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雕刻师,文人画:是写心的艺术

编辑

明  文征明  品茶图

禅宗为宗

文人画以禅宗为宗,自晋唐之始重“神”与“气韵”,注重心灵的虚静,以“外师造化,中得心源”为旨。文人画的写意笔法就如同写诗一样,它们都运用自己独特的“语言”来表现物象,文人画讲究“笔墨情趣”,物象是次要的,“笔墨”本身才是目的与载体。文人画重表现而非再现,是“印象”与表现的结合,体现了对描绘物象高度的集中、概括和提炼。

文人画承传禅宗对自性的大彻大悟,即“自性即弥陀”这一全新的主题关系。以发见自性与灵魂探究而根本彻悟。

禅宗并非宗教,而是一种独特情感体验方式、心灵状态与生命态度。禅是“无神论”,不外求,而是向内心中求,佛曰:“佛即心,心即佛。”“明心见性”是佛学开悟的偈语,发见自性是文人画家大彻大悟的不二法门。发见自性的方法则是破“我执”,打破假我之执,排除虚假的社会幻象,发见真我,以此大彻大悟,从而能得大自在、大自由。

编辑

宋  范宽  溪山行旅图

在文人画家笔下,画作不再单单是一种技法表现,而是以笔墨记录生命的真实,可以说文人画是画者的一种生活态度的表达,将个体生命放入一种永恒的生命流动中去记录生命真实的图像叙述,从而使个体生命超脱有限的人生苦痛,在无限的时间与空间之中寻找生命的存在意义,以此作为安身立命之本。体现了中国文人画的独特生存哲学。

中国文人画是写心的艺术。文人画作者大多有道、释、禅的人生观与文化心态。文人画家游离于权力中心之外,远离庙堂,寄情山野,表现为一种空间构图上的“心理距离”,与凡尘俗世拉开了距离,这正契合英国美学家布洛的“距离”说。如王维在《雪溪图》中,使用一河两岸的构图。

编辑

一河分隔此在凡尘与彼岸世界,表现的正是“空”的特质:人“空”,山“空”,水“空”,天“空”,体现的是一种禅宗的开悟方式。禅宗里将心比作一间屋子,心虚空方可纳万物,恰如屋子空了方能住人,心灵一片虚空、内外澄澈才可吞吐万千气象,体现了禅宗的灵台清明与虚空。可谓“惟虚无乃是实有”。而苏轼所叙“静故了群动,空能纳万物”正是对王维的一种呼应。

这种一河两岸的构图在元四家那里被承袭并表现至极致,吴镇的《渔父图》的恬淡空旷、赵孟頫的《秋江渔隐图》的寂寞凄清、倪瓒的《容膝斋》的萧散疏淡,均以虚空为质,形成了一个清虚的天机世界。

编辑

元  吴镇  渔父图

文人画早在公元五世纪基本解决了透视的问题,宗炳在《画山水序》中指出“张缟素以远映”,这种看似科学构图的弊端,提出“以大观小”的视点、“澄怀观道,卧以游之”的构图表现方式。

文人画在空间开合上,注重“以大观小”的空间叙述。每一个物象,山、水、木、溪流、屋、人等都是自足的,充满了内在的张力,它们都是一种独立的存在。这正契合中国文人画“气韵生动”表达的需要,不同的物象因“气韵”的无形黏连而贯穿一体,盎然生机。

编辑

元 赵雍 澄江寒月图

文人画家在构图的空间意识表达上,多以“空”为旨,构图上经常出现大面积留白,这种构图上的“空”消解了外力,体现了顺应自然,与物象自在悠游的性灵之感,以虚空的画面来衬托虚静的内心。

编辑

明  文征明  古木寒泉图

表现在创作之中,寂寞为精神、虚静为意象、恬淡为风格。对比西画的“满”,中国文人画以“空”为主导的绘画内容与意象,为画面铺开了虚静的色调。文人画中的大面积留白,以“空”“无”呈现作者画外之感想,在“空”之中捕捉物象的动态,在看似虚无的“神”与“气韵”之中构建有形的物象,以有形的物象来寄托不可言说的性灵。

编辑

北宋  郭熙  秋山行旅图

枯木、乱石、朱竹、空亭、空屋等,这些绘画意象的空淡疏远与庄子的虚静、纯粹天真的美学契合,其“空”“无”恰恰为心的悠游提供了一个流动性的空间,正是中国山水画“澄怀味象”“可行,可望,可游,可居”的卧游观的体现。

编辑

元  倪瓒  枯木幽篁图轴

不同于西方科学理性的焦点透视,文人画的视点是流动的,其所描绘的物象看似是一个个独立的不相关的个体,往往通过一个画眼而得“气韵”使之“活”,将万物串联一气,万物流动,自在活泼,从而顾盼生辉、欲散还连、和谐共生,形成一种“流动性”。物象是动态的视觉,是活的、是流动的,物象随画者视点的转移而移动,正可谓神与物游。

文人画重表现而非再现,是“印象”与表现的结合,体现了对描绘物象高度的集中、概括和提炼。因此,文人画在造型上“不求形似”,洗练概括、单纯简古,用笔天趣自然。

编辑

元  倪瓒  容膝斋图轴

文人画用笔古淡,看似疏淡的线条表现,实则是用笔“虚则实之,实则虚之”的哲学关系表达。后世伪文人画大多信手涂抹模仿文人画的疏淡,殊不知文人画用笔看似疏淡实则沉重。文人画用墨高枯,淡雅素洁,皴法自在率真,用色古雅平淡,淡远重于瑰丽,具有浓厚的黑白二色的象征意味。晋唐虽然看似仟侬华丽,但仍以装饰意味为重。文人画罕用石青石绿渲染的青绿山水,往往是淡墨枯笔,寥寥数笔而尽得神韵,气象万千。

