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70万人点赞应采儿教育方式,却被外公指责:你这什么妈啊?小小春对每个镜头道歉惹人心疼!
应采儿和儿子Jasper又上热搜了。
Jasper“不小心”删掉了拍摄素材,被火眼金晶的妈妈发现,不是“不小心”而是闹情绪——因为没有买到想要的拍摄服装,觉得拍出来的东西不完美,所以索性“毁灭”它。
妈妈觉得Jasper因为受到一点挫折就发脾气,这样很不可取。
而应采儿在谈到这件事时,提到了一点:挫折和情绪教育的问题。
“我很害怕孩子碰到一点点事情就爆炸,这个事情可能不至于摧毁你,但是你先把自己摧毁了。”
深以为然。
事情是这样的,综艺节目《新生日记2》里,Jasper自己把录制好的拍摄视频删除了,这让妈妈应采儿非常生气。
因为视频是节目组要求拍的,后期要用,这一删除很可能会影响节目组的正常拍摄进度。
应采儿很不理解Jasper的做法,一遍遍地问他这样做的理由:“Why?”
Jasper没想到妈妈反应这么大,他眼里含着泪水,没有说话。
一旁的姥爷看到这幕时,解释说,Jasper觉得自己拍得不好才删除的。
可是知子莫若母,应采儿心里很清楚儿子是因为没买到闪电侠的衣服,赌气故意删的。
她很严厉地说:“虽然Ipad是你的,视频也是你拍的,你有权删除里面的东西,但是,这个视频说好是有用的,可现在你却删除了。”
遭到批评的Jasper心里很难受,拒绝吃午饭,自己跑去房间躲了起来。
就在大家都为Jasper感到心疼的时候,他接下来的一个举动,让所有人都出乎意料。
他拿出对讲机主动联系导演,告诉对方自己删除了视频,真诚地向他们道歉。
整个沟通过程中,Jasper一直在强忍着眼泪。
随后,在稍微平复了心情后,Jasper又做了一件让人意外的事。
他跑到房间里的每一个摄像头面前,向他们道歉说:“sorry”。
看见这幕,相信很多人都和我一样,一方面心疼这个乖孩子觉得应采儿是不是太严厉了,另一方面又忍不住为Jasper超强的情绪调节能力点赞。
其实Jasper这种超强的情绪调节能力,和应采儿的教育方式是分不开的。
在这件事的处理过程中,应采儿除了有点严肃(大概是因为陈小春常常不在孩子身边,缺少一个严父形象,而外公外婆又比较心疼孩子,所以应采儿无形中承担了相对严厉的角色),还是有很多地方值得我们学习的。
首先是一个原则问题上的不退让,就是我们常说的“温柔而坚定”里的「坚定」。
她在得知Jasper把视频删掉后,表情变得很严肃,不过可以看出她已经尽力在调控情绪了,尽量保持着耐心。
她没有一上来就批评发怒,而是给了Jasper时间,连续问了好几次为什么这样做,给孩子解释的机会。
应采儿心里很明白,吼孩子朝他生气发脾气,并不能很好地解决眼下的问题。
而且孩子犯错后,ta已经处于情感受挫的状态下,这时候如果大人的情绪不稳定,反倒会让孩子更加受挫,破坏ta的安全感。
其次,在孩子不愿意张口的时候,给孩子一个缓冲的空间。
当发现Jasper不太愿意聊这件事的时候,她也没有说太多,而是让他先平复自己的情绪。
Jasper虽然情绪低落,但是仍旧很有礼貌。
面对外公在餐桌上的夹菜询问,他先说了“不要”,紧接着马上就跟出来“谢谢,不要”,而不是把情绪发泄到别人的身上。
随后,他因为心里装着事,吃不下饭离开了餐桌。
大多数家庭里,这种时候往往会有家长出面去安慰孩子,或者是逼着ta来道歉。
但在这种情境下,哪怕是成年人,也会觉得压力山大,下意识地想逃避,更别说孩子了。
应采儿一家人的处理方式也很棒,他们给了Jasper独处的空间,让他先解决自己的情绪问题,充分相信他的自我调节能力。
这里我还想再提一下, 应采儿爸爸妈妈的表现,也很得体。
他们没有和稀泥,盲目地心疼孩子,而是跟应采儿站在统一战线上,并且告诉了他正确的做法。
并且,哪怕有不同的意见,也是等Jasper离开以后,再和应采儿沟通。
在教育孩子的时候,最怕的就是爸爸妈妈在教,而长辈溺爱护着当场拆台,很容易让孩子混淆是非观念。
回到自己的房间呆了一小会,Jasper给了自己一个情绪释放的时间,躲在被子里小声啜泣。
随后就立刻调整好状态,给导演组打电话,主动承认了自己的错误,并向每一个摄像头大声说对不起,来为自己的错误承担责任。
孩子就像是一张白纸,从ta出生后的经历的每一件事,都是往这张白纸上描画,而犯错也是成长中必不可少的一步。
在犯错与改正的过程中,孩子会学习和了解到这个世界的运行规则,发现原来事情有好有坏,挫折和不如意也会常常存在。
而在Jasper道歉以后,应采儿也马上告诉他,放轻松,虽然视频拍得不完美,但是也没有关系。
家里又恢复了欢乐的氛围,也没有人揪着这件事喋喋不休责怪孩子。
应采儿后来在采访中所说的,抗压性很重要,不能因为一点点小事,就自己先“爆炸”了。
遇到困难并不可怕,要学会调整情绪解决问题,才不会被它打倒。
我也相信,经过这一次,Jasper再遇到类似的事情时,会处理得更好。
前有“虎”后有“狼”,中间隔着“猫”和“羊”——这是当下很多中国家庭教育现状的真实写照。
过于重视孩子IQ的培养、唯分数论、望子成龙、对孩子毫不心慈手软……这些教育问题可能也出现在我们的家庭中。
中国工程院院士韦钰就认为,这种过分强调IQ的教育是本末倒置的,“一个人的成功不取决于他的IQ,取决于社会情绪能力。”
1994年,美国教育学者设置了社会情绪能力学习(Social and Emotional Learning,以下简称SEL)课程,教孩子如何实现目标、识别并管理情绪、培养同理心、与人融洽相处等技能,从而减少因情绪而引发的一系列问题。
目前,美国已有超过100万的孩子接受了社会情绪能力教育。
“情绪教育”以道德观念为基础,引导人们理解“真爱”,学会关爱他人,让真诚的爱在人与人之间流动。
在课上,老师鼓励孩子们倾吐内心深处的隐痛,排解因原生家庭、学业压力、朋友相处等带来的精神痛苦和不良心境。
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的理性应随之成长。
但如果孩子的情绪得不到正确的引导,他们很可能会陷入情绪失控却茫然无措的状态。
你有没有想过,我们一生中发生的很多事情,根本不是靠“智力”去思考的,而是当下的情绪,驱动着我们做出一个个举动和决定。
尤其是孩子,他们的自控能力远不如大人,容易被情绪驱使,做出一些冲动的行为。
那么,什么是情绪教育?
即通过一定的养育方式,让孩子能够感知、表达和控制自己的情绪,同时也能理解他人的情绪。
可以说,这样的能力,受用终生。
在日常生活中,父母与孩子总免不了发生摩擦,那么,当孩子产生坏情绪时,家长们具体该怎么做呢?
01
表达理解,与孩子共情
“哭什么哭,不许哭!再哭就去罚站!” “有什么好生气的?这点小事乱发脾气。”
02
引导孩子说出自己的情绪
03
表达爱意,与孩子建立情感联结
04
营造和谐稳定的家庭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