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心归位,做不焦虑的家长

文/钟凌

曾仕强教授在《教养》一书的开篇说到:“没有子女,想要子女;有了子女,担心子女。担心的时间,长达一辈子;只要活着,就得不停地提心吊胆。”。

中国有句老话:“生个孩子,怕他一辈子。”

无论是担心还是怕,其实说的都是父母,对子女的爱与牵挂。

当我们把目光专注于当前的教育,尤其是家庭教育,发现这爱似乎变味了。

1

我们因何而焦虑

新冠疫情期间的长假,暴露了家庭教育的贫瘠与荒芜。

每一个在长假里,被折磨得无法忍受的家长,家里一定有一个“伤痕累累”的孩子。

那些因辅导孩子,而犯了心脏病的父母;那些因不堪重负或者一点小事,就放弃生命的孩子,无不折射出当前家庭,教育中角色的失位和错位。

一切都是从爱出发,为何最后抵达到的不是美好?无数焦虑的家长和压抑的孩子,让家庭教育,成为了两败俱伤的战场。

我们的家长因何而焦虑?

买不到最好的进口奶粉我们焦虑、幼儿园、学区房我们焦虑,还有考不上重点高中、上不了好大学我们焦虑……

这焦虑,从孩子出生那一刻起,不,甚至从孩子还没出生就开始了,我们就无休无止的焦虑。

这焦虑最初是源于爱,因为我们爱孩子,希望提供最好的。可是什么是最好的呢?这个“最好”是怎么得来的,如何定义的呢?

这个所谓的“最好”,是比较来的,但不见得就是,孩子真正需要的。对于孩子来说什么是最好的?适合的就是最好的。

伴随着孩子的成长,我们的焦虑,也在不断延伸。

当我们焦虑的对象,从无法给孩子提供“最好的”,变成孩子的成绩、孩子的表现不是最好的,这焦虑如同悬在,孩子头顶无形的大山,压抑着孩子。

这爱就变成了枷锁,而我们的孩子无法摆脱,因为这枷锁笼罩着爱的光环。

焦虑源于比较,源于不确定,源于对失败的恐惧,源自我们的祖先,传承下来的人生。

假设,我们不断地比较,无休无止地焦虑,看似努力向前,实则南辕北辙。

2

贫瘠的土地长不出参天大树

焦虑的家长养不出从容的孩子

孩子在学校里被比较,回家了还要被比较,慢慢的,这比较已经远离了爱的初衷,甚至与爱无关了。

有的孩子认为,他是父母的面子,是父母炫耀的物件,是父母展示自己,教育成果的展品,于是,爱的意义被消减。

正如曾师在《教养》一书中所说:“譬如种花,先要心理有所准备,泥土里会长花,同时也会长杂草。子女是人,随时可能变好,也可能变坏。”

教养孩子就如养花,每一天,每一时,每一刻,花都在成长、变化。我们岂能因为,一点点的风吹草动,就起心动念,担心不已?

我们只知道催促,孩子快点快点,却忘记了“欲速则不达”;我们总说“孩子,你要加油啊!”,却忘记了每个人,生来就有自己的花期;我们总是力图,把最好的东西拿来,堆放在孩子面前,却忘记问问孩子真正需要什么?

贫瘠的土地长不出参天大树,焦虑的家长养不出从容的孩子。

曾师一直提倡,家长学习传统文化,从传统文化里吸取营养,强大内心,涵养自己,茁壮家庭教育的根基。

当我们放下执念,用如如不动的般若心,去体会“教育就是一棵树,摇动另一颗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召唤,另一个灵魂”。

当我们真正认同,曾师说的健全发展,比学习成绩更重要的理念,我们在教养孩子的道路上,就可以更加从容不迫。

3

安住在自己的角色里

做不焦虑的家长

在一个家庭里,父亲强健,母亲柔顺,从前主张男女分工,父要严而母要慈,现代雌雄同体,父母都应该有严有慈,但也要有分工。

曾师对父母的职责,进行了大体的分工,在教养孩子的过程中,父亲要着重扮演好5个角色,父亲是保安员、职业顾问、运动教练、交友顾问和学科辅导员。

母亲也要扮演好5个角色,母亲是保健员、经济顾问、家务教练、生活顾问,也可以辅导学科。

“生活是理想和兴趣的演出”,而非做给别人看的。当知晓了这一点之后,母亲安住在母亲的角色里,父亲安住在父亲的角色里,自然就不会为外界的变化而焦虑了。

每一个来到世上的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珍宝,给他爱的环境,给他尊重和自由。

让孩子安心地做一个孩子,让他的成长像春天的花开一样的自然。

每一位父母从孩子出生,那一刻起已别无选择,各自做好自己角色,温柔而坚定,理解和包容,这就是最好的家庭教育。

用传统文化这丰厚的家庭教育土壤,把这份文化的自信,根植在孩子的心里,孩子的路,一定会走得坦荡而坚实,这也是家长最好的抗焦虑药。

父母安住在自己的角色里,静待花开。

END

作者简介:

钟凌,红尘里的修行者,看云,写字,追逐阳光,仰望星空,相信梦想,一直在路上。

征稿启事

1.曾仕强公众号【易友风采】长期征稿,您和曾师的故事,以及曾师对您的影响和启迪,包括您学习工作生活中的所思所感、所遇所闻,均可投稿。

2.字数:1000-2000字。

3.投稿微信:shutongxiaoyi。备注:投稿。期待各位大显身手。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