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家灯火】朱同:《大弯道~非洲开车的魔障》

【总第049503期


大弯道~非洲开车的魔障
作者:朱同
中国人在非洲每年都会有些伤亡,但真正死于热带传染病的却极少,因有中国援助非洲各国医疗队的保护,中国在非人员生病一般都会得到及时的救治。也不是伤亡于战乱,因为1994年以前的非洲各国基本上是平静的,既便后来西方挑动闹民主战乱开始频发,国人也会在大使馆组织下及时撤离动乱地区。那么真正的杀手是谁?是车祸!
        有人会问:非洲路上车多吗?实际上,除联通国家之间的主要公路,其它所谓国道上有时开上几十公里也未准能看见一辆车经过。可见这些车祸绝大部分是司机自己搞出来的。下面就了解到的和亲身经历的的多起车祸向大家说说原因。
        91年初,我到布基纳法索(原名:上沃尔特)工作。清明节,大使馆组织各中资单位人员来到百十公里外医疗队所在城市库都古市郊的一个墓园扫墓。那是一片小树林,一字排开长眠着九位中国人。他们是三次车祸的遇难者。一次是北京宣武医院派驻医疗队的一辆九人面包车翻车,四人遇难,其余轻重伤,都是主治医师,医疗队已无法继续,死者当地下葬,伤者回国治疗,卫生部另派北京同仁医院组队来接替工作。然而仅过数月,同仁医疗队的四名队员,包括队长在内也都是主治医师在另一次翻车事故中失去生命。因是来自不同单位,在埋葬同仁四位医生时,虽与宣武四人同齐一排,但中间还是留下个空档。八位各科主治大夫,可以开一家小型全科医院了吧,实在令人心痛悲伤唏嘘不已。再一起是湖南建工援布体育场项目司机翻车遇难,后被葬在八位遇难医生墓的中间位置。另人疑感不解的是三起翻车事故有明显的共同之处,就是同样的车型(面包车),事故发生在同一地点!
        来扫墓的途中,使馆带队的头车曾在一右转弯处路边停下,大家纷纷跟着停车下来,使馆办公室主任告诉大家,这个地方就车祸发生地点。他还指着路左手方向百米外的荒地里一辆红色小车残骇说,那是一欧洲人的墓,抱废的小车被灌注水泥直接当作墓了。我当时并没看出这个转弯有什么特殊: 路面平坦,虽是上坡但坡度不大,且转弯弧度很大,车辆稀少,附近没有居民,应是非常好开的路段。是什么原因导致这里致命车祸频发,难道有什么魔障不成?
        扫完墓,各单位的车分别各自返回首都瓦加杜古。回程途中是下坡行车,再经过这个弯道时,我看出了点儿玄机。
        该弯道上方是一段约7-8公里笔直的下坡路,居高临下远远望去,那个大拐弯在荒原上画出一道漂亮的弧线,这是来时看不到的。正是因为空旷无人,迎面无车,也无限速,没有经验的司机很容易把原本已经很快的车速任其加速到120公里以上,因为他们本能地相信眼前的弯道弧度足够大,可以轻而易举地开过去。我遇这种路段已经养成提前减速的习惯。但当我把车速减到90公里通过弯道时,仍能感到把小车向外推的巨大离心力,即车子发飘的感觉。过了弯道我再次停车下来查看,弯道的超高横坡(向内倾角)很小,绝对是按时速控制在80公里之内设计的。这就非常清楚了,当车以120公里以上的速度从坡上冲下来时,进入弯道后,小的超高横坡无法抵抗巨大的离心力产生外飘感,这时司机会本能地踩刹车减速,但为时已晚,巨大离心力加突然刹车的阻力会合力将车子沿弯道切线方向推出,加上面包车本身稳定性就差,车子沿切线飞出后的翻滚就不可避免。我以为这就多起车祸的共同点,包括那辆已成坟墓的红色小车。
        我开车遇下坡弯道减速的习惯也是缘于两起类似的事故。
