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正确处理“溶晶痛”?
痛
风
大
讲
堂
关于“溶晶痛”的鉴别和处理
- 助你避开雷区 不踩坑 -
上周我们通过一位患者的亲身经历,给大家介绍了“溶晶痛”。从后台收到的消息来看确实有很多痛风患者都出现过 “溶晶痛”的表现。
从我们进行的一项关于“溶晶痛”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有超过50%的痛风患者在降尿酸过程中经常出现 “溶晶痛”。而且超过70%的痛风患者对于“溶晶痛”存在不少误区。
本期我们就从以下几个方面,继续深入了解”溶晶痛“。以帮助风友们正确鉴别和处理”溶晶痛“。
一、“溶晶痛”与一般痛风发作的区别
首先”溶晶痛”和痛风发作的成因是不同的。”溶晶痛”主要是由于机体内血尿酸水平下降,沉积于关节内的尿酸盐结晶逐渐溶解、脱落而导致的。而痛风发作主要是由于机体内血尿酸水平升高,尿酸浓度增高、浓缩、析出并沉积于关节处而引起的。
”溶晶痛”常常在血尿酸短时间大幅度下降时,甚至尿酸回落到正常范围的时候发生,也就是在降尿酸治疗期间最容易发生,可能反复多次发作,但大部分患者其疼痛程度相对较轻,并随着发作频率呈递减的趋势,且关节内的结晶体积逐渐减小。其溶解入血的尿酸有可能转移到另外一个关节里,引起另一个关节疼痛,所以”溶晶痛”也称为“转移性痛风”或二次痛风。
痛风的发作一般表现为局部关节的红肿热痛,一般不会出现新增转移性痛风,同时检测血尿酸多数高于以往的数值,一般发病前有啤酒海鲜等高嘌呤饮食史,或者在受凉、劳累、运动等之后诱发。随着发作频率的升高,疼痛程度随之增强,关节内的结晶也不会有所减少。
二、关于“溶晶痛”的误区
1 |
不规律服药 调查显示:过半患者平时存在不规律服药、断断续续的情况,常常是想起来才吃。 降尿酸治疗需要非药物疗法(遵守痛风饮食、每日至少喝2-3L水、碱化尿液、适当运动)与药物疗法相结合,其中非药物疗法是降酸的基础,药物疗法是降酸的主力,二者缺一不可。 如果只靠控制饮食,而不规律服药,是不足以长期控制尿酸的,会造成尿酸波动过大,导致急性发作。因此非药物疗法与药物疗法相辅相成,才能使血尿酸水平持续稳定在达标水平。 |
2 |
自行加药或停药 调查显示:50%的患者发生“溶晶痛”后会自行停用或加用降尿酸药物 然而自行服药或停药都存在一定风险。痛风发作时疼痛难忍,有的病友觉得肯定是尿酸降得还不够低,恨不得立马把尿酸降下来,于是就自行加用降尿酸药物。但这样做不但不能缓解疼痛,反而可能让痛风来得更凶猛,出现更为剧烈的“溶晶痛” 还有的病友觉得降尿酸药吃了这么久,痛风还是发作了,是不是没有效,得停了吧?结果一停用痛风反而更痛。 事实上此时无论是加用还是停用降尿酸药,剂量一旦发生变化,尿酸则会更容易波动,尿酸结晶也就更加不稳定,会出现脱落或是新的沉积,引发新一轮或是更严重的“溶晶痛”,对此时的病情都会是更严重的打击。 |
3 |
自行服用止痛药 调查显示:有的具备一定痛风知识的风友,会懂得吃点止痛药,来预防或治疗“溶晶痛” 小剂量服用止痛药的确可以预防“溶晶痛”,但自行服用存在风险。如果存在消化道溃疡、肾功能不全、冠心病、心力衰竭、、曾服用阿司匹林致哮喘等情况,那么要禁用或慎用抗炎镇痛药。因此,止痛药需要在专科医生指导下使用。 “溶晶痛”是痛风治疗过程中的一大难关,也是很多风友难以坚持用药的原因。“溶晶痛”也是痛风整体治疗见效的一个表现。而且“溶晶痛”一般在使用降尿酸药物6个月以后就不再出现,并且完全可以预防。 |
三、如何正确处理“溶晶痛”
上周我们讲述了溶晶痛其实是可以预防的(如果还有小伙伴不知道的可以查看我们上期文章)痛风降尿酸出现溶晶痛,他从卧室爬到客厅去拿止痛药!
如果已经出现了“溶晶痛”正确的处理方法就是:
1 |
维持原本降尿酸药的剂量不变,同时加用消炎止痛药。 发作期间要减少活动,卧床休息,抬高患肢,注意患处保暖 不要停用更不能加降尿酸药物,同时把缓解症状的药物(消炎止痛药)加上,按照急性痛风发作的时候对症治疗,症状缓解后不要马上停掉消炎止痛药,采取逐渐减量的方式 |
2 |
持续预防性小剂量服用消炎止痛药 在专科医生的指导下,根据实际病情服用小剂量的秋水仙碱,能够有效避免下一次”溶晶痛“的发生。需要注意的是,肾功能不全的痛风患者需要调整剂量或避免使用,换用非甾体类抗炎药代替。 |
3 |
除口服消炎止痛外,还可以采取局部辅助治疗 对于合并消化道症状,以及肠胃不好的患者来说,尤为适用。首先局部冰敷(或硫酸镁湿敷),降低局部温度,缓解局部红肿热痛。切记不可在此时进行按摩和热敷,热敷会扩张血管,加重局部肿胀及疼痛。 此外,外用止痛贴剂或擦剂也有助于减轻局部红肿疼痛,且不良反应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