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家灯火】杨立华:《悠悠三十载,浓浓同窗情》

【总第030204期】


悠悠三十载,浓浓同窗情
作者:杨立华
星转斗移,光阴如梭,转眼间我们这些云山二中81届初中生毕业已整整36年了,在这一万三千多的日子里,我时常回忆在二中那两年快乐的生活,经常幻想某一天和大家一起追忆那段美好时光。尤其这些年看到身边的同事、朋友参加各个时段的同学聚会,羡慕之情油然而生 ,二十年、二十五年、三十年、三十五年......等待的日子是如此的漫长,有时甚至觉得是不是没有毕业合影大家聚会把我落下了。终于这个愿望在吴运玲等几位同学的共同努力下得以实现,圆了我多年以来一直萦绕心间的期盼。
8月17日上午我一路颠簸朝着家的方向出发了,此时的三江平原应是很美的季节,窗外的初秋美景一晃而过。车在前行,景在后移,然而这一切根本不能引起我的注意,思绪早已回到了家乡,心中满是欢喜,一路憧憬着和同学们相聚的情景。
这些年我一直漂泊在外,许多同学毕业后不仅没见过,甚至音讯全无。至今我还记得初到二中时的脸红心跳;记得排着长长的队去打饭;记得那几位不曾交流过的男同桌;记得每天早晨的升国旗仪式;记得一起摘木耳、采蕨菜的日子,还记得宿舍里永远烧不起来却把房间弄得满是灰尘的铁皮炉子。那时在操场上、教室里到处都是嬉戏逗乐的欢笑。总也忘不了刘明的篮球打的是那样棒、兰刚的秋千荡的是那么高、建玲和运玲排球场上的身姿、还有云霞、美子和毛执明、张家良的百米冲刺......虽然是那么的遥远,但确似在眼前,如今追忆起来如此的美好,那么值得怀念。
18日下午我们活动的会场在云山小学会议室,写着“云山二中八一届初中三十六年同学会”的横幅挂在墙上,同学们陆续赶到,可以说岁月的风霜还是或多或少的在各自的身上留下了痕迹,宋业斌更发福了、孙永军长高了、刘明变黑了,尤其是林玉山,这位昔日的邻居,因为变化太大怎么也不能把他与当初那个安静的少年联系起来。大家都仔细地看着对方,感叹着各自的变化,而后一个热情的拥抱;一个惊喜的问候;一个淡然的微笑马上将那绵绵的同窗之谊轻轻的唤醒,好像一下子就又回到了原点,眼前还是从前那个率真的小伙,那个天真无邪的纯情女孩。
当同学们再次喊着我的名字,那久远而又熟悉的声音,让我难以相信眼前的一切,仿佛又回到了30多年的学校,亲切感由心而生。大家对我的评论是:你还和原来一样,一点没变。听完这话,我总是免不了哈哈大笑,因为谁都知道,脸上的皱纹和头上的白发就在那摆着呢,我对这善意的谎言非常受用,根本不用去揭露它,因为我知道短暂的接触马上就把我们之间的距离拉近了,又重新找回从前那种熟悉的味道。
18号傍晚,在云山小学小会议室,由宋业斌、刘明、孙永军、林玉山、林茂军、陈青山、张德、张龙山、姚永明、楚卫军、曹可军11位男同学和刁云梅、王凤荣、王池美、陈建玲、线小铃、吴运玲、孟庆芳、黄云霞还有我9位女同学,穿着“时光不老,我们不散”字样的男海军衫和女黄T恤的服装,照了一张有生以来的第一张初中同学的合影,以补当年没有留下毕业照的遗憾,虽然人数不全,我们也很知足,凭着现代的科技手段,完全可以把那些有事来不了的同学PS上去,真正做到一个都不能少。
当天的晚宴我们凑成一个大桌,李翠凤也忙完手头的事务赶来了(她是张德的爱人,我发小张平的嫂子,我也应该叫她嫂子了),班长楚卫军致开场白,他说:“当年的相识,是因为我们有缘,今天的聚会,也是因为我们有缘。不管时事风云如何变化,我们的同学情意,就像一杯纯厚的陈酿,越品越浓,越品越香,越品越醇”。看到同学们张张笑脸,我仿佛又回到了三十多年前,那时的我们单纯、认真,又有些不知天高海阔。那时的我们还有些“傻”,男女同学甚至都不敢交谈,就是带着这股傻劲在二中走完了两年初中的路程。在孙永军的提议下大家分别介绍了自己的情况,我戏称自己是8级木匠,做着很接地气的工作,在我看来各位同学不管每个人的境遇如何,36年来我们各自都经历了人生的风雨和坎坷,都体味了生活所赋予的艰辛苦涩、幸福甘甜,36年的风风雨雨很均衡的把我们每个人从天真少年演变成了两鬓染霜的成熟中年。