        85年夏,新华社驻突尼斯分社新买了辆奔驰小车。年轻记者小郑和我们很熟,车到没多久的一个周末约我们几个年轻人开新奔驰去野外兜风。大家都是无人指导自学上路的二把刀,但车瘾都极大手痒得很,找机会就开车出去兜风。奔驰出了城便开始撒起欢来。我坐副驾驶座,新手上路看着别人开车自己跟着一起紧张。周末路上车少,车速自然很快,小郑说是在检验车的高速性能。这时车前方出现个大拐弯,我右脚下意识地做着刹车动作并提醒小郑减点速。小郑则说奔驰车沉,重心低,轮胎宽,没问题,不减速也能拐过去。可说着车就上了弯道,我明显感到车在离心力推动下发起飘来。小郑应也已感觉到车子的状态,不由自主地踩了下刹车,瞬间车子便沿弯道切线横着飞了出去,一头撞进路边的芦苇丛。时在旱季无水之虑,车子压倒一片芦苇并无大碍,只是干硬的芦苇杆把斩新的黑漆划出道道白痕,小郑那个心了疼啊。从此,我自己开车时就长了记性:下坡如遇转弯,一定提前在直道先减速再拐弯,弯道上尽可能不踩刹车或轻轻点刹。另一次事故发生在86年1月。那天早上五点从阿尔及利亚的海滨城市阿拿巴出发,想在中午前赶回突尼斯首都突尼斯市。车由我开,同车的有水电三局党委书记和局长,翻译小张坐副驾驶座。他们是出来检查在建项目施工情况的。因出来得早,行车中他们又都呼呼睡了。一个多小时后便进到突尼斯境内。阿突边境两侧都是山地,有些路段都在海拔千米以上。行进中前方有段不长的下坡但紧接着是个右向急转弯。当时车速并不太快应是70公里左右,因坡度较陡,我还是想在转弯前减些速度。然而,当我刚点下刹车,车子突然打滑来了个90度向右横转,车里的人猛地都靠向左侧,加上坡陡,车子一下子被掀起,两轮着地横着向下滑去。那时国人尚无上车系安全带的习惯,因此车上的人都堆在左侧,小张更是压在了我身上以至我完全失去对车的控制也无法看见前面。就这样滑了十几秒,感到车子又突然遇到阻力向右一转停住晃了晃,咣当一声回到四轮着地。因事发突然时间又短,那三人还在睡梦中,当车子放平后,才听被甩回原坐的李局长喊了声,哎,怎么回事?!我也回过神来把小张推回副驾驶座下车查看,后怕得出了一身冷汗: 路面上结着薄薄的一层冰(北非的冬天低温天气不多但在高山地带还是有霜冻的),而坡下就是山谷!车是如何停下没有翻下山去的?原来当车滑出柏油路面后,两米多宽土路肩起到刹车作用,加上左前轮触碰上护拦柱向右偏转,余下的惯性促使车轮右转让车回到路面上。万幸啊!幸亏当时车上的人都睡着,如果都是清醒着,大家一挣扎,如果车速再快点……真是不堪设想!从此,又有了一个经验教训,即冬季在山区开车一定要慢,尤其是转弯时!
       清明扫墓后没多久,大使馆新来的司机在送病人去医疗队住院回馆途中,还是在那个弯道翻车,因系着安全带,司机轻伤,面包车废了。
       93年1月5日我和太太回国休假。头天晚上地勘院打井项目队周经理来看我们,同时提出在我们不在期间把新购的车留给他使用些日子。他开走车时我还提醒他,岁数大了(时年五十多),外出时让司机开。不曾想,两天后周经理在一处类似的大弯道翻车身亡。车是他本人开的,也系着安全带,但不幸的是车子沿弯道切线方飞出后横着撞到一棵大树上,方圆几百米唯一的一棵树!从回布后看到车子的残骇分析,当时的车速应超过130公里,因为车子已被撞成一个C字,可见力度有多大!同车幸免于难的钟翻译(折了七根肋骨,其中三根扎进肺里,真的命大!)也证实了这一点。周经理是位非常优秀的高级工程师,也是我工作中的良师益友。他的不幸去世让我十分痛心。  更离奇的是,事发当日我们并不知晓,晚上我和太太住进卢森堡的一家酒店。我不小心打翻一杯水,把房间红色地毯弄湿了一片,在灯光下呈醬紫色。太太盯着那片湿看了好一会儿,然后对我说,怎么看都象是血!
       谨以此文提醒开车的朋友们,自驾车长途出游时一定注意行车安全。
作者简介
朱同,1955年4月生于北京。曾下乡当过知青。82年从北京外国语学院(现外语大学)毕业后,长期从事外经工作,在国外工作多年。曾担任中国水利电力对外公司总经理助理,08年调中地国际工程有限公司任副总经理至退休。
在场文学
The presence of literature
主       编:明桦
微  信  号:zhaominghua0526
本期编辑:学英
微  信  号:shaiwangnv
来稿须知:原创,文责自负。
稿件题材:诗歌、散文、小说、杂文,书法、摄影、绘画作品。
初次投稿:附作者姓名(笔名)、个人简介(150字左右)、照片一张。
投稿信箱:438371346@qq.com   qiufengjj@163.com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