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风秦韵52:文博教育大学校薪火传承听古音

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中国古代音乐文化博士大讲堂在西安开讲。中国人读不懂文言文,就必然会丧失历史自信和文化自信。中国人读不懂汉唐俗字谱和半字谱,继承和弘扬民族音乐文化就无从谈起。日前,西安博物院开办了中国古代音乐文化大讲堂,这正是迈出了创建文博社会教育“大学校”示范基地的第一步。

2019年8月23日,“长安古乐丝路非遗文旅音乐会”常态化演出结束后,中国古代音乐文化大讲堂传承学习研讨班就接着开场了。首期研讨班由长安古乐代表性传承人、陕西古代音乐文化研究院院长李铠博士主持,主讲人是中央音乐学院在读博士问楚寒。本期讲座主题为“长安古乐古谱识读与今译”,讲解内容包括工尺谱与俗字谱的谱字识读、译谱中的调高问题、译谱中的节拍处理和译谱中的润腔处理等4个方面。

来自东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艺术人类学硕士专业的张文琪、意大利都灵威尔第皇家音乐学院萨克斯管表演硕士专业的郑撼和李晓艺参加了这次培训,并获得了陕西古代音乐文化研究院和西安市长安古乐保护开发领导小组专家委员会颁发的结业证书。他们表示,非常感谢李铠博士提供了这个难得的暑期学习进修机会。问楚寒老师2个小时深入浅出的讲解,就使他们迈进了古谱识读和译谱的大门,确实收获极大。

“中国古代音乐文化大讲堂”首期研讨班,给现场的旁听者也留下了深刻印象。问楚寒在讲课时指出,长期以来,西方音乐文化在中国大行其道,从而使人们形成了对民族音乐的偏见和误解,这就难免会导致中国古代音乐文化瑰宝的遗失。

问楚寒强调指出,只要掌握了中国古谱与西方乐谱的曲调对应关系,古谱识读与翻译也并不难。更重要的是,古谱只是曲调文字记录工具和载体。民间艺人演唱的一板一眼口传心授,才是中国古代音乐“活性”传承的灵魂所在。这种“哼哈”特色节拍技巧处理,在长安古乐的译谱中最为典型。

问楚寒的这些观点,得到了李铠博士的高度肯定。事实上,自2019年7月31日开始,在“长安古乐丝路非遗文旅音乐会”常态化演出中,李铠博士一边亲自司鼓领奏,一边就给观众进行着古谱识读的文化传习。东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艺术人类学硕士专业的张文琪,便是在观赏“长安古乐丝路非遗文旅音乐会”后,随即向李铠博士提出了在此进修学习的请求。

在意大利都灵威尔第皇家音乐学院留学的郑撼,家住陕西省兴平市。他也是知道了“长安古乐丝路非遗文旅音乐会”的消息后,才带着家住江苏省淮安市的同学李晓艺前来进修学习。

郑撼表示,自己通过请教李铠博士后才明白,西方现代乐器萨克斯管的前身,就是中国唐朝时期龟兹国的木制吹管乐器筚篥。因此,这次回到古都西安学习唐传长安古乐,也是一次“丝绸之路”文化寻根的研学之旅。

当天,在中国古代音乐文化大讲堂传承学习研讨班开讲之前,白俄罗斯现代芭蕾舞国民艺术团与长安古乐艺术团举行了一场联谊活动。郑撼以长安古乐艺术团的学员身份,也参加了这场文化交流活动。他表演的萨克斯管独奏,赢得了白俄罗斯艺术家的热烈掌声。

不过,在获得中国古代音乐文化大讲堂的结业证书后,郑撼又深有感触地说,在意大利都灵威尔第皇家音乐学院留学期间,他发现西方音乐学院的系科,基本上都是清一色的西洋乐器专业,很难见到中国的民族音乐专业和课程。与此相反,中国的音乐学院,则是以西洋音乐文化为主流,中国的民族音乐系科专业却成了“少数派”。中小学音乐普及教育和社会教育,也同样是以西洋音乐文化为主流。不管是从民族文化传承来讲,还是从增强民族自信和文化自信角度来看,这种音乐文化教育传承“错位”的现象,都应该引起我们的认真反思。

郑撼最后表示,一千多年前的唐朝义净法师,曾经踏着玄奘法师的脚印历尽艰辛“西天取经”,从而留下了大荐福寺的唐寺、唐塔和唐传长安古乐。其中,唐传长安古乐也是“丝绸之路”最核心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通过这次“长安古乐古谱识读与今译”的学习,在返回意大利都灵威尔第皇家音乐学院后,他打算组织创建一个中国音乐文化传习机构,争取成为一名沟通长安和罗马的新时代文化使者。

李铠博士介绍说,举办这次公益性的中国古代音乐文化大讲堂传承学习研讨班,只是落实文博工作重要指示的一个新开端。在西安博物院的大力支持下,陕西古代音乐文化研究院已经确定了“五大建设目标”。即:创建“丝绸之路”世界文化遗产传承示范基地;创建文博社会教育“大学校”示范基地;创建“丝绸之路”文化旅游研学示范基地;创建“长安古乐”传承和传播示范基地;创建中华国学与红色文化传播示范基地。围绕上述“五大建设目标”,他们将继续策划实施“五大品牌工程”。即:永不落幕的“长安古乐丝路非遗文旅音乐会”;丝路古乐长安雅集;中国古代音乐文化博士大讲堂;中华国学与红色文化大讲堂;“长安古乐”研学旅游互动体验项目。

有关后续动态,网闻博报将会及时跟踪报道。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