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么孤独,要么庸俗
佛家讲的是无心而为。什么是“无心”呢?无心就是看淡结果,就是“除心不除世”。具体而言,众生差别,每个人都是带着业力来的,有的人的业力是“以天下为己任”,而有的人的业力是劳作于田间,有的人业大,有的人业小,为何会有这种业力呢?不必解释,其实上天早已安排好了。我们来到这个世上就是消业,可是业也是消不完的,完成一个业,还有一个新的业在等着我们,因此,人只需专注于做事的过程即可,至于结果应该看得淡一点。此所谓“除心不除世”。
佛家的这些思想对我们当今的处世还是很有积极意义的。譬如,“常观金体,不睹众相”“自性若迷,福何可求”,“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不去区分万事万物高低贵贱,不要停留在表现,以一种平等的心去看待世界,则此心出来,佛性出来。烦恼即菩提,修心实际上修的就是烦恼。
这些都是佛家语,而我的理解是,世界应是我们意志的体现,你是什么,这个世界就是什么。生活中的幸与不幸,与其说是我们遇到了什么,不如说我们是以什么样的方式与其相遇。所以,我们应该换一种思维与态度来面对这个世界。
回到当下,我们也要明白一个幸福人生的原则:任何事情都不值得牺牲健康去追求的。因为,这个世界并不是慷慨无私的,我们能从中得到的东西并不多。生活也充满了痛苦与不幸,就算你侥幸逃脱了,无聊也会无孔不入,唯有强大的内心才是救赎之道。而强大的内心的方法,就是明白自己是谁,然后告诫自己,我要做的就是积极于过程,看淡于结果,此所谓不要停留在“相”的层面。
佛家的这一思想和道家极为相似,佛家和道家追求的都是“无为无不为”。人为即是“伪”。佛道两家都认为人生的幸福来自天 ,人生的麻烦和痛苦来自人自己,所谓的顺应天道就是减去人为的东西。《庖丁解牛》中说到“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顺应规律,不逆势而为,自然可以游刃有余,获得养生之道。
人生有两大苦,一是一是物质上的匮乏,一是精神上的空虚。缺少物质,人当然会苦于奔波之命。缺少精神,人则必然陷入万劫不复。然而,随着经济的发展,人类更多的则是陷于精神的空虚吧,所以一个人要么孤独,要么庸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