19日这一天按照同学组委会的计划,我们一起去了八里沟和南岔湖,这些年热爱旅游的我去过的景区不少,如伊春5A级的汤旺河国家公园、著名的茅兰沟国家森林公园、还有一直被俄罗斯占领终于回到我们国人手中的抚远三角洲——黑瞎子岛等,可家乡的景区也只是在2013年畅游过兴凯湖。到了八里沟我才知道家乡的植被和以往去的景区还是有所不同的,它位于迎春林业局曙光林场四公里处,由宾馆、黑蜂文化馆、蜂疗管、拓展训练基地、水库、栈道六部分组成,这里还真是休闲、度假、旅游、观光的好地方,在这里游玩,能远离城市的拥挤,呼吸新鲜的空气,欣赏大自然美丽的风光,领略家乡独具匠心的园林艺术和得体的民俗文化。
同学们自动分成两组,一组延着栈道登山,一组去水库钓鱼。我选择了登山,栈道起于八里沟,止于尖山瞭望塔,全长1447延长米,3000余阶梯,水平登高370米。绿色,往往给人带来生活情趣,登上栈道,不一会大自然纯正的绿立刻让同学们心旷神怡,欢呼雀跃,那个高兴,那个忘我,你拽我,我拉你,相互拍照逗乐,仿佛一下子回到了孩提时代。栈道很宽,坡度不大,很容易攀登,两旁参差不齐的树木和植物随处可见,有椴树、水曲柳、五角枫和珍贵树木黄波萝等,还有我熟知的野山芹、山桔梗等,闻着家乡花草的清香,我有些陶醉了,多年的工作忙碌和烦躁也随之而去。
在山上同学们还发现了几个野生“猴头”,张德和林茂军很麻利的上树摘下来(当然他们上树也让大家十分担心,毕竟都是50多岁的人),猴头可是鲜美无比的山珍,菌肉鲜嫩、香醇可口,有“素中荤”之称。中午两组同学汇合,自然猴头和刘明等同学钓的鱼成了大家的美餐,“鲤鱼炖猴头”听起来很新鲜吧,这道菜别说没吃过,就是听也是第一回,但是我们今天却办到了,是我们的到来让它们从毫无交集的环境成了绝配的最佳组合,我想所有的同学都不会忘掉那道菜的肉嫩、鲜香。
下午按照计划我们去了南岔湖湿地公园, 这是一个以田园风格为主体的休闲度假区,景区依山傍水,景色怡人。由于时间的关系,来不及欣赏直接换上泳衣进入水上乐园,这里的水面如镜,山水相映,宛若画屏,我们在水中打闹、嬉戏,岸上的同学给我们拍照留念,这可真是人在水中游,景在岸边走,此时此刻已经无法用语言来表达我的心情,时光根本不能改变我们不愿随岁月老去的童心,更改变不了我们在羞涩的年龄已铸成的同学情。
晚上在迎春林业局饭店,大家不顾一天的疲劳,推杯换盏、畅叙友情,努力回忆着当年的烦恼和喜悦,这一刻,我们又一次穿越了时空,回到了美好的学生时代,大家共同举杯“时光不老,我们不散;时光不散,我们不老”。是啊,无论时光如何流逝,岁月如何变幻,这浓浓的同窗情会永远珍藏在大家心间......永远、永远。迎春林业局是孙永军工作所在地,晚宴就是他给安排的,而且一天的行程他虽然没有时间参加,但是一路却能感受着他的温暖,在我的记忆中他长的矮小,一张稚气的大“娃娃”脸,现在不仅在男同学中个子很高,而且举手投足中无不显示着他的成熟,在我认为肯请你吃饭的人,不是因为他钱多的花不了,也不是因为他欠着谁,而是他很珍惜这份缘、把这份友情看得比钱还重要,真心把大家的当朋友。
二中的同学,基本是由一连、二连、三连、四连还有十三连组成的,为了仔细回忆过去, 20日我们一起找寻二中(原二连)所在地,很遗憾已经找不到曾经读书的地方了,原来的校址已经成了大豆田。二中,它在我心中是一段永远无法抹去的记忆,那些带着门斗的平房教室,虽然冬暖夏凉,还是让我汲取了今生享用不完的知识;在那简陋的宿舍和铺着草席的架子床,也曾做过无数个美丽的梦;那个热气弥漫的食堂,制造出难吃的馒头、没有肉的包子和能照出人影的玉米面粥,一样滋养着我的身体,丝毫没有耽误我的成长。
