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专刊】魏娟:《端午节随笔》
【总第022306期】
![](http://pic.ikafan.com/imgp/L3Byb3h5L2h0dHBzL2ltYWdlMTA5LjM2MGRvYy5jbi9Eb3dubG9hZEltZy8yMDIxLzAxLzI1MjEvMjEzOTk0MTYzXzFfMjAyMTAxMjUwOTU5MjYyNA==.jpg)
![](http://pic.ikafan.com/imgp/L3Byb3h5L2h0dHBzL2ltYWdlMTA5LjM2MGRvYy5jbi9Eb3dubG9hZEltZy8yMDIxLzAxLzI1MjEvMjEzOTk0MTYzXzNfMjAyMTAxMjUwOTU5MjY1NTQ=.jpg)
作者:魏娟
已记不清多少个端午节没有回家过了,关于端午的记忆碎片每到这个时候就会不自觉地涌现在脑海里,快乐的,悲伤的……
关于粽子,母亲每年的端午节都会亲手包粽子给我们吃。母亲包的粽子,个头较大,材料简单,江米里只放花生和大枣,因为母亲知道全家都爱吃这带有枣香口味的大枣粽。包粽子很费时间,从泡米到包再到煮好一般需要五六个小时以上。记忆里母亲常常是在晚饭后开始,按着自己的节凑一边看电视一边慢条斯理包着,两小时候后慢慢一盆米变成满满一盆个大饱满的粽子。开始上锅煮也到九、十点了,一般要煮四五个小时才更香糯,直到凌晨三四点才算煮好。我们会在睡梦里流着口水等待冒着热气、飘香四溢的粽子,母亲整夜都在操心锅里的粽子,直到第二天清晨母亲将清香扑鼻的粽子端上餐桌等着我们几个“馋猫们”的光顾。母亲的眼睛布满血丝,神情却很愉悦。那时候对母亲的辛苦没有更多的感受,只是能满足味蕾,能和别家小孩一样能吃上这个节日必吃的食物而已。
时过境迁,母亲渐渐老去,佝偻的腰背再也挺不值了,即使再怎么染发也遮盖不住的白发,是的,母亲老了。但我还是每年都希望能吃上母亲包的大枣花生粽。
前几年,我还常驻单位设在陕北的项目部配属工作。为了工作,每年的端午节无法回家。还记得2006年的端午节前夕,午饭后习惯性走进办公室加班,手机响起,是父亲打给我的,心里突然一阵紧张,这个时候打电话会有什么事呢?
“喂老爸”,怎么这个点儿给我打电话?
“快出来,我和你妈过来看看你,”
“啊?什么?好好好”……
挂断电话,我飞奔出门,年迈的父母站在单位大门口翘首往里张望着,老人家的突然袭击着实让我猜不到原因。招呼着父母来到我的宿舍,还没坐稳,母亲便迫不及待拿出一包还略带余温的粽子和鸡蛋,一边嘴里还解释,“过节了,不知道你这里能不能吃上粽子,就和你爸一大早坐车过来给你送点,顺便看看你,呵呵”,我该说什么呢?说谢谢么?说爸妈辛苦么?似乎都那么苍白,那么多余。立刻剥开就着我的泪眼婆娑狼吞虎咽了一个,完全忽略了里边到底几颗枣子几颗花生,情感早已被幸福与感动淹没。端午节过后第二天,爸妈为不耽误我工作,乘班车返回了几百公里之外的家,把温暖和幸福留给了我。记忆里,母亲除了亲自千里送温暖之外,也还会托人捎带、派弟弟专门送等各种运输方式带给我她亲手包的大枣花生粽。再后来,回到西安工作,距离父母远了,端午节常常加班,不能回去与父母团聚,母亲就会把包好的粽子冻在家里的冰箱里,有机会时带给我。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直到2013年端午前夕,关于端午节的记忆开始变得凝重而哀伤。父亲病重转院来到西安看病,母亲和弟弟一路陪伴,父亲病得很严重,几乎没有医院愿意收留诊治。在我和弟弟苦苦哀求下,善良的医生终于答应收下命在旦夕的父亲。尽管希望渺茫,但依然心存一丝丝侥幸,总盼着父亲的病情能好转。但是病魔残酷起来却是丝毫不留余地,2013端午节,父亲被病魔折磨的皮包骨头。细心的母亲为让父亲安然度过最后的端午节,准备了丰盛的节日午餐。哥哥用轮椅把气若游丝的父亲推到医院后院的树林里,和我们共进了最后一个端午节的午餐盛宴。席间父亲很用力,用力的吃,用力的笑,用力的与我们眼神交流。我知道,这一切他做的如此费劲,只为陪伴他的亲人们能安稳度过这个节日,哪怕用尽自己最后一丝气力。那年端午节九天后,父亲永远离开了我们,这个记忆里温暖的节日从此变成了我缅怀父亲的哀伤祭日。
之后的几年里,母亲对包粽子的热情也渐渐淡了,或许那个端午节给母亲留下了不可磨灭的痛苦与悲伤吧。我几乎也不太愿意过这个节日了,或许更愿意泡在办公室里加班。勤快的好友会在端午前送我她们亲手包的各类粽子,有沙沙糯糯的豆沙粽和颇具地方特色的肉馅粽、陕北独有的黄米粽。在浓浓的粽香里会让我暂时忘却淡淡的乡愁与思念,闻着清新的粽叶香,嚼着筋糯的粽米,体会着人生悲欢离合,回味着经历的酸甜苦辣。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魏娟,44岁,就职于中石油某企业员工端午的记忆碎片
在场文学 The presence of literature 主 编:明华微 信 号:zhaominghua0526本期编辑:学英微 信 号:shaiwangnv来稿须知:原创,文责自负。稿件题材:诗歌、散文、小说、杂文,书法、摄影、绘画作品。初次投稿:附作者姓名(笔名)、个人简介(150字左右)、照片一张。投稿信箱:438371346@qq.com qiufengjj@163.com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