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数字课程建设

题目:浅析数字课程建设

来源:2019年第2期“媒介融合

作者:耿芳

单位:高等教育出版社

DOI:10.19619/j.issn.1007-938.2019.02.015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极大促进了我国高校课程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变革。文章以高等教育出版社开发的数字课程云平台为例,介绍数字课程云平台的功能和数字课程的概念,分析数字课程具有的特点和优势,梳理出数字课程的建设流程,以期为教材编辑和高校教师开发数字课程提供参考。

关键词:教育出版;数字课程云平台;数字课程;教材出版

互联网正在改变着知识的传播方式和学习方式,在线课程的迅速兴起,对高校的教育教学产生了重大影响。教学需求的变化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教材出版提出新的要求,同时也注入了新的活力。高等教育出版社积极探索将信息技术与教育出版深度融合,利用数字课程云平台率先提出教育出版新模式——数字课程[1]

一、数字课程与数字课程云平台

数字课程是指将教学内容、教学活动和教学环境有机结合的应用形式。数字课程内容通常包括视频讲解、课件、学习指南、习题、试卷等丰富实用的教学资源,以及高效利用这些资源开展教学活动的教学设计。教师可以在数字课程平台上,以教学资源和教学设计为基础,通过补充和调整,形成个性化教学安排,并通过课程公告、答疑、讨论等教学活动,以及成绩评定、教学档案管理完成课程实施和过程性教学评价。
2010年,新闻出版总署颁布的《关于加快我国数字出版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指出,“数字出版是指利用数字技术进行内容编辑加工,并通过网络传播数字内容产品的一种新型出版方式”,发展数字出版对于“转变出版业发展方式具有重要意义”,“鼓励传统出版单位开展网络出版业务”。[2]2015年,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和财政部联合发布《关于推动传统出版和新兴出版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进一步提出“坚持以先进技术为支撑、内容建设为根本,充分运用新技术,创新出版方式、提高出版效能”[3]。在国家政策的引导下,高等教育出版社利用长期教材出版经验,以数字化资源研发项目为依托,结合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兴技术搭建了数字课程云平台,为数字课程出版提供服务。
高等教育出版社的数字课程云平台结构如图1所示。
数字课程云平台的主要特色如下。[4]

1.提供丰富的课程资源支持

数字课程云平台融课程信息发布与交流、课程资源管理、远程教学等功能于一体,通过建设各学科、多层次的立体化课程网站群与网络教学环境,构建了一个“学教并重”“建用并举”的交互式课程资源和教学环境,使得网络教学有了丰富的资源支持,课程资源的建设和使用更符合教师和学生的思维习惯和使用习惯。

2.个性化课程内容定制

一门数字课程往往不可能适应各个层次的教学和学习需要,数字课程云平台为教师提供了功能强大的网络课程个性化定制工具,教师可以根据新的教学需要,重新安排知识点的顺序,可以将某些知识点删除或者隐藏,也可以添加新的知识点和教学内容,提高教师利用现有资源开发和组织课程的效率。通过学习对象与平台之间的通用传递机制,可以跟踪学习者的学习过程,适应学习者或学习群体的个性化需求。

3.强大的自测组卷及数据分析功能

数字课程云平台的自测组卷功能,可针对不同教学要求和学习情况自动生成测试练习题,测试练习题与课程知识点对应关联,系统通过分析学生试题的成绩,获知学生在知识点上的掌握程度,分析结果可以用于生成针对学生学习情况的指导语,提示学生在哪些方面已经达到教学要求,哪些还需要加强训练。

二、数字课程的优势

数字课程与传统纸质教材相比,具有如下优势。

1.丰富的内容呈现方式

纸质教材在课堂教学使用中,以学科知识体系为线索,主要通过文字向学生提供内容输出,并辅以图示或表格等表现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内容更新周期相对较长。数字课程支持混合式教学模式,通过多种类型的教学资源,如图片、视频、动画、音频等,为教师和学生提供双向服务,内容更新周期短。数字课程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将抽象的知识形象化,烦琐的步骤直观化,单调的形式丰富化。同时,数字课程中呈现的多媒体形式,充分调动了人的视觉、听觉等感知器官,加深了记忆效果,增强了学习的趣味性。

2.组织丰富的教学活动

教学活动通常是以教学设计呈现出来的。教学设计是以促进学习者的学习为根本目的,运用系统方法,将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等相关原理转换成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等环节的具体计划,并创设有效的教与学系统的“过程”和“程序”。[5]教学设计要综合考虑教师、学习者、教材、媒体等各个要素的作用和相互之间的关系。纸质教材仅是教学设计中的一个要素,而数字课程可将教学活动中的各个要素灵活组织起来,例如设置人物角色权限,根据教学要求组织教学资源,规划学习者的学习路线,布置和评价作业完成情况等。数字课程为教师提供了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并为混合式教学提供了实施平台。