从二中我们分别去了三连、四连还有8连,我和线小玲、张龙山、林玉山、张德都是四连的娃,又见小孤山,心里满是欢喜,这里是我童年放飞梦想的地方,小时候那些美好的日子,纷纷呈现在脑海里,原来的土坯房已经换成砖瓦房,这里已经成了云山农场的畜牧小区,原四连的人都搬到场部,已经找不到熟悉的身影。四连——是我的出生地,我在这里上的托儿所和小学,这里曾经留下我捉迷藏、老鹰捉小鸡、跳皮筋、打口袋的印迹,也有我和那些光腚娃们在农田里拔草、削甜菜、烧麦秸的身影。那时候,我们虽然很穷,但是我们从没觉得苦,非常快乐。如果时光能倒流,我还是喜欢回到童年那无忧无虑、没有责任、没有烦恼的生活。
回家乡,云山水库可是必去的地方,它可是云山农场的标志,我们这些北大第二代人深知这个水库的历史和北大荒的开发有着密切的联系,我们首先欣赏水库的大坝风光,水面宽阔,波光闪闪。高中同学杨永利看到我发的朋友圈也从850农场赶来,是的,他和姚永明也有30多年未见了。
20号一上午大家似乎还意犹未尽,下午又一起去了兴凯湖当壁镇,这可超出本次活动的计划。是啊,三十多年才有这么一次机会,相逢在今朝,难忘少时同学情,又见当年谈笑声,同学们怎能不珍惜。
短短的三天聚会,大家都仿佛又回到学生时代。在欢声笑语中,在感动感慨中,同学们一起回忆、怀念过去那些美好的时光。回来的日子我一直沉浸在同学们欢聚的喜悦之中,这些年我知道大家不是不想念,也不是不联系,而是因为忙着各自的家庭、事业、儿女而淡忘了彼此,其实各自心中都清楚,那份情义一直都在。我们一直以为欢聚在一起只是追寻美好的记忆,其实不然,它的真正意义在于我们已经幡然醒悟人的一生中最重要的是什么,记忆中最美好的是什么?
这几天我都在问自己,我们为什么相聚?我们为什么愿意相聚?是什么能有这么大的凝聚力,能让同学们不管路途远近,从北京、从沈阳、从牡丹江只要能脱开身马上放下手头的事务立即前往,是组织者的号召力?同学们的凝聚力?云山二中的召唤力?还是美丽云山的吸引力?我认为都不是,是缘分,三十多年的风霜雨雪可以改变我们的心性,可以改变我们的容颜,可改变不了那份浓浓的同窗情,是美好年华在我们心中深深的印迹在召唤着你我。
36年的分别,36年的牵挂,给了我们足够相约相聚的理由,相聚不是为了改变彼此的命运。15+36=51,很简单的算式,当年我是15岁,36年后的重逢我们已到了知天命的年纪,不知这样的加法还有多少同学能再有一回?怀念不如相见,不曾走过,怎会懂得这份亲情、友情才是最温暖我们的东西,就连老天也为我们的真情感动,也为我们捧场,聚会的日子是提前定的,没人知道那几天的天气,起初还担心能否下雨,结果18-20日天是那样的蓝。
我的同学们,我们在云山这个山美水美的地方相识,一起读读书,一起唱过歌,这里记载着我们的青春,无论你走得多远,不管你飞得多高,我们的根就在这里,逝去的是岁月,永恒的是我们同窗情,童安格的《把根留住》唱的真好“一年过了一年,啊,一生只为这一天,让血脉再相连,擦干心中的血河泪痕,留着我们的根” 。我真心的祝福同学们身体健康、家庭美满,希望再一次相聚。
以下用几组图片展示我们此次聚会欢快的场景:
在八里沟登栈道小憩
我们登山也是列队的
永明、青山这是瞅啥呢?
统一的着装,看他们还挺协调
我和龙山在一个教室一起度过小学、初中、高中的学习生涯,你有吗?
这是云山的北山公园,云山,我们来啦
这是同学们钓的鱼
商通天下,在这里照相我们都会发达的
庆芳的两个同桌都来了,好羡慕啊
永军不知道啥时比我高一大块,我还是坐着和他合影吧
这是张德和茂军在摘猴头,看着还是有些危险
嘿,我们还不老吧
与楚夫人合影,龙山你咋抢镜头呢
楚卫军和云梅为啥撞衫了?
姚永明的眼里只有他的发小
画一个地图,找找二中当年的位置
作者简介
杨立华,网名含珠。农业科技工作者,生于黑土地,一生致力于黑土地的研究开发和保护工作。热爱户外运动,工作之余,流连于北大荒的山水之间。热爱生命,珍视自然,用心生活,做最率真的自己。
(0)

