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一些专业马拉松选手是脚后跟着地?

『跑你』,RunYouRunMe,给跑步亲们带来各种实用Tips,新人血泪教训&老鸟亲身体验。诸多从入门到进阶各种原创实用大全,让亲们更健康不受伤。

文 | 老Q

秋天这一来,全国乃至世界各地又进入马拉松赛季,各种场次比赛轮番上演精彩。咱们跑友幸福观看比赛(尤其是重大赛事,如北马、大满贯赛事等)的时候,有些亲们会有疑问:不是说前脚掌着地最科学嘛,为什么有些职业选手是后脚跟着地呢?

很有趣的问题,后面有回答。今儿在这里咱们也不再讨论前脚掌着地或后脚跟着地哪种方式更科学。

比谁科学、正确与否更重要的,老Q一定要再次提醒普通跑友亲们的是:

1、落地时的着脚点,请尽量靠近身体重心。完全落在重心正下方不太现实,一般其实都是会落在体前的,落脚点和重心的连线与地面垂直线的夹角,在15度以内是完全可以接受的,而且这角度自然是越小越好(越小表示越靠近身体重心)。

2、落地时膝盖请务必保持微屈,一定要量化给出数字的话,如下图,大腿小腿的夹角大致是160多度吧。太小没准就变成坐着跑了。

下面这张图是个专业的马拉松选手,落地时膝盖也是类似的角度。不过她的落脚点离重心看起来更远了一点:

上面这两点对业余跑步亲们更重要,所以再次强调一下下。

回到前面的话题:为什么有些职业选手是后脚跟先着地呢?

几乎所有研究都发现,90%以上的普通跑友都是采用脚跟着地,但那些业余跑步高手和专业马拉松运动员采用中前足落地的比例明显高于普通跑友,这主要是因为他们的配速明显快于普通跑友,他们选择前脚掌着地是一个非常自然的过程,而非刻意学习前脚掌着地。另一方面,也有些马拉松运动员会采用脚跟着地。

关于在电视上看到的马拉松专业运动员脚跟着地这事儿,以下有几种解释:

从严谨的角度上来说,判断一个人跑步是不是脚后跟着地,要具体看慢动作甚至逐帧来分析才能最终得出结论。换言之,你的眼见并不一定就是真实的。

1、其实这是拍摄角度的问题。看电视转播时我们看着职业选手好象脚跟着地,实际上脚落地瞬间还是前脚掌着地。如上图左一和左三,看着象是脚跟着地吧?其实人家都还没落地呢,等腾空结束真要落地的时候就变前脚掌了。

2、当时可能是在跑下坡路,下坡都是脚跟着地的,上坡都是前脚掌着地;

3、有些选手可能真的是脚跟着地。但脚跟着地瞬间并未真正受力,而是随着向前滚动,脚外侧先受力进行缓冲,然后才是整个脚掌支撑。

4、确实是脚后跟着地,但落地力量很轻,可以说是“伪脚后跟落地”。

亲们来看个研究案例:

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研究人员分析了249名女性跑步爱好者的情况,这249人都有跑步时脚跟着地的习惯,这是一种跑步专家普遍认为容易导致受伤的习惯。

研究人员让这些人在两年多时间里每周在一台能检测到足部着地力量的跑步机上跑至少32公里。这些人中,103人在这项研究过程中出现需要就医的受伤状况,40人出现轻伤,21人不但在这次研究过程中没有受过伤,研究之前也从未受过伤。研究人员发现,这21人跑步时脚跟着地力量很轻,而以往人们多认为,脚跟落地不可能轻。

研究牵头人伊雷妮·戴维斯对美国《纽约时报》说:“我们研究的其中一人,一个跑过多次马拉松但从未受伤的人……落地力量比许多习惯前脚掌着地的人都轻。”戴维斯建议人们跑步时要有意识地注意“轻落地”。戴维斯说,虽然脚跟落地也能做到“轻落地”,但前脚掌落地更容易达到这个目的。

5、确实明显是脚后跟着地的。

如上图,左边这俩的落地方式都是要当错误典型的

其实也不奇怪,世界上现役的马拉松专业选手这么多,着地方式有所差异,也算是百花齐放吧。

例如以前老Q看到某篇新闻时就觉得很诧异:http://www.wtoutiao.com/p/1baeeIh.html

来自于埃塞俄比亚的KASSA KEDIR FIKADU以2小时15分45秒获得了首届福州马(2015年12月底举行)的季军,他的步频多少?只有149,步幅199cm。这种大步慢频,可以说是站在我们一直所提倡的小步快频的绝对对立面了。

下面俩图是他的部分技术数据:

215的成绩(个人PB是209),水平固然很高。有兴趣的可以跟踪一下这位哥儿们,看看他的情况例如伤病如何。

老Q想说的是,参加比赛的职业选手,都是在状态很好的情况下才会去参赛。就算他是落地很重的脚后跟着地的职业选手,至少他参加比赛时的身体状态还是不会差的。

另外一点其实我们都应该意识到,就算是职业选手,他的动作习惯、选择的技术未必就是对的,不如多留意下他们的伤病情况及运动寿命吧。

咱们作为业余跑者,需要关注的就一条:更健康不受伤,一起跑一辈子。

--本文完---

----更健康不受伤专用分割线----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