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润成:家风的故事
【总第084303期】
作者:祁润成
家到底是什么?家风是什么?你的家风是什么?你有什么话想对家说?
家,是心中的根,不管你走多远,哪怕是到了天涯海角,都走不出他的牵挂。家,是一个充满温馨,幸福天伦感动的窝。家,是一个朴实无华写满了孩子的孝心,写满了父母慈爱的巢。家,是一个绚丽多彩的画,勾勒出爸爸妈妈丝丝白发和不在挺拔的背影。家,是一个有温暖回忆,渴了有水,饿了有吃的,疲倦了有休息的港湾。家,是一个有妻儿,有可爱的孩子,亲情爱情幸福天伦之乐的私密空间。家,也是接待亲朋好友聚一聚,玩一玩的幸福开心快乐的港湾。家,是一个有酸甜苦辣咸的账单,是伉俪夫妻一起编织爱的摇篮,一家人其乐融融朝夕相伴。家,是睁眼闭眼看着家人的身影,年复一年,亲人常常拌在身旁。家,是长年在这个房子里度过生活,犄角旮旯的角角落落堆满了黄金般的珍贵生活情节,只有家里人共享的空间……
家风,是建立在中华文化根之上,每个个体成长的精神足印;
家风,如同一个人有气质、一个家庭在长期的延续过程中,以一种隐性的形态,存在于特定家庭的日常生活之中,这就是家风.。通过耳濡目染就能获得的精神气质,具有“润物细无声”的意义。
家风,是一个家庭最好的精神不动产。有了它,才能不卑不亢,顺遂时不忘形,逆境时不怯懦,坚守自己的底线——它是我们行走世间的底气所在。
家庭是孩子第一课堂,有什么样的家风,就有什么样的人生观、价值观。良好的家风是保持家族长兴的“源头活水”。俗话说:富不过三代。物质上的富裕始终有用尽的一天,精神上的传承却能生生不息。良好的家风是弘扬社会正气的力量。
我的家风是:30几年前,先后请几位书法家书写了“天道酬勤”,“宠辱不惊”,“事不求名的常在 人到无私品自高”,“海纳百川”,“梅以寒而茂,荷以署而清。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作为“座右铭”,当做“家风”传承……
其实,我的内心有一个强烈的愿望,把这几幅字送给女儿,殷切期望她能够把这几个条幅作为鼓励鞭策自己生活学习的座右铭。让她努力塑造自己要“梅以寒而茂,荷以署而清。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的人……
大学五年本科期间,她不辞辛苦,夜以继日的创造了五千多业余课时记录。连续四年荣获“综合奖学金”,被评为学院“三好学生”,并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同时,在《广东电视周刊》、《音乐周报》、《视听前线》《星海音乐学院报》几家报刊杂志,先后发表40余篇文章,累计六万余字,多为音乐评论、综述报道、游记、杂谈等。
几年里,她对时事政治和各项专业学习,争分夺秒的刻苦努力,使自己终身受益无穷,辛勤汗水浇灌出丰厚的回报,作为优秀毕业生告别了母校继续深造。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20多年的刻苦努力,在她高中期间,父母双双被迫下岗分流,家庭发生了重大变故情况下,29岁中央音乐学院文学博士学位毕业,33岁晋升副教授,她的学术成果在日积月累的提高,大学期间就做到了“自立、自强、自尊、自爱”。现任星海音乐学院学术委员委员,广东青年社会科学工作者协会理事,,入选2015年“广东特支计划”青年文化英才,2015年广东省高校优秀青年教师培养计划,曾参与《中国交响音乐博览》等多部著作的编写。2016年5月被任命为音乐学系副主任,2016年11月,陪同星海音乐学院副院长赴纽约,与哥伦比亚大学终身教授周文中先生签订藏书捐赠协议,2017年7月,入选星海音乐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
我想对家里人说:朵朵,我陪你长大,伴你成长,帮助你营造一个温馨快乐幸福的儿童乐园,助上难得必需的一臂之力。在你蹒跚学步走路时期,会经常带你高高兴兴地到公园嘻戏玩耍,到适宜你健康茁壮成长的地方,接受时代阳光的沐浴……但是,我们有一个约定,你要“长江后浪推前浪”,“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在为期不远的将来要超越你的妈妈,你妈妈29岁中央音乐学院博士毕业,33岁晋升副教授,她的学术成果在日积月累的提高,大学期间就做到了“自立、自强、自尊、自爱”,这些都是你要赶超她的地方。
我们期待你的未来,三十年后,一定会绽放出人生美丽的理想之花,结出美好理想愿望的丰硕之果。薪火相传我们的家风,这就是我们祖孙的约定。
还有,我们永远不能忘记:1999年5月22日,秦皇岛晚报第一版刊登了《我们走过一条漫长艰苦的路》。
1999年9月18日秦皇岛晚报记者追踪报道了第一版《前路依旧漫漫》。
1999年9月19日,河北燕赵都市报第一二版刊登了《北戴河边的悲情协奏》。
1999年10月9日深圳晚报第二版转载刊登了《钢琴少女的艰难求学路》……
祁润成 1952年10月生于黑龙江省鸡西市,大专学历。1968年9月下乡到黑龙江生产建设54团,先后在49团修理厂、依兰收获机厂电影队、红兴隆机械厂工会、北戴河休养所任职。曾经做过电影放映员、俱乐部主任、办公室主任、接待部经理等职。退休后在广州定居,先后在广州日报,北京晚报发表60多张老照片。先后在《忆家书》,《知青岁月》,《家国记忆》留下自己的墨迹影像。
在场文学 The presence of literature 主 编:明桦微 信 号:zhaominghua0526本期编辑:学英微 信 号:shaiwangnv来稿须知:原创,文责自负。稿件题材:诗歌、散文、小说、杂文,书法、摄影、绘画作品。初次投稿:附作者姓名(笔名)、个人简介(150字左右)、照片一张。投稿信箱:438371346@qq.com
在场文学主编明桦感谢您支持原创作品
赏,是一种情怀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