编辑

中国传统的“文人画”,特别注重“境界”的营造。达到了一定的境界,也就达到了“气韵生动”的目的。所谓“境界”,指的是书画家通过笔墨语言所创造的一种气象,一种意境,一种格调,以及品赏者通过精神体验、主观感受而感受到的精神高度。

编辑

编辑

编辑

编辑

编辑

编辑

编辑

编辑

编辑

(0)

相关推荐

  • 【天下艺术】国画:南北宗论

    董其昌在历史上是一位颇有争议的人物.他出生在上海松江,当时称为华亭.明万历十七年考取进士,后来官至礼部尚书,谥文敏.董其昌才华俊逸,好谈名理,博学多才,擅长书画鉴别.他在书法上,初学颜真卿,后改学虞世 ...

  • 2021中国当代艺术家——张东海

    中国画经过千年的传承,形成了非常完整而严谨的法度体系,如何把这些法度琢磨透彻,是当代艺术家的文化担当,所以修行书画功在传承,法在创新.当代著名书画家张东海先生就以书画同修的执着,修翰墨精湛,著丹青传神 ...

  • 廖庚鸿:浅议中国文人画写意精神

    蓝鹰书画专注于文化领域,书画传播推广领先品牌. 廖庚鸿:浅议中国文人画写意精神 图文/廖庚鸿 中国文人画,萌芽于唐,兴盛于宋元.史称宋元为文人画的黄金时代.文人画,亦称"士夫画", ...

  • 山水大观 | “笔墨'之真义

    张谷旻,1961年生,杭州人.1988年毕业于浙江美术学院(现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系.1997年考入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系,先后获硕士.博士学位. 现为中国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西泠书画院副院长 ...

  • 王志平|《中华国粹·翰墨经典》当代著名书画家系列

    展览前言: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独特印记,更是一个民族的根与魂.文化,是一个民族最厚重的历史底色.最骄傲的人文荣光.渊源流长,底蕴深厚,博大而精深. <中华国粹 翰墨经典>当代著名书画家系列, ...

  • 笔墨散论(一)

    意大利艺术理论家文杜里在他的<走向现代的四步>,很严谨.辩证的分析了现代艺术与印象主义,古典艺术,文艺复兴的那种深刻的颇具有逻辑性的联系,这给人一种新的启发,也就是在当下多元的艺术语境中, ...

  • 文人画,写心的艺术

    明  文征明  品茶图 文/宋石磊 禅宗为宗. 文人画以禅宗为宗,自晋唐之始重"神"与"气韵",注重心灵的虚静,以"外师造化,中得心源"为旨 ...

  • 文人画:写心的艺术!

    苏轼<潇湘竹石图>(局部) 中国美术馆藏 禅宗为宗 . 文人画以禅宗为宗,自晋唐之始重"神"与"气韵",注重心灵的虚静,以"外师造化,中得 ...

  • 文人画:是写心的艺术

    明  文征明  品茶图 禅宗为宗. 文人画以禅宗为宗,自晋唐之始重"神"与"气韵",注重心灵的虚静,以"外师造化,中得心源"为旨.文人画的写 ...

  • 我是雕刻师,繁花盛开,蝶闻香来,词写此玉!

    玉雕创作中蝶恋花 是其中一个较为典型的抒情的题材, 画面为繁花盛开中, 蝴蝶闻香而来, 画面清新秀雅,形象自然. "蝶恋花"是宋词中著名的词牌名, 是文人雅士托物寄怀, 借物咏志的 ...

  • 我是雕刻师,工笔画扇面-露入庭芜恨已深,热时天下是知音请欣赏文人最爱之

    我是雕刻师,工笔画扇面-露入庭芜恨已深,热时天下是知音请欣赏文人最爱之

  • 我是雕刻师,折扇,文人的夏天必备之物

    夏天到了,在这酷热难耐的日子里又到折扇爱好者们的秀时间了.将自己喜欢的那一把拿出来打开,轻轻的扇着风.假如对面也过来一位喜好折扇的对你来一句,"你这扇子真好."那心里能美上一天. ...

  • 我是雕刻师,工笔白描人物(玉雕素材)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创所有,本文只作欣赏 图文由雕刻荟翠收集网络整理-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即删除来源:我是雕刻师

  • 我是雕刻师给您欣赏竹雕艺术,新老竹雕对比

    竹子们用尽洪荒之力,经过20几道工艺流程,让自己整个变了模样,不过你怎么变大家还是一眼就能认出你. 你在人们生活的历史长河中一直未曾离开过,你最初变成竹简.竹扇.簪.笔杆.篾盒.竹席.竹胎漆器多数是与 ...

  • 我是雕刻师

    老玉竹 · 连中三甲 · 鸣虫蝈蝈罐 精选老玉竹,纯手工打磨,包浆迷人!橄榄核精雕"玄阴四象"出声门窗,仿牙螺旋口内套小叶黄杨镂空雕"连中三甲"蒙心,制作精良!纯手工刻绘,细腻精湛,生动传神!手感轻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