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行第一版标准灵通卡藏鉴

一、“牡丹灵通卡”的由来

说到“牡丹灵通卡”的由来,就不得不说说牡丹卡的由来。工行选择“牡丹”作为自己的品牌形象,和前工行行长张肖有密切关系。张肖行长自1985年6月到1997年初在任,当时,对于工行品牌形象选用,其内部已经酝酿很久,工行高层也有不同的想法,计有“牡丹”“昆仑”、“熊猫”等。在工行党组会上讨论时,张肖行长力排众议,力主选用“牡丹”。张行长本人很喜欢牡丹,她认为牡丹花不仅美丽、大气,还是雍容华贵和吉祥昌荣的象征。如果选用“昆仑”或者“熊猫”,体现不出“富贵”这个含义。作为从事金融业务的银行和银行的客户,“富贵”才是首选的寓意。工行确定以“牡丹”作为工行信用卡和借记卡名称,不仅表达了对持卡人的美好祝愿,也借“牡丹花花中之王”的地位,寓意“牡丹卡卡中之冠”的前景,表达了工行人志在夺冠的勇气和信心。工行希望自己在银行界中的地位就像牡丹花在花卉中的地位一样,能成为王者。正是在张肖行长的支持下,1989年,牡丹卡诞生了。

1989年10月,工行就已明确“牡丹”作为工行卡的品牌,但由于各地分行发卡,造成卡面地域特点突出,工行第一代储蓄卡ICBC的卡面上,没有集中反应“牡丹”这个重要主题和品牌,虽然玉林ICBC也有牡丹的图案,宜春和上饶等ICBC卡面上出现了“牡丹储蓄卡”的字样,但是大多数ICBC卡面上都写着“自动取款卡”,“自动存取款卡”“自动柜员卡”或“ATM CARD”等,显然ICBC强调的是ATM机的“自动”存取款功能,因为在1990年前后,ATM机在中国还是一个相对新生的事物。

1994年年底工行又推出第二代储蓄卡,业内俗称绿牡丹卡。工行储蓄卡集中表现牡丹主题是从绿牡丹卡开始的。绿牡丹卡追求的是统一工行专业形象的风格。卡面上大多数是“牡丹取款卡”,“牡丹专用卡”,“牡丹邮电卡”,“牡丹转账卡”,“牡丹征稽卡”,“牡丹联名卡”或“牡丹卡储蓄取款卡”等字样,无论是卡面上的字还是画面,它强调的都是“牡丹”品牌而不是ATM机的“自动”功能。因为在1994年以后, ATM机在很多中国大城市都已经较常见了。绿牡丹卡就是要弥补ICBC的这个不足,凸显和宣传“牡丹”这个品牌。这是两者除功能以外本质上的区别。

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和金融业务的需求,工行再次提升了储蓄卡的功能和服务,由广东分行提议,于1997年2月1日,推出“牡丹灵通卡”。牡丹灵通卡强调的是功能上的“灵通”,它具有存款、取款、转账结算等功能,可在联网的发卡银行(发卡机构和储蓄所)和ATM(自动柜员机)、POS(销售点终端)等电子机具上使用。随着工行软件和硬件系统的不断升级,灵通卡的功能也不断在增强。工行早在1990年6月就加入了VISA组织,第一版标准灵通卡背面都有“Visa Interlink(老版)”标识。从这点上可以看出早期工行与VISA紧密合作的历史,这也是灵通卡和绿牡丹卡的区别之一。

从牡丹灵通卡一诞生,工行就寄予极大的希望,希望它能够成为功能最强大,使用最便捷,客户最满意的储蓄卡。为了使牡丹灵通卡在使用上能够“灵”和“通”,工行在13年中不断推出不同版本的灵通卡,使灵通卡产品及其功能不断升级。

第一版“牡丹灵通卡”的设计卡样曾出现过4种,如图1-4,最终工行选择了图4做为第一版标准灵通卡的卡版。

图1.工行第一版标准灵通卡设计卡样(未采用)

图2. 工行第一版标准灵通卡设计卡样(未采用)

图3. 工行第一版标准灵通卡设计卡样(未采用)

图4. 工行第一版标准灵通卡设计卡样(采用版)

2.  工行第一版标准灵通卡的设计特点

为区别工行联名灵通卡(工行和合作单位协商由银行发行,卡面有合作单位标识的卡,如牡丹中油灵通卡、牡丹携程灵通卡),笔者将非联名灵通卡称作“标准灵通卡”。 第一版标准灵通卡的行名“中国工商银行”这六个字采用的是手写体,由工行第一任行长陈立特邀了著名书法家段云先生书写。

段云先生曾历任国务院总理办公室副主任,国务院财贸办公室副主任,国家计划委员会副主任,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委员等职,他还是中国老年书画研究会名誉副会长,是国内外较有声望的书法家之—,段云先生的书法造诣很深,笔力雄健,淡泊天成,柔中带刚,神完气足。陈立先生比段云先生小10岁,曾历任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中国工商银行行长等职,在工作中和主管财经系统的段云先生结下深厚友谊,因此,陈立先生亲自请段云先生为工行写了行名(图5)。后来,段云先生看到自己写的“中国工商银行”六个字,特别是“工”字并不十分满意,又为工行写了一次行名(图6)。第一版标准灵通卡采用的仍是第一次书写的行名。第二次书写的行名曾在牡丹信用卡上使用过。而之后的牡丹卡均不再采用手写行名,改为电脑印刷字体。

