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细节解密》之六十八:泰山诸将是如何走向末路的

音频正在赶来的路上,请各位客官随后在【喜马拉雅FM】APP中搜索 “大锤说史” 关注收听本期音频节目。

友情提示

《三国演义细节解密》系列正在,每周一晚,大锤都会为您揭秘三国,本期第六十八回!

在后台回复“三国演义”,查看更多三国的精彩故事!

最近大锤的三国演义细节解密,大锤跟列位读者听友,一直在聊古典小说《三国演义》中出场和未出场的汉末各地诸侯。最近咱们讲到了青州,包括不信苍生信鬼神的焦和、想抓刀把子未遂的名士孔融,以及称雄青州一东一西的泰山诸将和海岛管承等等。

本期咱们要给上一期的内容做个补完,这就是曾经雄踞青州、徐州和兖[yǎn]州交界地带的强大势力泰山诸将集团,是如何消亡的。

咱们在上一期节目中提到过,以臧霸为首的泰山诸将,由于发迹于形势险峻的泰山山区,手下兵马大部分由骁勇善战的山民构成,同时臧霸等人又出身当地,相当于坐拥地利和人和两方面优势,因此纵横青州、徐州及兖州接壤地区,一度十分兴旺,并且成为这三州举足轻重的一大势力。

在小说《三国演义》中,臧霸等泰山诸将的首次出场,是吕布与曹操的濮[pú]阳之战中,臧霸作为吕布手下八健将之一,与曹营战将乐[yuè]进交战。这个实际是小说作者罗贯中搞错了,因为臧霸与吕布在真实历史上并不是直接的隶属关系,泰山诸将在历史上对各方势力都保持着较强的独立关系。

泰山诸将虽然看起来是以臧霸为首的一个松散的泰山势力联盟,但是对外却表现出了比较一致的政治态度,他们作为一个整体上比较小但是却相对独立的集团,加入到了当时群雄争霸的汉末纷争之中。

从与其他诸侯割据势力的关系来看,泰山诸将在当时表现出了两大特点,第一个就是他们与各地诸侯都在发展关系,比如与徐州陶谦,臧霸是在陶谦手下剿灭黄巾起义起家的,因此与陶谦保持了交情,陶谦去世前后,泰山诸将又与接手徐州的刘备态度友善,后来吕布夺占徐州击走刘备,泰山诸将又跟吕布联盟。

但是这个联盟靠不靠谱呢?后来,吕布对自己与泰山诸将的这个联盟的关系,自己就有个评价,这就是袁术派遣大将纪灵带兵进攻刘备的时候,吕布考虑帮助刘备对抗袁术,为什么要拉这个偏架呢?吕布就对属下解释说:一旦刘备势力被袁术消灭,袁术会与泰山诸将联盟,到时候泰山诸将在我北面,袁术在我南面,我就要陷入袁术势力的包围之中。

由此可见,吕布也知道泰山诸将不那么靠谱,而且这个泰山诸将显然跟袁术也保持着不错的关系,这才让吕布有所顾忌。

泰山诸将不仅游走于各个势力之间,在涉及自身利益的时候,也毫不犹豫地与各个势力开战。比如泰山诸将与吕布的关系可并不是联盟那么简单,当时泰山诸将势力增长之后,就把手伸向徐州琅琊国,攻占了莒[jǔ],随后围绕此地与吕布发生了激烈的攻防战,双方谁也奈何不了谁,这才各自罢兵,又一次结成了联盟。

即便是后来曹操击破吕布,成为青州徐州兖州这一带地区最强大的势力,泰山诸将迫于形势,名义上归附了曹操。但是在很长时间里,泰山诸将依旧保持着很强的独立性,曹操考虑当时形势的复杂,也做出了让步。

他一直没有对泰山诸将进行整合,在泰山诸将归附曹营之后,曹操按照当时泰山诸将已经控制的各个青州和徐州地区,分封给泰山诸将各种地方长官,实际就是默认泰山诸将的势力范围,以安抚的方式维持现状。

在这里大锤就要提一下,在小说《三国演义》中曾经出场过很少次数的泰山诸将之一,这就是昌豨[xī],此人在小说中出场只有两三次,但是最后一次出场就非常有意思,书中是这样写的:“臧霸又招安孙观、吴敦、尹礼来降;独昌豨未肯归顺。操封臧霸为琅琊相。孙观等亦各加官,令守青、徐沿海地面。”为什么这一段里面,罗贯中专门强调泰山诸将中唯独有一个昌豨不肯归顺曹操呢?

因为罗贯中显然看过相关的三国史料,这是对历史资料的一个高度概括。在正史资料中,昌豨跟着泰山诸将一并归附了曹操,但是他随后多次反叛曹操,一些资料中甚至记载,昌豨前后反叛曹操多达五次,而且前四次都是叛乱被平定之后被抓、被安抚一番,然后被重新放回原地,然后昌豨继续造反。

其前后经历,堪称历史上曹营版的孟获。即便是昌豨最后一次造反,曹操这时候已经基本平定了北方袁绍,成为北方最强大的诸侯,对这个真人版的孟获实在是忍无可忍,动了杀机了。但是曹操依旧没有自己动手,而是跟手下大将于禁演了一出双簧:因为于禁跟昌豨以前有旧,所以昌豨最后叛乱失败之后就投降了于禁。

然后于禁摆出一副公事公办挥泪杀老朋友的架势,扬言说曹操有严令,昌豨这类被重兵包围之后的投降,不属于主动投降,按照曹操的军令,必须杀掉,我于禁虽然跟昌豨是老朋友,但是也只好干掉他。而事后曹操又到处跟人说,哎呀太可惜了,如果昌豨投降我,我还是不会杀他的,谁知道他昏了头去投降于禁,这就是天命啊!——从后世角度来看,这就是一出掩人耳目的双簧,你曹操真有这类军令,前四次昌豨叛乱战败投降,都没事被放走了。

为什么这次曹操要演双簧?因为当时泰山诸将实力尚在,包括前四次的捉放昌豨,都是要考虑泰山诸将的观感。那么为什么第五次昌豨叛乱,曹操宁可双簧也要杀掉他?因为这时候曹操已经击败了袁绍,取得了北方的霸主地位,这时候曹操就有把握了,他和于禁这一出拙劣的双簧,你臧霸等人信也好,不信也好,其实就是曹操给你们一个说法,也不怕你们翻脸。

到了这个时候,泰山诸将也看清楚了北方的局势,袁绍集团一完蛋,泰山诸将就明白了大势所趋,于是他们才把自己的儿子当成人质送到曹操那里了,这是当时归降的标准程序,不过泰山诸将执行这一标准程序的时间,已经是他们归降曹操七年之后了。

而随后,泰山诸将陆续被任命为高官,调离了自己的根据地,从此彻底成了没牙的老虎。不过,曹操及后继的曹丕,一直以怀疑的态度来对待他们,从来不交给他们重兵,也不委以重任,泰山诸将的事业终点,终于到来

热门推荐

《三国演义细节解密》之六十七:青州的其他势力靠什么生存

《三国演义细节解密》之六十六:这个缺陷,让孔融始终当不成诸侯

《三国演义细节解密》之六十五:孔融为什么在青州站不住脚

非正常历史研究人员,专注历史销售几千年~

我们以史为镜,可以照亮你的美

大锤说史

想看有趣的历史八卦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