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亭序中涂改的字,才是书圣的秘法! 2024-04-14 14:07:30 练书法的书友都知道,练书法难在用笔,用笔难在调锋,调锋是写出高质量点画的核心技巧。但字之大小反映在运笔调锋上是截然不同的。比如我们熟知的兰亭序,单字只有指甲盖那么大,初次临习如果你是原大书写是很难体会书圣笔下的调锋技巧。如果是放大临或放大看就一目了然了。因为写字越小笔尖的动作越精微,甚至精微到可以忽略不计。但忽略不计不代表没有,尤其是《兰亭序》这种高难度系数的神作,王羲之笔下的调锋动作往往是靠一种微妙的感觉在主导。为啥说兰亭序中涂改的几个字,才是王羲之的秘法?因为这几个字经过涂改,笔画明显比其他字要粗大,下笔充分铺毫笔画才能加粗,王羲之的调锋动作就更加明显了。所以读帖要读这些核心技巧——调锋动作。上图红圈圈住的“夫”字,有明显的涂改痕迹,笔画也写得很粗,调锋动作幅度也很大,下图把单字放大看就会很清楚。上图红圈的地方都是笔画的末端,两处都是露锋,但不是尖锋写的。所以很明显有短暂停留调锋然后再出锋收笔。米芾说他是八面出锋,哪个书法高手又不是八面出锋呢?王羲之的这个调锋动作其实就是铁证。董其昌《画禅室随笔》中说:“作书,须提得笔起”,说的就是为了保证笔画的饱满必须要做到正锋,所以每到笔画末端和转折处,务必要提笔调整笔锋做到万毫齐力然后出锋。八个方向调锋动作不同,但目标一致。上图“夫”字捺画为什么出现一个弧形的缺口?如果笔画没有那么粗壮,写到这个位置用尖锋直接出锋就好了。所以是调锋动作调出了弧形缺口。现在知道《兰亭序》中涂改过的几个字价值更大吧!是因为能让我们更清楚地看清王羲之的调锋动作。红圈内体会一下米芾的八面出锋所以初学者如果那个老师建议你先写大字,那一定要听他的。同时你庆幸遇到了明白的老师。那么。书法初学为什么先写大字呢?因为大字了不调锋糊弄不过去,如果偏锋糊弄因为字大就丑陋不堪得很明显,初学者更加容易观察纠错。才能体会到调锋的重要性。王羲之在兰亭序里涂改的几个字,细心品味调锋动作,八面出锋原来如此——清楚地看到以调锋为前提的出锋。▼ 赞 (0) 相关推荐 王羲之的书法魅力,从这20个字就可以看出来! 2019-04-03 00:12·有文化的小哥 说到王羲之的<兰亭序>,大家并不陌生,尤其是王羲之对此帖中重复的字处理,手法高超,令人钦佩.此帖中不算落款一共有20个"之&quo ... 王羲之《兰亭序》有多少个之字?各有什么不同?讲解亮了 王羲之的<兰亭序>也叫<兰亭集序>,全文共324个字,里面的之字就占去了20个,20个之字写法不同,风格各异,一直被人们津津乐道,今天嘉强把这20个之字全部挑起来放在一起,供大 ... 《兰亭序》中被涂改的字,竟藏着王羲之的秘法! 练书法的书友都知道,练书法难在用笔,用笔难在调锋,调锋是写出高质量点画的核心技巧.但字之大小反映在运笔调锋上是截然不同的. 比如我们熟知的兰亭序,单字只有指甲盖那么大,初次临习如果你是原大书写是很难体 ... 《兰亭序》中被涂改的字,竟藏着王羲之的秘法 练书法的书友都知道,练书法难在用笔,用笔难在调锋,调锋是写出高质量点画的核心技巧.但字之大小反映在运笔调锋上是截然不同的.比如我们熟知的兰亭序,单字只有指甲盖那么大,初次临习如果你是原大书写是很难体会 ... 兰亭序中7个“一”字放大20倍,才明白王羲之核心笔法的奥妙所在 原创学书法2019-09-23 16:12:27 研究王羲之的笔法,你绕不过他的名帖<兰亭序>.<兰亭序>的书法水平堪称王羲之的巅峰之作,其中笔法的复杂程度也是叹为观止的. & ... 兰亭序中那几个被王羲之涂改的字,放大10倍看,八面出锋原来如此 原创学书法2019-12-25 08:47:33 兰亭序上的字很小,一个个如我们的指甲盖大小的样子.学书法的都知道,小字很难看出用笔--笔锋的走向. 有人说,把小字放大成大字不就能看清用笔了.有这种想 ... 米芾眼里,这字才是天下第一,不是兰亭序! 标星"★""书法功课",不再错过精彩文章✔ 清华大学改名"清垂大学"了?✔ 米芾在真州时,曾登小舟造访故友蔡攸,蔡攸给他看了件好东西:王羲之 ... 中侧锋转换这样做,写好了王羲之这几个字才算入门 中侧锋转换这样做,写好了王羲之这几个字才算入门 米芾示范:创作中遇到“重复字”怎么处理才叫高级? <德忱帖>乃米芾佳作之一,不论是字形结构.映带关系.饱厚度或整体感来看,都是一篇难得的好作品.单字方面,此帖中一些重复字出现,处理的甚为精妙. 林:第一个"林"与第二个 ... 王羲之在兰亭序中的笔法极其复杂,秘密在哪?张旭说出4个字窍门 原创学书法2019-10-13 09:19:41 王羲之写的<兰亭序>,被后人称为天下第一行书.为什么偏偏是<兰亭序>,而不是其他的名帖? 颜真卿的<祭侄文稿>.米 ... 你知道吗?高古玉中的“臣字目”,有重要鉴定和断代意义,来看看 你知道吗?高古玉中的“臣字目”,有重要鉴定和断代意义,来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