图5.段云先生第一次写的行名

图6.段云先生第二次写的行名

行名下方是中国工商银行英文字体。卡面左上角有工行行徽,行徽整体图案为中国古代圆形方孔钱币,象征银行。中心部分的“工”字和外圆寓意商品流通,表现该银行作为国家办理工商信贷的专业银行的特征。“工”字图形四周形成4个面8个角,象征其银行业务发展和在国民经济建设中联系的广泛性;图案中两个对应的几何图形,寓意该银行和客户之间互相依存、互相协调和紧密合作的融洽关系。行徽的主体线条为红色,底色为白色。该行徽由时任中国工艺美术学院装潢设计系主任陈汉民教授设计,从1989年1月1日起正式启用。 该行徽也是工行的品牌象征,1995年7月工行在国家工商管理局商标局进行了行徽商标注册。

行徽下是“牡丹灵通卡”5个字,再下方是牡丹卡注册商标。牡丹卡商标中间为白色的“M”,背景颜色以印刷色谱为依据,左边为蓝色,由100%的蓝和20%的红组成;右边为红色,由100%的红、60%的黄和20%的蓝组成。

卡面中间英文“moneylink”就是工行给“灵通卡”起的英文名字。右下角有牡丹花图案。整个卡面设计给人的感觉是朴实,简洁,大方和高效。

3.  首发时间

工行第一版标准灵通卡首发时间为1997年6月,有些地区发卡时间较短,有些地区发卡时间较长。多数地区在1998年之后就停发了。所以,总体上来说,工行第一版标准灵通卡的发行时间不到1年。

4.发行地区

工行第一版标准灵通卡发行地区有北京,上海,天津,山东,青岛,江苏,浙江,河南,河北,辽宁,沈阳,大连,福建,厦门,黑龙江,广西,安徽,内蒙古,陕西,吉林,昆明,新疆,甘肃,青海,宁夏等(表1:工行第一版标准灵通卡统计)。

表1.工行第一版标准灵通卡统计

牡丹灵通卡的卡片当时由总行集中印制,各分行将所需牡丹灵通卡的数量提前两个月报总行信用卡部,由总行信用卡部通知厂家印制。

下面是几张相对少见的工行第一版标准灵通卡:

图7.青海省分行

图8.宁夏回族自治区分行

图9.安徽省分行

图10.广西壮族自治区分行

5.       工行第一版标准灵通卡之谜

据上可以看出,工行第一版标准灵通卡在历史上出现的时间很短暂。在笔者多年的收藏过程中,目前只发现表1所示的25个分行所发行的第一版标准灵通卡。针对第一版标准灵通卡,笔者认为还有很多未解之谜和值得藏友深入研究的题目。比如:

(1)   为什么工行广东省分行开创了“灵通卡”的模式,却没有发现广东省分行,广州市工行或深圳市分行发行的第一版标准灵通卡?

(2)   1984年4月,工行就成立了重庆市分行,1997年6月18日重庆直辖市正式挂牌。为何其他直辖市都发行了第一版标准灵通卡,而未见重庆市发行?

(3)   为何在几个重要的人口大省,如四川,湖南,湖北等地未见工行第一版标准灵通卡的出现?

(4)   为何昆明市分行发行了第一版标准灵通卡,而未见云南省分行发过第一版标准灵通卡?这是怎样的历史原因或背景所造成的?

(5)   关于工行山西省是否发过第一版灵通卡,银行卡收藏界存在2种说法,一说发过,一说没发过。到目前为止,笔者未见山西省第一版标准灵通卡。因此,对这两种说法很难下结论。

(6)   工行第一版标准灵通卡的卡BIN(Bank Identification Number发卡行识别码)及发卡地区编码和以后版本的卡BIN及发卡地区编码不一样,各地发卡编码较混乱,有些地区是否存在借用第一版卡板等,都值得深入研究。

6.     小     结

工行第一版标准灵通卡从1997年问世以来,到1998年前后退出历史舞台。虽然其寿命很短,但是它为工行的借记卡业务开启了一个崭新的时代,之后,工行的各种版本的灵通卡不断推出,功能也日益强大,其知名度远远超过了ICBC和绿牡丹卡。

工行第一版标准灵通卡的制卡厂主要来自天津环球磁卡股份有限公司和金邦达两个制卡厂。其中,金邦达为上海和安徽省分行制造过工行第一版标准灵通卡。

从表1还可以看出,在经济欠发达的地区,比如,青海省,宁夏,甘肃,新疆,安徽省等地区,发卡量相对少一些,因此,造成存世量相对少一些,市面上也比较少见。从这些实物的珍稀程度也能反映出中国改革开放各地经济发展的不平衡状态。

收藏银行卡的目的就是要发掘和弘扬银行卡发展文化和历史。 因此,专业的银行卡收藏家不是只注重卡面的漂亮程度, 而是要研究银行卡的历史与文化。笔者认为,工行灵通卡具有较高的历史地位和收藏研究价值。如果你主集工行卡, 标准灵通卡是一门入门课和必修课,也是一项基本功。收集灵通卡非一日之功。灵通卡的价值不仅体现在单张卡的价格上,而是体现在数量、完整度、历史地位及其发展文化内涵中。正所谓滴水穿石,不是力量大,而是功夫深。

(本文刊于《中国钱币》2013年第3期)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