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斗死后694年,坟前多了一个伴儿…

史事纵览

以史为鉴,为现实拾遗补缺.人物、故事都源自正史,力求客观理智,有益于人.
公众号

花蕊夫人

述亡国诗
君王城上竖降旗,妾在深宫那得知?
十四万人齐解甲,更无一个是男儿。
——花蕊夫人
01
乾德三年(965年)正月初七日,后蜀后主孟昶在宰相李昊的建议下,决定向宋朝平蜀主帅王全斌投降。
孟昶仅仅抵抗了66天,就成为了亡国之君。

正月十九日,王全斌率军进入成都,后蜀正式灭亡。

孟昶画像
二月十九日,孟昶派自己弟弟孟仁贽来到开封,向赵匡胤递上了孟昶写下的降表,降表主要有八个字——“自量过咎,尚切忧疑”。

孟昶向赵匡胤表示,自己已经认识到自己的错误,真心实意向大宋皇帝投降,就是不知道大宋皇帝会怎么对他。

赵匡胤大方的批示道:“既自求于多福,当尽涤于前非。朕不食言,尔无过虑。”

赵匡胤给足了孟昶面子,并不直呼孟昶名讳,还称孟昶的母亲李太后为国母,并许诺之前优待孟昶的条件依旧有效。

孟昶稍微放心了,看来大宋皇帝还是说话算话。
孟昶很满意,亡国之君失去尊严和自由,却能换回生命和富贵,也算不幸中的万幸了。

当年三月,后蜀亡国之君孟昶带着一众降官、以及全家老小,举族奔赴开封。

少不入蜀,老不出川,孟昶这一年47岁。

这是他有生之年第一次离开生活了四十多年的四川,远离自己的家国。

四十年如一梦,孟昶很清楚的知道,自己再也回不到四川了,最好的待遇也就是成为那个乐不思蜀的安乐公刘禅。

或许,此时他也在想着自己该怎么像前辈学习,装疯卖傻。

生死有命,富贵在天,一切只能听天由命,人生贵在知足,自己做了三十多年皇帝,享受了一切荣华富贵,此生还有什么可追求的?一个阶下之囚,又还能要求什么?

这么一想,孟昶就想开了,也就无所谓。

02
但是一路上,孟昶的亲家公、后蜀的大宰相李昊,却面无人色,甚至一夕数惊。
因为李昊是个投降专家,后唐灭前蜀,他主张投降;北宋灭后蜀,他又主张投降。
因此,他熟悉各项投降业务,也知道投降的风险。

李昊不由自主的想起了四十年前,自己投降后唐时的那一幕。

四十年前,前蜀末主王衍也是身穿白衣,衔壁牵羊,以草绳系颈,迎降道左。

李存勖也让王衍带着族人百官一千多人,出江陵,经襄州,像孟昶他们一样向北去洛阳,向李存勖投降。

当时李存勖还信誓旦旦的赐下诏书说:“固当列土而封,必不薄人于险,三辰在上,一言不欺!”

多么诚挚的誓言啊,听起来比赵匡胤那句还更让人放心。

可就当王衍等人行至秦川驿时,突然传来了李嗣源在魏州反叛的消息。

李存勖慌忙东征平叛,这时伶人景进献计说,李嗣源来势凶猛,陛下应狮子搏兔,全力以赴。

如今太子继岌远在成都未归,陛下跨河东征,国内必然空虚。
王衍族党不少,一旦为乱,局势将不可收拾,不如将其杀掉,以免除后患。

李存勖当即便派宦官向延嗣下敕诛杀王衍,并下诏说:“王衍一行,并宜杀戮。”

结果枢密使张居翰虽然是个太监,却心存一颗善心。

他于心不忍,在复查诏书时,便将诏书贴在柱子上,将“行”字涂掉,改为“家”字,于是“王衍一行”,便成了“王衍一家”。
在张居翰的救助下,前蜀百官及王衍的仆役等一千余人,幸免于难,只有王衍一家被杀。

现在历史重演,前方的赵匡胤是司马昭还是李存勖?

赵匡胤会履行诺言吗?
宋朝还有张居翰这样的大好人吗?

这一切的一切都让他心有余悸。

事实证明李昊的担心一点都不多余。
宋太祖赵匡胤画像
孟昶进京途中,赵匡胤真的接到了一个平蜀大军将领的密报。
这人对赵匡胤说,孟昶称王蜀地三十年,而蜀道千余里,变数太大,请擒杀孟昶及其僚属以防不测之变。
这个心狠手辣的将领叫曹彬。
曹彬在四川坚持不拿群众一针一线,却劝赵匡胤要对孟昶一家斩草除根。

当时,赵匡胤给曹彬的回复只有六个字——汝好雀儿肚肠!

