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著里不写重复内容,我是认真的!
我在《学术专著写作,编辑有话说》那篇文章里,提出来“重要的事情,也只要说一遍”,这个观点不是我拍脑袋提出来的。
在我这么多年做学术专著编辑的生涯中,我曾大刀阔斧删过很多重复内容,也曾苦口婆心劝作者删改过很多内容。
有一些作者欣然接受我的建议,也有一些作者不理解。
比如有的作者跟我说,我的专著的内容,就是围绕某个研究内容展开的,每一章都和他们有关系,怎么能删掉呢?
也有的老师觉得稍有重复也不算什么,对图书整体没有影响,删改起来需要大动干戈,不想麻烦折腾。
西方有一句谚语是“魔鬼藏在细节中”,也许一本几十万字的专著,重复部分也就几千字,但是往往这几千字就会给读者不好的阅读体验。
我曾经跟作者开玩笑说,咱们的专著,内容其实很多,但是如果读者发现有多处重复的内容,就会觉得作者没什么可写的,所以只能翻来覆去写车轱辘话,内容不够,重复来凑!
作者听了大笑。
也许我最后说的那八个字过于扎心吧?这是我话赶话赶出来的,说出来后让我和他都无言以对了!
然而,不经意说出来的话,有可能才是真心话啊!
难道读者看到自己花钱买的书里,内容有重复,不会犯嘀咕吗?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作者写一本书,不管作者自己原本的意图是想重点表达什么,重点说明什么,每个读者都会有不同的解读和着眼点。
虽然我们不能每个人都成为作者,但是每个人都有可能是读者,都有过读书的经历。同一本书,不同的人想看的地方是不一样的。有的作者认为他的著作中某一章是重点,是核心,但是读者在意的是其他章节的内容。
由此看来,作者把某个点的内容反反复复、来来回回地重复强调,真的是毫无价值,毫无意义。
读者想看的内容,他自然会认真研读,反复思考。
因此,我一直跟作者强调的“重要的事情,也只说一遍”是由衷的、真心实意的,并且绝对是可以做到的!
1
大刀阔斧,直接删除
无疑,这是最简单粗暴又有效的方法。
科技专著最重要的是逻辑清晰、主线明确,而章节段落之间的联系比较松散。
因为各章节各有侧重,论述的对象都不一样,有时候整节整段删除也没有什么关系,如果别的地方已经有详细论述,就更可以直接删除,不会影响到读者的理解。
至于公式和图表,更是多一个少一个关系不大,专著中并不需要作者把用到的公式图表全部罗列出来,只需要把关键的列举讲解即可。
很多章节都涉及的公式图表,反而不会是最重要的,在第一次出现的时候说明清楚之后,其他章节直接引用结论即可,实在不需要再花版面讲述一次。
尤其是对于本来就不是很厚的专著,更不应该有重复的内容了。
2
主线明确,各有侧重
有的作者说他的著作就是围绕某个内容展开的,所以才在各个章节反复论及强调。
其实,就算是核心内容,也不应该一遍一遍地强行完整地安利给读者。
既然专著就是围绕这个内容展开的,说明不同的章节所重点关注的内容是不一样的,各有侧重点,那么有针对性地分章节部分论述侧重点,拼成完整的内容,比起反复囫囵论述,会清晰明确很多。
作者可以在概述部分概述核心内容,在不同章节有针对性地扩展那部分内容,这样就能形成一个良性的叙述过程,主干有力,枝节繁茂,内容饱满而不累赘。
3
适当引用,详略得当
有的书稿内容确实比较厚重,比如一本六七十万字乃至上百万字的大部头,有些内容相隔的章节较多,为了读者阅读的流畅性,确实需要适当对前文的内容稍加引用。
但是,只能是适当引用,还是不可以完全重复。
比如某些比较关键的论述和公式,在第一次出现的时候,可以比较透彻详细地论述,引用的时候,可以简略引用即可,充分发挥中小学语文课堂中学到的总结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的技能,将提炼总结后的内容引用过来就可以了,确保引用的公式图表序号的准确性,一样不会损害读者的阅读体验。
并且,因为是认真总结后引用的内容,这种总结加入了作者的再次解读,是前文内容的升华,也会让读者对图书的内容有更深入的理解,无疑,这是对书稿内容质量的提高。
写一本专著,确实不是容易的事情,需要作者耗费极大的精力一点点完成,删减确实是很令人痛苦的事情。
但是,东西贵精而不贵多,这句话对专著的内容而言,也是适用的。与拉拉杂杂、拖沓冗沉的内容相比,无疑,言简意赅、精炼独到的内容更受读者欢迎。
郑板桥在他的书房里有一副楹联,我们出版社四合院里也挂着这副楹联,那就是“删繁就简三秋树,零异标新二月花”,意思是去掉删除繁杂部分使之趋于简明如同三秋之树,不赶潮流自辟新路一如二月红花。
可见,极简就是极美,写作也自当如此!
(作者单位:科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