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惑 ▏何谓“朱提银”

目前,钱币学界关于朱提银的产地、纯度及“朱提”名称的说法比较多,其中一些看法缺乏根据,模糊不清,甚至带有很大的主观性。通过对古代银锭金属成分、铸造工艺的科学研究,我们有了一些新的认识和看法,写出来与大家共识之。

自汉代以来,史籍中多有提及朱提银的。《汉书·食货志》:“朱提银八两为一流,值一千五百八十。它银一流值千,是为银货二品。” 《后汉书·郡国志》记载:“朱提山出银铜”。宋代王应麟在《玉海》中有:“《回纥传》,贞观二十一年(647年)入朝,帝坐天成殿,陈十部乐。殿前设高坫,置朱提瓶其上,潜泉浮酒,自左门通坫注之瓶,转受百斛镣盎。回纥数千人饮毕,尚不能半。”明清时期的文学作品中,以“朱提”指称白银的记载更为多见。缘何古人以“朱提”一词作为白银的代称?这与云南朱提县自汉代开采、冶炼纯度高的白银有关。

关于朱提银的产地,应结合地质资料来客观地理解这一历史问题。历代文学作品中,皆不乏朱提之说,而且与白银密切相关。如蒲松龄《柳泉居士词稿手迹》中《金菊对芙蓉》:“倘上方见帝,幸代陈词,仓箱讨得千钟粟,从空堕万铤朱提。” 唐代韩愈《赠崔立之》:“我有双饮盏,其银得朱提。”韩愈说的朱提应指古代地名,通常认为是指云南昭通一带。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已有学者根据历史文献记载,就朱提的地理位置进行实地考证,认为从西汉到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朱提,应在今昭通、鲁甸等相关县市,汉代产银的朱提山在今鲁甸县龙头山一带[1]。《汉书地理志》云:“犍为郡朱提山出银”,《本草纲目》中引《宝藏论》:“草节铅,出犍为,银之精也”。当今犍为县在四川宜宾西北,由于古今地域范围变化,汉代犍为郡的地域很可能是指四川、云南的交界地带,这一地区铅锌矿床分布很广,在一些富含方铅矿的地方,还分布有含辉银矿富足的银铅矿床[2]。因此,古代的朱提山,很可能指川、滇这一富含铅锌、银铅的矿区。随着历史的变迁,具体采矿地点有所变化,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对朱提银的产地有不同看法,但都应在这一范围内。因此,朱提山包括今昭通、鲁甸、永善3县(区)沿金沙江、牛栏江流向的山脉,朱提为云南昭通最早的古地名,先有山名,后因产银得名,这种看法应不为错。

关于朱提银的实物,历来很少见,近代一些金石类著作中收录的或标注为早年出土传世者,也未必可信。清代端方《陶斋金录》中录有一阳文银块,端方题为“朱提”残字,直存八寸二分,横存六寸八分,文字残缺,第三字为银,下似号,末字似万。王献唐先生在《中国古代货币通考》中认为:“传世银货有文字者,除昭通一品未见,此为最早者也。”关于这枚残银块与“昭通品”,钱币学界一直有人认为是最早朱提银的实物证据,甚至认为“汉朱提银白金”就是汉武帝白金三品货币的云南地方产品[3]。这种看法是不正确的。

关于朱提残银块,据传于光绪年间(1902年)出自洛阳白马寺,后流入香港,1955年时,由文化部将其购回收归现在的国家博物馆。存放这枚银块的木匣内还有罗振玉的题记:“此银出洛阳白马寺,殆明帝、章帝时物。往岁端忠敏公督江南时曾寓目, 丙寅仲冬药雨先生以两千金得之。属为题记, 殊有人琴之感。忠敏遗物, 多零落于谁何之手! 且幸此银之得所归也。涂月十日上虞罗振玉题记”。后来中国历史博物馆翦宁对这枚银块的文字进行了仔细研究,认为端方著录有差错,其文字形态、书写方式均存在很大疑问[4]。最具说服力的是,国家博物馆文物科技中心的潘路、杨小林对这枚银块的科学检测,成分分析表明,这枚银块根本不含银,而含锌量达34.52~57.25%,还含有铜、锡、铅、铁等其他元素[5]。根据我们对中国古代黄铜铸钱和炼锌技术的系列研究[6],如此高锌的合金材料,最早也应在明代天启年以后,而从这件残银块的记载流传来看,这枚所谓的汉代朱提银块很可能即是清末的臆造物。

至于“昭通品”,也存在很大疑问。据称,1936年,在昭通城西30里山谷中俗名“皮匠地”的地方,一位当地村民在犁地时,掘得一块状金属物品,经张希鲁考证为“汉朱提银锡白金”,该金属藏土中时,盛于底铸虫鱼之铜器内,上覆以双色洗,洗底内铸篆文“建初八年朱提造作”(“建初”,为东汉章帝年号公元83年),重81两,上刻篆文一行,张希鲁考作“永建盉重五十斤”。这件金属器在《云南货币简史》一书第二十八页中曾被提及,这枚所谓的“朱提银”含银仅42%,其余成分主要是锡。首先,这枚银块与铜器的年代是否相同就存在很大的问题;其次,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其根本“配不上”朱提银,因含银量还不到一半,而朱提银当系成色很好的上品银;再,这件金属器物的真实来源、呈现状态都有进一步深入研究的必要。

关于朱提银,还有一些说词,即朱提山出产质量好、纯度高的白银,这类说法在字面上特别容易产生误解,是朱提山出产自然银还是银矿品位高,或是冶炼技术好,产品纯度高,不能笼统概之。自然银在自然界中是很少见的,银多与铅、锌等伴生,或以辉银矿富集,通常需要经过冶金提炼才能得到纯银。朱提山一带银矿资源丰富,而且有辉银矿等容易提炼的银矿,可能银矿的品位也很高,冶炼所得的白银纯度高、数量多,因而得名,以至于人们用朱提(银)这一地名来代指质量好、纯度高的白银也就是很自然的事了。

注释:


[1] 范文钟:《朱提银到底产于何地》,《四川文物》,1995年第4期,50-53页。

[2] 夏湘蓉,李仲均,王根元编著:《中国古代矿业开发史》,地质出版社,1980年,290页。

[3] 云南省钱币学会编,孙仲文主编:《云南货币简史》,云南民族出版社,2001年,28-29页。

[4] 翦宁:《“万会银号”朱提银考》,《中国历史博物馆馆刊》,1999年第1期,109-114页。

[5] 潘路,杨小林:《“汉朱提残砖”的分析与思考》,《中国历史博物馆馆刊》,1999年第1期,115-119页。

[6] 周卫荣:《中国古代用锌历史新探》,《中国炼锌历史的再考证》,《黄铜冶铸技术在中国的产生与发展》,载《钱币学与冶铸史论丛》,中华书局,2002年。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