3.支撑形成性评价

形成性评价是指在教学活动中为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而不断进行的评价,例如在某个章节或单元后的测验。这种评价可以设置得较频繁,以便教师能够及时了解阶段教学的结果和学习者的学习进度、存在的问题等,及时反馈、调整和改进教学内容。数字课程中的自测管理功能,提供了单选、多选、填空、判断等多种题型,并可根据学习要求设置测试等级,随时生成学习者的学习成绩。最终,将学习者的成绩汇总后,给出知识点对比分析图,为组织者提供教学效果的评价依据。

三、数字课程的建设流程

数字课程的建设流程一般包括选题策划、整体规划、资源的收集与开发、搭建教学活动、数字资源审读、网站首页设计及专用书号申请等环节。

1.数字课程的选题策划

作为一种新形态的出版方式,数字课程含有大量的教学资源,利用这些资源,教师能够组织正常的教学活动。在遴选数字课程选题时,可以从以下两方面考虑。
(1)充分利用已有课程资源
全国各个高校在多年的教学改革中积累了大量的教学资源,比如已经评定的国家精品课程、国家资源共享课程、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等,都是经历了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建设过程,教学内容精雕细琢,能够体现不同时期教改的变化,教学资源不断除旧纳新,符合不同教学层次的需求。而且这些课程资源种类非常丰富,既有体现教学基本要求的课程介绍、教学大纲、教学目标等,也有教学核心内容的授课视频,以及检测学生掌握程度的试题库等。数字课程可直接使用已有的课程资源,搭建完备的课程内容。
(2)建设创新性数字课程
随着我国社会文化和经济的不断发展,对高校教育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例如,2017年教育部推动“新工科”发展战略,为培养具有可持续竞争力的创新人才,一批与新工科密切相关的新专业应运而生。[6]新工科专业涉及课程多,具有课程内容新、实践性强等特点,与传统纸质教材相比,数字课程具有出版周期短、可反复修改等特性,在支持新工科课程建设方面更具优势。

2.数字课程资源的整体规划

在搭建数字课程之前,编辑需要与作者共同制定数字课程整体规划:首先,须明确课程类型和课程属性,课程类型一般包括理论课、实验课、实习课等,课程属性一般包括通识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等;其次,布局课程建设的主要内容,即确定课程完整的章节结构;第三,确定课程使用的资源类型,通常包括教学课件、教学录像、习题、例题、实验等;第四,设计教学活动组织方案,需绘制每节课具体的资源学习流程图;最后,制定评估与检测标准,包括设定作业类型和难易指数等。

3.数字课程资源的收集与开发

有了整体规划,接下来就要准备数字课程的相关资源,即进行数字资源的收集与开发。首先,编辑需要了解作者已经具有哪些资源,按照课程章节结构列出已有资源清单和明细;然后,将已有资源与数字课程整体规划中的资源要求进行对比,标注出已有资源和待开发资源;接下来的重点工作就是完成待开发资源的研发,研发环节由编辑和作者、技术人员共同完成,同时应注意新资源的内容形式和风格与已有资源尽量保持一致;最后,根据数字课程云平台的技术要求,将全部数字资源转换为相应格式,上传到数字课程云平台。
编辑在数字课程的建设中,除了要保证资源的内容质量,还要合理安排资源开发周期,确保数字课程的上线时间。

4.搭建数字课程的教学活动

搭建数字课程的教学活动,就是按照每门课的教学要求,根据教学设计将数字资源按各个模块组织起来,通常包括课程公告、课程大纲、课程教材、课程安排、作业考试和成绩统计等模块。其中,课程公告、课程大纲和课程教材等提供课程的基本信息;课程安排是体现教学特色的核心模块,反映教师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综合应用,课程安排的搭建是依据作者提供的教学活动设计脚本,将不同类型资源关联起来,形成不同知识单元的学习路线图。搭建课程安排时需注意以下几点:
(1)为课堂教学提供教学资源
数字课程是课堂教学的辅助手段,为翻转课程的组织形式提供支撑。因此,数字课程的每个知识单元中至少应包括教学课件、教学视频、习题或作业等三种类型的教学资源,以保证能够形成基本的“讲—看—练”的学习环路。
(2)选取适当的教学资源
数字课程可承载的资源类型非常丰富,除上述三种教学资源,还支持教学案例、例题讲解、媒体素材等教学资源。因此,在每个知识单元中使用何种教学资源需从实际教学需求出发,组织教学时以选取3~4种教学资源为宜,选取的教学资源种类过多,往往会分散学习者对主体知识的关注度。
(3)控制教学视频的时长
教学视频是混合式教学模式中线上学习的主要呈现方式,教学视频的反复观看性为学习者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提供了便利。教学视频通常以讲透某个知识点或重点、难点为目标,教学视频的时长控制在10分钟左右,可以保证最佳的学习效果。

