在就不怎么流行了。道教传承自方仙道,自张道陵开创五斗米教,奉老子为道教教主以来,各个派别各自引申教义,繁荣发展。虽然道教在民间并不流行,但它的思想师承老庄,为历代王朝所研习运用。从西汉开始,正是无为而治等一些道家思想的运用才让汉王朝引来了文景之治,为之后汉武帝的征战,华夏民族的强大打下了基础。道家讲上善若水,以阴柔之道处世,正是治国之道所要汲取的营养,它的格局是宏大的,思想是超前的,一部道德经,便是道的真实衍化。遍览我国的方针策略,可谓是将道家的思想发挥的淋漓尽致。
道教衍化了道家的许多思想,最为看重养生理念,修的是长生飞仙之道。长生飞仙当然不切实际,但养生之道确实是实实在在的。道教讲究养生贵生,尊重生命,是我们现代人应当学习发扬的。我发现那些口口声声说要养生的有许多反而人生并不如意,反而是看淡了名利的人拥有一个好身体。这就又道家心灵之道那个意思了,法天贵真,做真实的人才是养身的本质。
道教的完善自我,兼善他人也是一种为人处事的大智慧。出世并不是厌世,修己也是修人。我们常见一些人并不热心于熙熙攘攘,他们并不是孤僻或是丧,而是明白了世间事的本质,站在了一个高的层次。在默默无闻中,他们就可能活的更加自在。这种人往往就是在发生大事时最可靠的一帮人,是中流砥柱。
说到这里,若是不提我们的儒家就说不过去了。自儒家创立以来,华夏文脉中便再也少不了它的位置。孔老夫子传道授业,以一人之思想影响了后世数千年。即使后来的儒家及其思想也许已经与原始的儒家有了区别,成为了统治阶级控制思想的最得利的工具,但是它的内核却一直传了下来。经过后人的发展,儒家经典有了新的诠释,它是随着时代的洪流不断向前发展的,而发展的事物往往便是能长久存在的,这就是儒家的长存之道。
在我们的生活中,在国人的言行举止中,最能体现的儒家思想就是中庸。中通之道指不偏不倚,折中调和的处世态度,就是我们常说的做人不能太过锋芒毕露,虽然也不至于落后,不然就会受到非难甚至攻击。不偏不倚为中,表现有度为和,中庸并不是和稀泥,而是自然之道。慎独自修,忠恕宽容,至诚尽性,这才是中庸之道。
真正的伟大不是太平日子里的光芒万丈,而是灾难临头时的舍生取义。你会发现,危难关头的英雄们之前都恪守着中庸之道。这次全球范围内的疫情是我见过的最大的灾难,但奇迹就是,中国打败了病毒,成为了最安全的避风港。那些奋战在一线的战士们为什么会义不容辞,那些全国各地的志愿者为什么会前赴后继?看看中国的历史,你就会明白了。每当灾难降落,中国人从不会坐以待毙,总会有英雄挺身而出,挽天之将倾。究其原因,逃不开儒家思想的上千年的熏陶,“舍我其谁”“大丈夫”“修身,治国,平天下”等等传统儒家思想已经成为了中国人的文化属性。我们的书本,老师,社会,国家从我们出生开始就在潜移默化的将儒家文脉从我们的血液中唤醒,这就是儒家的影响力。
传统文化在当下依旧生机勃勃,依旧有许多值得我们去学习传承的地方,只有真正理解它的人才会明白它的美。
注:本文为【北陌文学舍】原创首发,欢迎转发分享哦~
(点击收看北陌食用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