相关推荐

  • 难忘同窗情

    文香花开 感恩一路同行! [文香花开]平台是一个旨在为文学.朗诵爱好者提供展示才华的纯文学有声平台,传播中华传统文化,大力倡导正能量作品,文香花开,花开有声!愿你在这里找到心灵的归宿-- 作者:岳鑫| ...

  • 赵会军 | 先给我至亲至爱的同窗好友们

     作者简介 赵会军,女,幼师.中学时代曾在<中学生学习报><平顶山广播电视报>发表过寥寥数语.爱好阅读,运动,徒步.读万卷书走万里路,生活不只要有柴米油盐,还要有诗和远方! 献 ...

  • 同窗情怀

    离校分别五十载,年近古稀重相逢,欢声笑语虽依旧,少年青絲皆染霜. 母校钟声已逝远,老樟红楼今安然?今生长忆同窗情,几度梦回吉祥山. 五十年后同学再相聚,感慨万千,怀念当年在福州八中(当年校园在吉祥山) ...

  • 牧人 | 《怀念玻璃忽镜高中郝军同学》

    怀念高中同学郝军 翻看着"玻璃高中十六班"微信群里同学们的聊天记录,惊悉同学郝军离开了我们-- 夜已深-- 难以入眠,脑海思绪乱如麻 往事如涛,翻滚跳跃,却缀连不出完整的画面 我的 ...

  • 【万家灯火】杨立华:《怀旧“大白梨”喝出童年味》

    [总第025302期] 怀旧"大白梨"喝出童年味 怀年味 怀旧"大白梨"喝出童年味 作者:杨立华 虽已到知天命的年龄,每当说起儿时的味道,记忆的闸门就像没有拧紧 ...

  • 【万家灯火】杨立华:《假如没有春节》

    [总第012501期] 假 如 没 有 春 节 作者:杨立华                                                                       ...

  • 【杨立华男神】中国哲学史 (全21讲)

    【杨立华男神】中国哲学史 (全21讲)

  • 【2021讲座】北京大学哲学系杨立华教授:王阳明哲学解读

    【2021讲座】北京大学哲学系杨立华教授:王阳明哲学解读

  • 邓小南 杨立华 余辉 江湄:华夏文化为何造极于宋朝?

    『生活需要读书和新知』 三联·新知大会第三季 提问历史,想象未来 第三场 宋人风雅: 华夏文化为何造极于宋朝? *现场+直播,信息请详上方海报 宋,是中国历史上极具人文精神.极有教养.极富审美的朝代之 ...

  • 北京大学教授杨立华:儒家是一种刚毅到骨子里的思想

    杨立华,哲学博士, 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孔子的生平众所周知:鲁国人,生于公元前551年,卒于公元前479年,是春秋末年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走进孔子的精神家园,一个比较方便的路径是认识并考 ...

  • 杨立华:价值与秩序

    一."义,人路也" 如果将思想或文化间的冲突理解为生活道路选择上的分歧,那么,儒家的生活构想意味着怎样一条道路呢?至少在中国传统思想的脉络里,儒家对人性问题的关注和讨论,是最为突显 ...

  • 杨立华:四书的历史条件及其精要 | 西东合集

    四书的出现是有历史原因的.为什么在中国汗牛充栋的典籍里会单独选中这四部文献?以及它是在什么样的思想背景和思想前提预设之下,才有这样一种思想结集的可能?如果说得更明确一点的话,也就是儒家经典从六经到四书 ...

  • 杨立华:北宋士大夫的深邃平静

    从中唐开始,面对佛道二教的强势冲击,以韩愈为首的儒者开启了以重树儒家主体地位为目标的儒学复兴运动.至北宋,儒学复兴的思想自觉,落实在为儒家生活方式奠定哲学基础这一根本的时代课题上. 基于这一思想自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