5.数字资源审读

数字课程的资源全部上传到平台,按照教学活动设计搭建完课程后,就可以开始下一环节的工作,对数字资源的内容进行审读。对数字课程的不同类型资源进行审读时,关注点也各有侧重,例如,审读课程说明、拓展阅读等文本类资源时主要关注文字的逻辑表述,而审读教学视频、课件演示等视频或动画类资源时更多关注原创性,对作业、测试等评价类资源审读重点则要把握测试题设计的合理性与答案是否正确,等等。另外,按照编辑工作的基本要求,一审对全部资源审读后,需要填写编辑加工报告,并经二审、三审后才可正式发布。

6.网站首页设计

在审读数字资源期间,可并行处理数字课程出版的其他工作,如设计课程的网站首页。网站首页是读者最初接触课程的印象,因此,精美的图片、恰如其分的文字介绍及美观的页面布局非常关键。设计网站首页时,需要编辑与美编协商,发挥双方各自优势,共同完成。编辑可以先向美编介绍课程的主要知识点、教学需求和用户特点,美编再将自己对课程的理解,通过图片、字形编排、页面布局、色彩等视觉语言,准确传达出课程的内涵。学习者一打开网站首页,就能产生良好的理解和互动,激发学习者学习的兴趣。

7.申请专用书号

数字课程作为公开出版的正式出版物,出版前还必须办理专用书号的申请手续。
我国出版行政管理部门颁布的《音像电子出版物专用书号管理办法》中明确规定:“全国所有正式出版的音像制品或电子出版物,均应使用中国标准书号(以下简称ISBN)作为出版物标识。音像制品使用音像制品专用书号,电子出版物使用电子出版物专用书号。”[7]根据我国《电子出版物管理规定》,“电子出版物,是指以数字代码方式将图文声像等信息编辑加工后存储在磁、光、电介质上,通过计算机或者具有类似功能的设备读取使用,用以表达思想、普及知识和积累文化,并可复制发行的大众传播媒体。”[8]目前,在高等教育出版社数字课程云平台上线的数字课程,通常都有配套的光盘版。因此,正式出版的数字课程是作为电子出版物申请电子出版物专用书号。出版社按照书号申请流程,通过音像电子出版物专用书号实名申领信息系统进行书号申领,获得电子出版物专用书号及其条码后,须将其印在电子出版物载体的印刷标志面上,并将其标识在该数字课程网站的首页。

四、结语

数字课程是传统纸质教材出版走向融合出版的新型出版模式,它将教学内容、教学活动和教学环境有机结合,突破传统教材在内容和呈现形式上的限制。高等教育出版社通过数字课程云平台为我国高校的教育教学改革和教师的教学活动提供技术支持和出版服务,让在教育教学第一线的教师能够专注于课程教学的设计与实施,提高课程建设水平和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林金安,吴雪梅,赵晓媛,等.互联网时代教育出版新模式的思考与实践[J].中国编辑,2015(6):9-12.
[2]新闻出版总署.关于加快我国数字出版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J].中国出版,2010(21):6-8.
[3]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关于推动传统出版和新兴出版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EB/OL].(2015-04-09)[2019-04-19].http://www.gapp.gov.cn/news/1663/248321.shtml.
[4]4A网络教学平台.4A网络教学平台简介[EB/OL][2019-04-20].http://www.etc.edu.cn/www/research%20 programs/4a/4a001.html.
[5]何克抗,林君芬,张文兰.教学系统设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
[6]徐晓飞,李廉,战德臣,等.新工科的新视角:面向可持续竞争力的敏捷教学体系[J].中国大学教学,2018(10):44-49.
[7]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关于音像电子出版物专用书号实名申领信息系统正式运行的通知[EB/OL].(2014-12-30)[2019-06-01].http://www.gapp.gov.cn/news/1663/236250.shtml .
[8]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电子出版物管理规定[EB/OL].(1997-12-30)[2019-06-01].http://www.gapp.gov.cn/dingshicaiji/govpublic/6682/316.s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