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心作对】古句新配:纷纷坠叶飘香砌(范仲淹)

本期收稿 :董振亮

图文制作:林看云

● 扫码入群全心作对

全心作对之古句新配

第八十四期

御街行·秋日怀旧

范仲淹 (宋)

纷纷坠叶飘香砌。夜寂静,寒声碎。真珠帘卷玉楼空,天淡银河垂地。年年今夜,月华如练,长是人千里。
愁肠已断无由醉,酒未到,先成泪。残灯明灭枕头欹,谙尽孤眠滋味。都来此事,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

作者简介

范仲淹(989年8月29日-1052年5月20日),字希文,汉族。苏州吴县人。北宋杰出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

范仲淹幼年丧父,母亲改嫁长山朱氏,遂更名朱说。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范仲淹苦读及第, 授广德军司理参军,迎母归养,改回本名。后历任兴化县令、秘阁校理、陈州通判、苏州知州等职,因秉公直言而屡遭贬斥。康定元年(1040年),与韩琦共任陕西经略安抚招讨副使,采取"屯田久守"方针,巩固西北边防。庆历三年(1043年),出任参知政事,发起"庆历新政"。不久后,新政受挫,范仲淹被贬出京,历知邠州、邓州、杭州、青州。皇佑四年(1052年),改知颍州,范仲淹扶疾上任,于途中逝世,年六十四。追赠兵部尚书、楚国公,谥号"文正",世称范文正公。

范仲淹政绩卓著,文学成就突出。他倡导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思想和仁人志士节操,对后世影响深远 。有《范文正公文集》传世。

赏析

词的上片以写景为主,景中含情。“一叶落而知秋”,词人先从落叶写起。枯黄的落叶轻盈落在地上,声音轻而细碎,然而词人仅凭耳朵就能听到这些轻细的声音,说明词人的内心极度孤寂,也反衬了夜的岑静。“寒声碎”一句,词人意在告诉读者这细碎的声响不仅带着寒冷的秋意,更传达着他落寞的心境。因此,词人通过开头对秋声、秋色的描绘,渲染出秋夜寒寂的景象,为全词奠定了悲凉的基调。词人卷起珠帘,观看夜色,只见天色清淡如洗,星河如瀑,飞泻远方。词人本是一个“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刚毅男子,然而,在这空寂的天宇下,皎皎的明月中,便能触发他内心世界的幽邈情思。因此,接下来就抒写了词人的落寞之情:年年到了今夜,月光皎洁如练,可惜意中人远在千里之外,不能陪伴自己共赏良辰美景,实在令人惆怅不已。此时感情的激流汹涌澎湃,以景寓情的手法已不能淋漓尽致地抒发内心的情感。于是,词人在下片中,采用了直接抒情的手法倾吐愁思。[9]

词的下片抒写词人长夜不寐,无法排遣幽愁别恨的情景和心态。因见不到思念的人儿,词人只好借酒浇愁,可愁到深处,已是肠断,酒也无法来麻醉,酒尚未饮下,已先化作了眼泪。比起入肠化泪,更进一层,足见词人愁思之厚重,情意之凄切。浓浓的愁苦本已侵扰着离人,可一盏如豆的青灯忽明忽暗,与室外月明如昼两相映衬,自然更添凄凉,倍加酸楚,使人无法入睡。因而只能斜靠枕头,寂然凝思,黯然神伤。“谙尽孤眠滋味”中的“谙尽”与上片的“年年”遥相呼应,再次说明愁绪由来已久。词的下片由景入情,情景交融,层层递进,反复咏叹,语直情真,悲凉凄切。

自《诗经·关雎》“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出,古诗词便多以卧不安席来表现愁态。范仲淹这里说“残灯明灭枕头欹”,室外月明如昼,室内昏灯如灭,两相映照,自有一种凄然的气氛。枕头欹斜,写出了愁人倚枕对灯寂然凝思神态,这神态比起辗转反侧,更加形象,更加生动。“谙尽孤眠滋味。”由于有前句铺垫,这句独白也十分入情,很富于感人力量。“都来此事”,算来这怀旧之事,是无法回避的,不是心头萦绕,就是眉头攒聚。愁,内为愁肠愁心,外为愁眉愁脸。古人写愁情,设想愁象人体中的“气”,气能行于体内体外,故或写愁由心间转移到眉上,或写由眉间转移到心上。范仲淹这首词则说“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两者兼而有之,比较全面,不失为入情入理的佳句。

名家点评

唐圭璋《唐宋词简释》:此首从夜静叶落写起,因夜之愈静,故愈觉寒声之碎。“真珠”五句,极写远空皓月澄澈之境。“年年今夜”与“夜夜除非”之语,并可见久羁之苦。“长是人千里”一句,说出因景怀人之情。下片即从此生发,步步深婉。酒未到已先成泪,情更凄切。