赵匡胤的大度,让孟昶暂时逃过一劫。

03
这年五月十五日,孟昶一行抵达开封郊外,赵匡胤派开封尹赵光义在玉津园慰问孟昶一行人。
第二天,赵匡胤即在崇元殿备礼召见孟昶以下原后蜀君臣三十三人,礼毕,又率孟昶等同登宫城门楼检阅三军,然后在大明殿大摆筵席为孟昶接风。

六月初四日,赵匡胤封孟昶为开府仪同三司、检校太师兼中书令、秦国公,后蜀一众大臣通通有赏。

孟昶终于放心了,他安心地住进了赵匡胤之前为自己准备的豪华江景房。
看来大宋皇帝终究还是说话算话的,他履行了自己的承诺。
然而,孟昶高兴得太早了。
六月十一日,短短七天后,孟昶突然暴毙。

他到底是怎么死的?

是因为感伤亡国,抑郁而终吗?
一个投降这么干脆的人,投降之后没有流露半点怀念家国心意的人,怎么看也不会有这种多余的情绪。
显然,孟昶自杀或者抑郁而终的可能非常小,反之,他死于非命的几率非常大!
那么,能让孟昶死于非命的人就只有赵匡胤了。

赵匡胤为什么要杀了孟昶呢?原因有二。

第一,孟昶来开封后,正是四川百姓发动了叛乱闹得最凶的时候,平蜀大军被打得风声鹤唳,摇摇欲坠。

第二,当日孟昶离开成都时,蜀国万民拥道,哭声响彻云霄,沿路百姓恸绝者数百人。

而这一切,都是赵匡胤所不能容忍的。

如果孟昶哪天突发少年狂,又或者一些居心叵测之人,将他带回故土,以孟昶的号召力,他能召集多少人马?

所以,孟昶不得不死,世间只有一个安乐公,赵匡胤终究不容许孟昶成为第二个阿斗。

然而,历史的遗憾就在于这里,尽管赵匡胤有着诛杀孟昶的动机和能力,然而历史却没有记载赵匡胤的犯罪证据。

一直到现在,所有正史资料都没说是赵匡胤杀了孟昶。

04
说起来,孟昶之死,死得无足轻重,死得波澜不惊,反而是他的母亲李太后,却让人十分动容。

与孟昶相比,李太后真是一个奇女子。

李太后出身卑微,本是李存勖的嫔妃,后来被李存勖赐给了孟知详,生下了孟昶,最终成为后蜀太后。

在赵匡胤攻打后蜀时,李太后就劝孟昶,重用良将,不用无能之辈。

可惜孟昶不听,后蜀速亡。
孟昶向赵匡胤投降后,赵匡胤说要送她回老家安养天年。
她问了句,陛下打算送我去哪?

赵匡胤回答道:“归蜀耳。”

李太后灵机一动,对赵匡胤说:我本是太原人,如果我能叶落归根,回到太原,我愿足矣。

赵匡胤大喜过望,回答道:“俟平刘钧,即如母所愿。”

这就是李太后的聪明之处,她直接说中赵匡胤心事。

因为太原是北汉国都,她说要赵匡胤送她回太原,就是在说北汉不久也会被赵匡胤消灭,太原也将成为宋朝领土。

这记马屁,拍得不露痕迹,拍得润物无声,拍得赵匡胤心痒难耐。

李太后在用自己的智慧,保护着自己的儿子。

可惜,就算李太后再如何智计百出,终究无法护住儿子的性命。

孟昶终究是莫名其妙的死了,聪明如李太后,已经不想追究孟昶死亡真相了。

甚至当孟昶死后,李太后都没有哭一句,不是她不难过,而是她早已经流干了眼泪,而是她恨儿子不争气。

她举酒酹地,对孟昶说:“汝不能死社稷,贪生至今日。吾所以忍死者,为汝在耳,今汝既死,吾安用生!”

是的,孟昶一死,李太后已失去了活下去的理由,她还有什么活下去的理由呢?

说完,李太后绝食数日而死!
05
孟昶死后,赵匡胤宣布为孟昶辍朝五日,赠尚书令,追封楚王,谥号恭孝,并赠了大量金银给孟家。
而后赵匡胤将孟昶风光大葬。
值得一提的是,后来孟昶被归葬于北邙山,在孟昶墓的旁边是另一个人的墓。

这个人就是是西晋安乐公、蜀汉末代皇帝,刘禅刘阿斗。

阿斗名场面
尘归尘,土归土,在阿斗死去694年后,两位蜀国的后主竟然以这种相同的方式重聚了。
不同的是与孟昶相比,阿斗投降后过了八年乐不思蜀的日子,而孟昶只活了半年。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