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发现 ▏西安北郊枣园南岭西汉墓出土的一批半两钱

编者的话:

在众多的考古发现中,钱币是出土文物中的小个子,经常被湮没在各种考古发掘报告中难觅其踪,在此,我们会不定期为大家搜寻一些考古发掘中的钱币资料,为广大爱好者、研究者提供一个备份和参考。

1997年11月,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在西安北郊陕西省印刷厂住宅区配合基建钻探中,发现了6座汉墓。墓地位于未央区政府西侧的枣园南岭,其中5座盗掘严重,唯M1未被盗掘,保存较好。M1为长方形竖穴墓,方向280°,出土随葬器物598件,其中有钱币486枚(编号M1:22(1)-(486))。发表于《考古与文物》2017年第4期的《西安北郊枣园南岭西汉墓发掘简报》一文,披露了这座墓葬的具体发掘情况,现将其中出土钱币信息摘录如下:

M1出土钱币均为“半两”铜钱。其中2枚“半两”二字从左向右识读。钱币背面无纹饰,个别钱币有内外郭,但郭线较细,不明显。部分钱币周边留有浇筑茬。体型、轻重悬殊较大,最大者直径3.55、最小者仅有1.2厘米;最重者重14.7克,最轻者轻0.4克。穿两侧的“半两”二字字体变化也较明显。根据钱体大小和字体的变化可分为四型:

A型  27枚。直径均在3.01-3.55厘米之间。“半两”二字笔画较粗,字体规整醒目。个别“半两”二字较小。“半”字上半部方折,个别圆折,下部的上横两端向上方折,下横短于上横。“两”字上部大多有上横,少量的无上横,上横长短不一,两肩多方折,个别微圆折,人字上笔有长有短,内部两“人”字分布均匀。个别钱币周边留有浇筑茬。

B型  109枚。直径均在2.55-3厘米之间。字体笔划粗细不一,大小各异。部分钱体周边留有浇筑茬。个别钱体上有浇铸时留下的小孔。“半两”二字字面有平有凸,字型各异,有方有扁,有些“半两”二字可辩,字体不清,有的“半”字清晰,“两”字不清;有的“两”字清晰,“半”字不清,有些笔划残缺不全。“半”字宽窄长短不一,有些上部方折或圆折,有的呈“八”字形,下部横竖画长短不一。整体“半”字有的窄长,有的较宽,也有的上宽下窄;“两”字大部分有上横,两肩多方折,有些“两”内“人”字已演变成波浪纹,还有些已嬗变成“十”字。有些“两”字三竖划下端较齐。绝大部分“两”字上横较短。

C型  182枚。直径均在2.15-2.52厘米。大部分钱体较小薄,孔较小,肉较窄。少数钱体较厚,正面凸起。穿径差异较大。个别钱币正面外有郭。部分“半两”二字窄长,笔划较细;部分“半两”二字有方有扁,笔划或粗或细;还有的字面有平有凸,字型各异。“半”字宽窄不一。“两”字除少数无上横外,其余均有上横,部分“两”字内部已嬗变成“十”字。个别钱面留有小孔和笔划模糊不清的现象,部分钱体周边留有浇筑茬。

D型  168枚。直径均在1.2-2.12厘米。大部分钱体孔大,肉窄,体小薄。字体笔画纤细。有些钱面较平、少数钱体较厚,正面凸起。大部分钱体周边留有浇筑茬。少数字体笔画较粗,有少量钱币字体模糊,但“半两”二字可辨。绝大部分“半两”二字瘦长且呈窄条形。“半”字上笔较短,多为方折,下笔上横方折或圆折,下横长短不一。个别“半”字下部的上横两端末上折。“两”字均有上横,有长有短,也有的上横长短适中,两肩方折,三竖纤长,“人”字上笔长短不一,个别“人”字瘦小。也有“两”内“人”字与竖划的组成嬗变为“十”字。另外(380)与(428)“半两”二字从左向右识读。

以上铜钱,绝大部分为西汉半两,时代应在汉武帝元狩五年铸五铢之前。

资料摘自: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西安北郊枣园南岭西汉墓发掘简报》,《考古与文物》2017年第4期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