王士祯《花草蒙拾》:俞仲茅小词云:“轮到相思没处辞,眉间露一丝。”视易安“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可谓此儿善盗。然易安亦从希文“都来此事,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语脱胎,李特工耳。

杨慎《词品》:范文正公、韩魏公勋德望重,而范有《御街行》词,韩有《点绛唇》词,皆极情致。予友朱良规尝云:“天之风月,地之花柳,人之歌舞,无此不成三才。”虽戏语,亦有理也。

陈廷焯《白雨斋词话》:范文正《御街行》云:……淋漓沉着。西厢长亭袭之,骨力远逊,且少味外味。此北宋所以为高,小山、永叔后,此调不复弹矣。

沈谦《填词杂说》:范希文“珍珠帘卷玉楼空,天淡银河垂地”及“芳草无情,又在斜阳外”,虽是赋景,情已跃然。

沈雄《古今词话·词品下卷》:范希文守边作词,有穷塞主之称。其《御街行》“天淡银河垂地”一句自佳。

李攀龙《草堂诗余隽》:月光如画,泪深于酒,情景两到。

沈际飞《草堂诗余正集》:“天淡”句空灵

——来源:网络

诗词中的睹物思人

1、《望月怀远》   唐 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2、《月夜》 唐 杜甫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3、《月夜忆舍弟》 唐 杜甫

戍鼓断人行, 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 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 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 况乃未休兵。

4、《明月几时有》  宋 苏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偏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5、《一剪梅》 宋 李清照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莲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漂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6、《相思》  唐 王维

红豆生南国,  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出句:纷纷坠叶飘香砌;(宋·范仲淹)

对句

本期收到对句34比,最佳1比,优秀4比。

1、寂寂离愁绕酒樽。(杨敏)
2、寂寂离人守暗灯。(张玉波)
3、杳杳离鸿没夕阳。(长乐舞)
4、冉冉开花引美人。(周俊)
5、细细飞花落彩园。(刘克宽)
6、寂寂寒山落翠花。(燕树志)
7、寂寂飞鸿入白云。(一枝莲)
8、寂寂金风暗款曲。(董振亮)
9、阵阵飞沙吹朔风。(焦国文)
10、澹澹流泉绕绮园。(雪静道人)
11、寂寂流云诉苦衷。(郭敬文)
12、隐隐寒星近小楼。(王乃谦)
13、簌簌飞花绕美人。(胡东华)
14、点点离愁寄远鸿。(蓝梦)
15、杳杳寒声落画檐。(浅斟低唱)
16、隐隐浮云绕远峰。(李和平)

17、片片飞花逐水流。(百川)
18、朵朵飞花落水流。(赵金贵)
19、缕缕寒烟笼旧墟。(海之恋)
20、朵朵浮云醉晚霞。(马永平)
21、阵阵梵音出佛门。(毛继锋)
22、阵阵秋风拂菊亭。(孙秀菊)
23、阵阵蛩歌唱瑟声。(驿外芳林)
24、寂寂飞花逐梦游。(王桂芝)
25、片片新诗落酒杯。(子牙情)
26、袅袅炊烟绕草庐。(胡图)
27、漠漠落花飞画檐。(草木本心)
28、落落寒蝉抱恨歌。(看云出岫)
29、朵朵浮云染彩霞。(姚凯)
30、淡淡浮云游碧霄。(百合)
31、片片明霞落画檐。(一联百对)
32、点点余晖漏影斜。(凉月如眉)
33、熠熠黄丸映烈魂。(素履之往)
34、片片飞花落影徊。(更云)

点评:王更瑜(石家庄)

入选对句

最佳:
14、点点离愁寄远鸿。(蓝梦)
评:离别的惆怅,因有了寄托,便有了希望。有余味。

优秀:
1、寂寂离愁绕酒樽。(杨敏)
3、杳杳离鸿没夕阳。(长乐舞)
15、杳杳寒声落画檐。(浅斟低唱)
30、淡淡浮云游碧霄。(百合)

总评:

古句本来是通过听觉感知叶坠香阶的,新配可以选取听觉、视觉或其他角度,以便拓展应对的空间。对句基本上是视觉的角度,看来大家还是偏好描写的。
本期对句虽然不多,但总体还是不错的。优秀对句“杳杳寒声落画檐” 应出自苏轼的“半夜寒声落画檐”,更符合出句的意境,可惜不是完整的集句。
最大的问题是对“香砌”这个词把握不好,涉及四分之一的对句。“香砌”是指落满残花的石阶,出句中已经有“花”的意象,对句就要避免重复笔墨,不宜用“某花”对 “坠叶”,更不能把“砌”作为动词。

公众号

hbyinglian

(0)

相关推荐